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总复习

免费下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复习ppt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复习ppt免费下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复习ppt免费下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复习ppt免费下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复习ppt免费下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复习ppt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新中国成立+开创政治建设新局面
1956-1976年的曲折+转折后的政治建设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七年过渡时期
(1949-1956年)
新民主主义国家:
政治上:新民主主义为无产阶级政党和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经济上:新民主主义社会为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新民主主义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
一、政治建设的基础:新中国的成立
二、建国初(1956年前)的政治建设(三大制度)
一、政治建设的基础:新中国的成立
1、准备
(1)军事上:
(2)理论、路线上:

(3)组织准备:
解放战争的基本胜利
1949.3;河北西柏坡
工作重心的转变/革命道路的转变
中共历史上工作重心的转变?
1、从城市到农村(原因:防守薄弱)
2、从农村到城市(原因:发展生产)
提出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
提出社会形态的转变
1949政协会议
一、政治建设的基础:新中国的成立
1、准备
(1)军事上:
(2)理论、路线上:七届二中全会
(3)组织准备:
解放战争的基本胜利
49政协会议
确定国名(歌、旗、徽);
制定文件(主要是《共同纲领》);
选举领导
《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政协会议代行人大职权
二、建国初的政治建设(三大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
2、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
二、建国初的政治建设(三大制度)
1)准备
2)确立标志:
3)法律保障:
1953年政府“决议”
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一届人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国家性质 ②根本政治制度及其组织原则③其他
原则…第一部…开创…
二、建国初的政治建设(三大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
2、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国致公党
中国农工民主党
中国民主同盟
中国民主建国会
中国民主促进会
九三学社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1925年10月
1930年 8月
1941年 10月
1945年 12月
1945年 12月
1946年 5月
1947年 11月
1948年 1月
美国旧金山
上海
重庆
重庆
上海
重庆
香港
香港
各民主党派成立简况表
国民党独裁统治
卖国、内战
迫害民主力量
各民主党派通过议会道路,建立中产阶级共和国的“中间路线”彻底破产。
与中共合作
2、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制度
二、建国初的政治建设(三大制度)
1949年6月15日,新政协筹备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北平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134人,选举产生了21人组成的常务委员会。图为常务委员会合影。
1)初步建立:
2)正式确立:
3)新 发 展:
1949年第一届政协会议
1954年第二届政协会议
1956年“长期共存,相互监督”
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胡锦涛
请问中国共产党历史建立过哪些统一战线,有何作用?
2、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制度
二、建国初的政治建设(三大制度)
国民革命时期的革命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放战争时期及建国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二、建国初的政治建设(三大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
2、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建国前的各族人民状况
农奴制,奴隶制,原始公社制度
民族歧视、民族压迫
比较落后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建国初的政治建设(三大制度)
1)实施原因:
2)确立过程:

3)实践展开:

4)意义:
统一多民族国家;大杂居、小聚居。
(1)初步形成:
(2)正式确立:
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
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
1955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
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
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成立
注意:
先后顺序
内蒙?
1940年4月和7月,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先后拟订《关于回族问题的提纲》和《关于抗战中蒙古民族问题提纲》,并经中央书记处批准。此后,我们党把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列入了1941年11月发表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7年5月1日正式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这是我国根据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成立的规模较大的第一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我们党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胜利,为我们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建国初的政治建设(三大制度)
1)实施原因:
2)确立过程:

3)实践展开:

4)意义:
统一多民族国家;大杂居、小聚居。
(1)初步形成:
(2)正式确立:
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
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
1955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
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
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成立
实现…保证…促进…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政治建设的基础:新中国的成立
二、建国初(1956年前)的政治建设(三大制度)
三、曲折政治建设(有进有退(1956—1976)
四、新时期的政治建设(1978以后)
1)社会经济:

2)阶级关系:
3)主要矛盾:
由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为单一的公有制

三座大山被推翻,民族资级和上层小资级逐步被改造为社义劳动者的一部分
由资级与无级的矛盾发展为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间的矛盾

七年过渡时期阶段特征
新民主主义经济
单一的公有制
四大阶级联合专政(新政协)
社义劳动者专政(全国人大)
过渡的完成
封建——双半
阶级矛盾——民族、阶级矛盾并存
反封建——反侵略反封建
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
阶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
大力发展生产力
三、曲折政治建设:有进有退(1956—1976)
1、有进——中共八大
1)背景

2)内容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即将确立(三大改造)
分析主要矛盾
民族政策
多党合作及政协制度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坚持民主集中制
中共七大、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中共八大,试从会议召开的时机、中心内容方面概括相同之处,并予以说明,这三次会议在倡导中国革命或建设的实践中产生的历史作用有何异同?
时机:
都在历史的转折时期召开
(1)七大:抗日战争胜利前夕;
(2)七届二中全会: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前夕;
(3)八大:三大改造胜利前夕。
内容:扩展
都为新的历史阶段及时规定了正确的任务
历史作用:扩展
同:都具有从理论上探索在新的历史阶段指导革命或建设实践的历史作用
异:八大的探索对实践的实际指导作用几乎未能发挥
三、曲折政治建设:有进有退(1956—1976)
2、有退——文革十年
1)原因:
2)导火线:
3)标志:
4)对三大制度的践踏:
5、性质:
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文革原因:
1、国际:
    2、国内:
美国侵越、中苏关系恶化
(1)根源: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
(2)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的恶性发展
(3)林彪、江青等阴谋家的推动
(4)导火线:1965年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三、曲折政治建设:有进有退(1956—1976)
2、有退——文革十年
1)原因:
2)导火线:
3)标志:
4)对三大制度的践踏:
5、性质:
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1965年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1966年两次会议和两大文件
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江反革命集团利用
给党国家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
1969年,刘少奇因政治迫害和人身摧残在河南开封病逝,终年71岁
材料一 :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要罢免我,要通过全国人大,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国家。我个人也是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刘少奇

材料二: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未经人民法院决定或者人民检查批准,不受逮捕。
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一的局面?从中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民主法制被践踏,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封建——双半
阶级矛盾——民族、阶级矛盾并存
反封建——反侵略反封建
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
阶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
大力发展生产力
四、新时期的政治建设(1978以后)
1、伟大的转折
2、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伟大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四、新时期的政治建设(1978以后)
1)背景:

2)内容:
3)意义:
1976-1978年徘徊中前进(原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改革开放: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停止……转移到……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转折;“新时期”
中共的三次工作重心转移(时间、原因、内容、影响等)
1、秋收起义后(1927年)……从城市到农村
2、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从农村到城市
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从阶级斗争为纲到经济建设为中心
(原因和影响略)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和两次历史性的飞跃。
请回答:三次历史性的变化和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分别是什么?
两次飞跃:1、毛泽东思想。
2、邓小平理论
三次历史性变化:
1、辛亥革命
2、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3、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
1898《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新 界
香港岛
九龙
历 史 回 眸
1860《北京条约》
1842《南京条约》
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苏萨买通经纪商人周鸾,假冒其他国家名字,请求通商;又托言商船被风浪冲裂,货船潮湿,请借地晾晒。广东海道副使汪柏受贿,许之。于是葡人获准在澳门岸上搭棚暂住。
1555年(明嘉靖三十四年)葡人在青州山建立天主教堂,香山知县劝阻未果。11月20日MACAU名称首次在信函中使用。
1557年(明嘉靖三十六年) 葡人正式占据澳门,依山建楼房筑炮台修城墙,雄踞海畔。
1949年,在解放战争中失利的国民党败逃台湾,从此造成两岸50多年的隔绝。
专题四.3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本节课基本框架
一、“一国两制”的理论
2、过程
1、含义
“一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前提)
“两制”: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主体),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①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②1981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主张第三次国共合作
③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④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一国两制”的构想。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其中的“两制”是
A.两种管理制度 B.两种军事制度
C.两种社会制度 D.两种法律制度
中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其总体的目标是为了
解决香港回归问题
B. 解决澳门回归问题
C. 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 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专题四.3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二、“一国两制”的实践
1、香港回归
1954年至1963年香港进口食品有43%是由内地提供的,1964年到1973年增至50%。在价格上,70年代初香港从内地进口的食品价格平均较国际市场低50%,原料约低30%,衣服等消费品便宜25%,这对香港的稳定发展,抑制通货膨胀,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出口货物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你又是如何看待这些现象的?
a谈判:1982年,撒切尔夫人访华,中英进行会谈
1)香港问题的由来
2)回归过程
二、“一国两制”的实践
1、香港回归
踏着舰空母舰而来的撒切尔夫人“kowtow”
英文单词“Kowtow:磕头” 的来源
1793年的9月,第一支英国使团在马戛尔尼的率领下,在北京朝觐了年迈的乾隆皇帝。然而,在这个伟大帝国的领袖面前,马戛尔尼拒绝了跪拜,从而解决了英国朝野关于对华礼仪问题的严重纷争。英文单词“Kowtow”由此而来。
乾隆死后50年,中国在英国炮舰面前无可救药地沦为失败者。从那时起,没有一个英国人再想过是否需要向天安门kowtow。

从“没有一个英国人再想过是否需要向天安门kowtow”
到“踏着舰空母舰而来的撒切尔夫人kowtow”,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你有何感想?
a谈判:1982年,撒切尔夫人访华
b签约:1984年,中英签署联合声明
c立法: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d回归: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香港问题的由来
2)回归过程
二、“一国两制”的实践
1、香港回归
2、澳门回归
澳门大炮台
二、“一国两制”的实践
1、香港回归
根据你对“一国两制”的理解,澳门回归后享有的权利有
①可以有部分自己的军队
②直接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
③可与外国签订各种条约和协议
④享有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⑤可以保持财政独立
A ①②③  B ④⑤  C ②④⑤  D ①③④
我国彻底结束了列强对中国领土占领的标志性事件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澳门回归祖国 D.香港回归祖国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到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在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在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她这段话最本质的含义是
A.国家实力是处理现代关系的基础
B. 英国失去了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C. 中国的综合实力超过英国
D. 香港问题的解决是中国外交的胜利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中国为什么能够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材料一: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也承认: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英国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给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英国不情愿又不得不做的。
材料二:
前提条件——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关键因素——“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法律依据——《联合声明》以及《特别行
政区基本法》
群众基础——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和迫切要求
2、澳门回归
二、“一国两制”的实践
1、香港回归
结束列强占领,开创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新纪元;
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为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范例。
对港澳
对中国
对世界
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
注意分析影响的三种常用角度:
1、时间
2、空间
3、领域
1)过去的历史
2、澳门回归
二、“一国两制”的实践
1、香港回归
3、台湾问题
三国:孙权派卫温到夷洲
元朝:台湾称琉球,归澎湖巡检司管辖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3年:康熙帝统一台湾,后设台湾府
1885年:清政府设台湾行省
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945年:国民政府代表中国收回台湾
1949年:国民政府败退台湾
历史铭刻
血脉相连
昨天的大陆与台湾
当堂巩固
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的本质不同在于( )
A、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B、属于政党政治问题
C、属于外交问题
D、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停火

——民间交往坚冰打破

——政治意义会谈:
二、“一国两制”的实践
3、台湾问题
1)过去的台湾。
2)现在的台湾。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1980年“三通”限制放松,交流日益频繁

-1992年“九二共识”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1995年江泽民重要讲话,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
领性文件
两岸经济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台商到大陆投资
台湾民众反对台湾独立
建国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历程:
隔绝
(1949—1979)
暖风
(80、90年代)
逆流
(90年代后)
契机
(2005年)
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
率中国国民党访问团
于4月26日至5月3日访问大陆
“世纪的握手”——这幅新闻照片见证了国共两党的领导人连战与胡锦涛相隔60年的历史性握手。从历史上看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的过程是
A.合作—对抗
B.对抗—合作—再对抗
C.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
D.对抗—合作—再对抗—再合作
二、“一国两制”的实践
3、台湾问题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阻力又是什么?
阻力:某些外国反华势力;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猖獗
有利因素:强大的祖国;正确的方针;共同的信念;交流的加强;国际的公认。
1)过去的台湾。
2)现在的台湾。
“一国两制”的构想,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拥有比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大的自主权,这主要是指( )
A、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B、中央政府不干涉台湾地方事务
C、外国资本不动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台湾回归祖国后不能享有的权利有(   )
A、行政权
B、自治权
C、保留军队
D、外交权
讨论:
解决台湾问题有哪些途径?选择哪种方式更为有利?
如果出现台湾被以任何名义从中国分割出去的重大事变
如果出现外国侵占台湾
如果台湾当局无限期地拒绝和谈
中国政府只能被迫转而采取一切可能的断然措施捍卫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胡锦涛总书记的四个决不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