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课程标准: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4)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5)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6)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7)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考试大纲: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辛亥革命
(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4)新民主主义革命
(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本单元内容独家解读: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1、时间:1840—1949(近110年的历史)。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主要矛盾:一直是两对主要矛盾并存(民族矛盾: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阶级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4、革命任务:反对帝、官、封三座大山(反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
5、革命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资产阶级革命)
6、基本历史线索:
(1)屈辱史(列强侵华史)
(2)抗争史(各个阶级、阶层都在抗争)
(3)探索史(各个阶级、阶层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4)向西方学习(有三个阶段:器物(技术)——制度——思想)
(5)思想解放:(近代中国历史上有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6)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不管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近代前期:1840—1919):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近代后期:1919—1949):五四运动、国民革命运动、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列强侵华史:
1、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3、甲午战争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鸦 片 战 争
人教版历史必修1 第10课
一、虎 门 销 烟
(1839.6.3—6.25)
虎门销烟广场
真题体验(高考曾经这样考):
例:(2011·福建文综·18)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而益下;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 )
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
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
【解析】D 从关键句“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可见林则徐清楚表明,中国的财富,宁可“损上益下”,也不可“漏向外洋”,为侵略者提供资金,这更是当务之急。A、B两项只从材料侧面反映了问题,属于鸦片带来的危害,但不是题干强调的“最大危害”,排除;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与材料中的“何妨损上而益下”相违背,排除;故选D项。
二、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直接原因:
为了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
爆发的根本原因:
重要原因:
中国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过程
1840年广东——厦门——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和谈(道光、琦善)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1841年初强占香港——威逼广东——攻占东南沿海——驶抵南京下关
1、爆发:
1840年6月,英国舰队驶入广东海面,鸦片战争开始。
2、路线
中英《南京条约》
⒈时间:1842年
⒉内容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广州
厦门
福州
宁波
上海
*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结果
便利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使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便利西方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增加人民负担,激化社会矛盾
真题体验(高考曾经这样考):
例:(2009·广东文基22)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 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A 从上述材料来看,“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是英国政府。“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胜败对比;“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英国体现出其侵略本质。
真题体验(高考曾经这样考):
例:(2009·海南单科13)2009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B 圆明园被焚掠是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真题体验(高考曾经这样考):
例:(2009·重庆文综19)下图是外国侵略者在洗劫并焚毁圆明园时掠夺的文物照片。法国佳士得公司于2009年2月25日将这两件文物公开拍卖,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该文物被掠夺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 )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B 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中国在位的皇帝是咸丰帝,其在位时间是1850年至1861年。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战火再燃)
1)西方列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1856-1860年)
1、背景
——根本原因
2)英联络美法两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但遭到清政府拒绝
——直接原因
天津
北京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第一阶段(1856年—1858年)
1856年 英军炮轰广州城(爆发)
1857年 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1858年 攻陷大沽,进逼天津,签定《天津条约》
第二阶段(1859年—1860年)
广州
定海
1860年 占领津、京,火烧圆明园,签定《北京条约》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收藏在这个东方博物馆里的,不仅有杰出的艺术品,而且还保存有琳琅满目的金银制品。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有一个胜利者把一个个口袋都塞得满满的,至于那另外一个,也如法炮制,装满了好几口箱子。之后又手拉手荣归欧洲。他们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雨果的愤怒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1)1858年《天津条约》
内容:
允许各国公使进驻北京;开放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军舰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2)1860《北京条约》
内容: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3、结果
3)美俄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沙俄侵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广州
厦门
福州
宁波
上海
琼州
汕头
台湾
淡水
九江
汉口
南京
镇江
烟台
营口
天津
北京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政治:1)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
经济: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的冲击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两次鸦片战争比较简表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
英国
英法出兵,美俄参与
两年多
四年之久
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
深入内地和统治中心
4个
8个
领土、领海、司法、贸易、关税
更多
观察右图,
分析两次
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分布的特点各是什么?
外国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内地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1689年尼布楚条约规定的待议地区
1858年《爱珲条约》割占的60多万平方公里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的40万平方公里
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的44万平方公里
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和以后五个议定书割占7万平方公里
鸦片战争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建程度加深
真题体验(高考曾经这样考):
例:(2007·广东文基22)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C 注意关键的信息“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东方小国指日本,条约指《马关条约》,由此可推出这场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
(1)解决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因此萌生对外侵略野心 (根本原因)
(2)“大陆政策”的制定。(蓄谋已久)
(3)1890年经济危机
(4)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导火线)
大陆政策
台湾
朝鲜
满蒙
中国
亚洲乃至全世界
日本
1894.7.25
1894.9.15
1895.2.2
1894.9.17
黄海海战
丰岛
平壤
旅顺
威海卫
1894.11
平壤战役
黄海海战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役
签订《马关条约》
真题体验(高考曾经这样考):
例:(2010·江苏单科6)右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
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
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
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
A 此题考查的是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理解。根据图示提供的信息:威海卫和刘公岛,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威海卫战役,所以经分析此役的影响应该选择A。
《马关条约》
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军费2亿两
可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严重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清政府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大举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使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
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开放的通
商口岸
中日甲午
战争后开放的
通商口岸
近代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
真题体验(高考曾经这样考):
例:(2009年重庆文综20)日本强迫清政府开重庆为商埠那一年发生的历史事件有①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爆发 ②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③康有为发动了“公车上书” ④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1895年《马关条约》开放重庆,1904年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爆发;1895年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1895年康有为发动了“公车上书”;1915年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故选C项。
真题体验(高考曾经这样考):
例:(2008·宁夏文综3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C “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明显指的是洋务运动,“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体现的是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的惨败,因此选C。
真题体验(高考曾经这样考):
例:(2008·天津文综22)1895年4月,俄国财政大臣表示,“假使日本占领南满(今东北南部),对我们将是威胁”,为保护西伯利亚铁路的修筑,应“采取适当措施”。此措施是( )
A.阻止签订《马关条约》B.联合德、法干涉还辽
C.租占旅顺、大连 D.修建满洲铁路
B。解析:A不符合史实,俄国并没有阻止《马关条约》签订;C和D是1898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的内容;《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国为阻止日本对其在中国东北对其利益构成威胁,联合德、法干涉还辽,日本被迫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
真题体验(高考曾经这样考):
例:(2011·重庆文综·17)重庆海关税务司报告中记载的大足县余栋臣起义布告称:“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割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这次起义应该发生在A.1851年 B.1895年
C.1898年 D.1906年
【解析】C 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反对洋教、强占胶州瓜分中国发生于19世纪末,中国人民掀起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是在1898年。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真题体验(高考曾经这样考):
例:(2009·上海单科16)“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
A.领导人 B.时间 C.参加者 D.地点
C 公车上书中康有为联络的是在京参加应试的各省举人,不是各省官员。
真题体验(高考曾经这样考):
例:(2009·广东文基24)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C 1895年甲午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巨额赔款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 。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二、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
1、起因
(1)民族危机的加深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直接原因 )
(2)中国人民的反抗引来侵略者的镇压——八国联军(借口救护驻华使馆,并助中国剿匪)
(3)帝国主义的本性决定了其扩张性。(根本原因)
2、《辛丑条约》
①赔款4.5亿
②划使馆界
③拆炮驻兵
④严禁反帝
⑤设外务部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税收受列强控制。
“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
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便于镇压反帝;
清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便于清政府能按侵略者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完全半殖民地化)
内 容
影 响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真题体验(高考曾经这样考):
例:(2007·全国文综Ⅰ19)下图是北京某街道老路牌照片,路牌外文是“RUE HART”,RUE是街道的意思,HART指担任近代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此路牌设立的时间应该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八国联军占领时期
D.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C 英国人赫德从19世纪60年代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直到20世纪初,时间长达半个世纪。而A发生于1856-1860年,D发生于1912-1927年,从时间上可以排除A项和D项。街道由外国人名命名,表明北京应该由外国人统治,洋务运动虽然发生于19世纪60-90年,但此时京城不由外国人统治,路牌不可能由英文书写,排除B。故最有可能的是1900-1911年八国联军入侵并对北京分区占领时期。
真题体验(高考曾经这样考):
例:(2008·海南历史1)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
B 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所以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庚子年。
真题体验(高考曾经这样考):
例:(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31)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解析】B 《东南保护约款》强化而非遏制了列强在华势力,A项错误;中央政府宣战,而地方政府勾结列强充分表明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D两项均不符合史实,也无法从材料中得以体现。故选B项。
真题体验(高考曾经这样考):
例:(2007·江苏历史6)下列图片中的情景应出现哪两次战争期间?( )
中英《天津条约》签字 外国侵略者坐在清宫皇帝的御座上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解析】C 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反对洋教、强占胶州瓜分中国发生于19世纪末,中国人民掀起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是在1898年。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全民族的抗战
日军的滔天罪行
抗战的胜利
抗日战争
战争爆发的原因
全民族的抗争
南京大屠杀
潘家峪惨案
“七三一部队”
日本无条件投降
胜利原因和意义
抗战史实
真题体验(高考曾经这样考):
例:(2009·江苏单科8)1937年7月7日,驻华北l3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 )
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C.辛亥革命失败之后 D.九一八事变之后
B 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了《辛丑条约》,规定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故日本可以在此驻军。
华沙之跪
小泉拜“鬼”
正确对待历史可以赢得朋友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
近代史上历史侵华战争比较
例:(2011年4月河南省统测29题)《上海法租界史》中记载:“是年(1865年)上海租界人口从1863—1864年的33万剧减至137000余人,实际数字可能更低。……整个住宅区都变得空荡荡了;隔一个晚上,地皮就不值钱了;从1864年到1865年,房租降低了百分之五十。”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最有可能是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
【解析】19世纪60年代初,太平军进攻上海,引起上海许多市民的恐慌,纷纷躲到租界内“避难”(寻求外国的庇护),造成租界人口迅速增加和房租的上涨。到了1864年,天平天国失败,上海社会秩序恢复了“稳定”,原来在租界“避难”的人纷纷离开,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
【答案】B
人民英雄纪念碑——金田起义浮雕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1、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加剧
(2)阶级矛盾的激化
(3)自然灾害严重
(主要原因)
(重要原因)
(次要原因)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不久,洪秀全称“天王”。
太平军攻占永安后,洪秀全在永安初步建立了政权,封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分别为东、西、南、北、翼王,并决定由东王节制诸王(见右图)。
东王
西王
南王
北王
翼王
金田起义
人物资料陈列室
天王
洪秀全
太平天国前期领导核心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长沙之战
攻克武昌
定都天京
金田起义,起义爆发
永安建制,初建政权
北上进军,迅速壮大
定都天京,建立政权
北伐西征,步入全盛
太平天国的胜利进军
全州之战
真题体验(高考曾经这样考):
例:(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29)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解析】A 拜上帝教在运动初期起了动员组织作用,但随着起义规模的扩大,其难以适应建设农民政权的需要,而农民阶级深受孔孟传统思想影响,运动后期洪秀全不得不借助尊孔方式维持政权;B、C两项不是主要原因;D项不是原因。
例:(2011·海南洋浦中学高三月考)太平天国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最主要是因为
A.其规模和延续时间均属空前
B.建立了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
C.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D.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沉重
【解析】C本题是1995年全国卷高考题。之所以称太平天国为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最主要是太平天国制定了《天朝田亩制度》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本题选C项。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怎样评价它?
二、《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天朝田亩制度》内容
土地分配问题: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分配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 和年龄平均分配
产品分配问题:
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二、《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1、时间:定都天京以后(1853年)
2、 内容:
(1)具体内容:
土地分配: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产品分配:绝对平均的圣库制度;
(2)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地
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3)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