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总复习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PPT课件《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PPT课件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早期国家
政治制度
夏商
西周
王位世袭制的形成
分封制
宗法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封建社会)
(BC221年 —AD1912年)
(奴隶社会)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BC1046
1、西周的分封制
内容:
1、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和
边远氏族部落首领,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被分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和承担义务
3、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
再依次分封,封其后代为士,士以下不再分封
目的:
巩固奴隶主的国家政权
影响:
前期: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拓展疆域
后期:诸侯国之间出现强国兼并弱国,周天子权威削弱
一.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
破坏:
主要原因:诸侯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享有很强的 独立性
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表现:
楚王问鼎;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兼并战争
经济上:

政治上:

军事上:

思想上: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表现:
井田制瓦解,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形成
分封制受到破坏,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奴隶主贵族的衰落,地主阶级的兴起
频繁的争霸、兼并战争
“百家争鸣”
2.西周的宗法制
目的:
保证王权的稳定
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
作用:
(1)对西周: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基础和核心,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一.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
(2)对后世:封建社会中的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等原则的形成;“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的现象,重视家庭建设,尊老爱幼的思想,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观念,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尊卑,使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相违背。
请思考: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1.二者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2.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
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
西周政治的特点
1、地方分权、贵族统治和等级制度是分封制的基本特征

2、嫡长子继承制和余子分封制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大宗和小宗的区分是宗法制的基本特征。

3、族权与王权结合,用族权维护王权是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家国一体的政治局面
4、周初对商朝遗民怀柔安抚的方法,说明了周人政治的成熟和宽阔的胸襟。
5、西周时期是我国神权下降,王权强化,人文精神崛起的时代。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1、含义:
“专制主义”:指中央决策方式而言,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地方严格服从中央命令,受制于中央。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一个核心:皇权的至高无上
2、发展演变
(1)两对矛盾:

(2)三种制度:
(3)四个阶段: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行政制度(中央与地方)
选官制度
监察制度
主体
辅助
萌芽(战国)
确立(秦朝)
发展完善(汉至元)
空前强化(明清)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行政制度
地方行政制度
秦朝
汉至元
明清
三公九卿皇帝制度
郡县制
汉中外朝
唐三省六部制
宋二府三司制
元中书省
制,刺史制汉郡国并行
唐节度使
宋文官制
元行省制度
明废丞相设内阁
清军机处
设三司明明废行省
清行省制度
1.演变
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2.演变趋势
(1)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
(2)人才选举逐渐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3)封建社会后期,选官制度逐渐模式化;明清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束缚了人才。
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
1、演变:
秦朝:御史大夫
汉朝:刺史制度
唐朝:设大使,监察地方
北宋:中央派遣文臣担任地方长官知州,又在各州设通判
元朝:设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
明朝:设提刑按察使司,负责地方监察事务,另设厂卫特务机构,监视、侦查官民的不法行为
2、评价
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起到了一定作用。它成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
古代重要的法制建设
春秋战国:法制思想百花齐放,代表人物韩非子
秦朝: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崇法抑儒
汉朝:开始儒家思想影响法制建设时期,礼法交融,儒法互用
宋代:中央加强对地方司法控制时期(宋太祖向地方派法官,王安石用法律手段推动改革)
明朝:《大明律》,增加经济立法;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对贪污贿赂罪严惩不贷。
3. 发展的总趋势:
A.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直至废除
(1)分割权力来强化皇权,如唐的三省六部制、北宋的二府三
司制、明朝的权分六部
(2)启用身边的近臣亲信,决策由外朝向内廷的转移,非法定
机构取代法定国家机关的职权,如汉朝的中朝制度、明朝
内阁制、清朝军机处。
B.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
C. 思想控制文化专制不断加强
百家争鸣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八股取士
文字狱
4.专制主义制度在历史上的作用(影响)
(1)在中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的作用:
①封建社会前期(明清以前),起积极作用为主······
②封建社会后期(明朝时期),起消极作用为主······ (理解?)
(2)积极作用:
①政治: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创造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
②经济: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文化: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在明清时期对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反击外来侵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消极影响:
A、经济上:封建社会末期,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政治上:
①空前强化的专制统治使人民毫无政治地位和人身
自由,蔑视人性
②对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的残酷,矛盾激化
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决策的盲目性;吏治腐败;官僚机构庞大,人浮于事等

C、思想文化上:独尊一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严重阻碍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5、两大基础
(1)经济基础:分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理论基础:韩非子中央集权和以法治国
的思想;西汉汉武帝之后的儒家思想
封建社会后期否定君主专制思想的出现:
背景:

时间:

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冲击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思想控制空前强化;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李贽:我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明后期
维新变法:主张兴民权,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社会上起了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辛亥革命:给封建君主专制以致命一击,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思想空前解放

民主革命胜利:推翻封建统治,土地改革彻底废除其经济基础
中国近代反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努力
※中央集权对今天我国政治改革有何启发?
坚持中央集权领导 ,但必须发扬民主集中制,防止个人独裁专断。
充分发挥中央集体领导的政府效能,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和经济的发展。
发扬民主政治、加强法制建设、以法治国、体恤民情、人文关怀。
三.古代中国的改革
1、商鞅变法
2、孝文帝改革
3、王安石变法
四.古代杰出的帝王
1、秦始皇
2、唐太宗
3、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