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1原创《1.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ppt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温故知新
1.P-15本课要旨
2.元朝行省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3.隋唐三省六部制的作用和影响
4.隋唐科举制的意义。
科举制:隋炀帝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影响深远……
从汉至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孝、廉(才德)
依靠门第,不注重才能
科举制
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科举考试
才 能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标要求:
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2.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背景和目的
背景: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
衰弱时期,统治阶级更加
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目的:为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探究一:
1.明朝为什么废除宰相?
2.明朝废除宰相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一.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
1、背景
(1) 明初沿袭元朝制度,丞相权重妨碍皇权高度集中
(2) 地方设三司,权力集中到中央,宰相职权随之扩大
(3)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恣
2、措施
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3、影响
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阅读P-17 正文第一段
思考:
1.明朝废除宰相后,除了皇权加强,
还给皇帝带来什么问题?怎么解决?
2.创立内阁的主要经过?
3.你怎么评价明朝的内阁?
1、背景
丞相废除后,政务繁多,皇帝一人无力应付
2、创立经过
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二、内阁的创立
明成祖: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内阁制度确立
明宣宗:取得票拟权,以后内阁地位日益提高
3、评价
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这种制度应该是?
评价:明朝内阁制度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宰相=内阁首辅
?
议一议
1.明初因胡惟庸案所引起的政治体制上的重大变革是 A.以中书省总政务
B.罢中书省和丞相,政事由六部分理
C.废行省,分设三司
D.设殿阁大学士备顾问
2.“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相始也。”这句话中的“高皇帝”应该是指
A.汉高祖 B.唐高祖
C.宋高宗 D.明太祖
3. “内阁”是中西方共用的政治概念,中国明朝的内阁 与西方国家的内阁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A.掌握着最高决策权 B.是最高的行政机构
C.行使立法和司法大权 D.是皇权专制的产物
D
B
D
练 一 练
探究二:
1.清初掌握大权的机关是什么?
对皇权有什么影响?
2.康熙亲政后为加强皇权采取了什么措施?
影响如何?
3.雍正帝时又是怎么做的?产生怎样的影响?
三、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
1.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凌驾
于内阁、六部之上)
2.康熙时设南书房
三、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
中枢机构一分为三,互相
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3.雍正时设置军机处
提高了行政效率,全国的军政
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1.废除丞相制度,
君主专制达到新高度
2.设立内阁,备皇帝顾问,君主专制加强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朝:
↓
设立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
清朝:
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课堂小结
1.明清时期中西方政治制度的不同?2.如何认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西方:建立起民主代议制度
中国: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学习延展
① 政治上:君主专制,皇帝不受任何约束和监督,
容易出现决策失误,造成政治黑暗;
② 经济上,重农抑商,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③ 思想上:压制了进步思想的产生和传播,阻碍了 中国社会和科技的进步;
④ 对外政策上:夜郎自大,闭关锁国。
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弊端
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也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抗击了外来侵略。
1.古代早期:夏商周时期
政治制度三大特点:
2.秦朝统一,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一个中心,两对矛盾;
历经汉魏、隋唐、宋元,此消彼长;
到明清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巩固了…...有利于……
单元梳理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维护的工具---礼乐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前提:秦的统一
皇帝制度
内容 三公九卿制度
郡县制 ——郡守——县令(长)
影响 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皇位世袭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1.从汉至元,通过分割、限制地方
权力,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2.通过削弱相权,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3.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发展,
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吏制度的演变。
4.春秋时期,奴隶社会逐渐崩溃。它在政治上
最突出的表现是
A.各国普遍进行改革 B.“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D.奴隶起义频繁
12.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16.秦朝的郡县制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由中央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D.郡县官吏与皇帝是君与臣的关系
19.秦朝是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中央集权”的含义是
A.皇帝至高无上,实行个人独裁 B.国家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服从中央
C.赢政自称皇帝,在中央设三公 D.皇权空前加强,实行君主专制
3.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曾说,“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人也”。为此他采取的措施中最重要的是
A.派文臣做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B.设枢密使,管理军事
C.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D.设通判,监督知州
6.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宰相数量逐渐增 D.皇权不断加强
11.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 D.实现了选贤任能
16.唐朝女皇武则天曾想立自己的侄子武三思为太子,遭到大臣狄仁杰和王方庆的反对,其理由是:“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武则天经过审慎思考后立李显为太子。这表明武则天
A.沿袭了嫡长子继承制这一传统 B.重视家族血缘关系
C.遵循了“家天下”的王位继承制 D.重视祭祀祖先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