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免费下载地理必修2原创《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课件ppt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地理必修2原创《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课件ppt免费下载地理必修2原创《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课件ppt免费下载地理必修2原创《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课件ppt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想一想】 针对我国出现的环境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课标展示
1.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2.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重点难点
1.通过对我国人口压力、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等国情分析,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掌握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3.比较认识清洁生产与传统生产的不同之处。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我国基本国情:______的大国,肩负着提高__________、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____________的历史任务。
2.我国在协调人地关系上面临的挑战
(1)人口众多:庞大的人口数量,尤其是低素质的人口过多。
(2)资源问题:资源__________,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________较低
发展中
社会生产力
人民生活水平
相对短缺
利用率
(3)深刻的环境危机
大气
固体废弃物
城市
农村
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
3.解决措施:走___________之路。
4.《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1)发布时间:________。
(2)主要内容: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对策以及___________。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循环经济
(1)概念:建立在物质不断__________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2)手段:环境_______技术。
(3)核心:提高__________。
(4)资源利用方式:___________。
可持续发展
1994年3月
总体战略
行动方案
循环利用
无害化
生态效益
环境友好
(5)原则:资源输入_______、资源再利用和使废弃物______________。
(6)目的:实现经济活动的______。
2.工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清洁生产
(1)环境效益:实现了资源的________利用,控制了大部分污染,减少工业污染的__________。
(2)经济效益:有利于________和_________调整。
3.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农业
(1)原理:__________的观点。
(2)方式:调_____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相结合,协调各层关系。
(3)目的:形成______________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____________。
减量化
再生资源化
生态化
可持续
技术改造
工业结构
生态系统
整原有的生产结构
种植业与林、牧、
副、渔业
生态上和经济上
可持续发展
来源
思考
清洁生产过程中会不会产生废弃物?
【思考·提示】 清洁生产并不是完全没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排出。清洁生产的基本思想是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控制和治理,由终端处理转变为对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的处理,从而尽可能少地产生环境污染。与末端处理相比,清洁生产的产污量明显减少,治理污染的费用降低,消除了污染转移。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使得这一发展之路成为必然。
1.庞大的人口压力
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3.深刻的环境危机
1.目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
A.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B.严重的环境问题
C.庞大的人口数量
D.不利的外部环境
解析:选C。A项,我国的自然资源虽然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但资源利用率低,长期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这是事实。资源短缺,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问题,但不是最大障碍。我国资源的相
对短缺,主要是由于人口过多造成的。B项,我国的环境问题确实令人担忧,而这种环境问题的出现,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都有一定的关系。从现实状况看,环境问题还不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C项,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已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一个沉重包袱,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D项,目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对外友好交往频繁,外部环境不断改善。
1.循环经济
(1)循环经济——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和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等三个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
(2)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差异
2.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或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需要,是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模式。
3.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生态农业
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效益以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
(1)农业资源得到再生。生态农业利用生态学理论调整了农业结构,保护了农业资源,使资源再生,永续利用。
(2)综合效益突出。生态农业科学地增加物质和技术投入,提高了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实现良性循环。生态农业可以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五业合理发展,并可调节气候,减少灾害。
图表记忆循环经济的相关知识
2.(2010年重庆巴蜀中学检测)贵糖集团以循环经济的新观念、新模式建立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读图,回答(1)~(2)题。
(1)该循环经济产业链最适宜推广的省区是(  )
A.湖南       B.广西
C.黑龙江 D.山东
(2)当前,影响该类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推广,走优势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之路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
A.资源 B.技术
C.水源 D.人们的观念和政策
解析:从该循环经济产业链可知,该省区适合种植甘蔗,故最适宜推广的省区是广西,只有该省区的水热条件能较好地满足甘蔗的生长需要。从该循环图中可以看出,这种循环经济产业链对技术要求并不太高,同时南方地区水热资源丰富,是发展该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有利条件,而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人们的观念和政策。
答案:(1)B (2)D
考向导析
本节的考点有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及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这部分知识点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高考大多结合具体案例设置内容,如生态工业、生态农业、清洁生产等方面的问题。
(2010年高考安徽卷)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泥沙主要来源区。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候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
(3)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来源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看出,图中区域为黄河三角洲,图示期间海岸线不断向东北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其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第(2)题,来自黄土高原的泥沙影响该区域陆地面积的变化,而影响泥沙含量主要是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造成的水土流失。第(3)题,具体措施可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农业综合开发、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加快农业专业化生产等方面回答。
【答案】 (1)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海洋或河口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黄土高原。
(2)暴雨、洪涝。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3)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排灌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和优良品种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还草、保持水土、治理盐碱地和风沙地、建设农田防护林等;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经营方式,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等;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如农林牧渔相结合、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等;加强农业生产专业化、地区专门化,如建设各种商品农业基地等。(选择一个区域从以上5个方面回答,具体措施要结合区域特点)
(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卷)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科学院构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由生存、发展、环境、社会和智力五个支持系统组成。其中生存支持系统与生存资源禀赋(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农业投入水平、资源转化效率等有关,发展支持系统与区域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等)、区域发展成本等有关。下图是1995~2007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图,下表是2007年中国东、中、西部发展支持系统评估表。
注:1995年全国为100.0
(1)说明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主要是由哪些支持系统的变化来驱动的?
(2)中国生存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试从农业角度简析其原因。
(3)中国环境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简析其原因。
(4)中国东、中、西部的发展支持系统存在着差异,请从三次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角度给予说明。
【解析】 本题考查对图文信息的提取和加工能力。第(1)题,根据图例阅读即可。第(2)题,此类题目的解答,既需要按阶段分析,也需要注意把握总体趋势。第(3)题,读图可以看出,环境支持系统变化不大,说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和治理有一定的成效。第(4)题,不同产业对发展支持系统的作用不同,第三产业、先进制造业支持较大,而第一产业、重工业等支持较小。
【答案】 (1)呈上升态势;发展、智力和社会三个支持系统。
(2)2003年前徘徊波动,2003年较快上升,2004年后平稳发展。农业投入水平增加,资源转化效率提高,农业政策调控取得成效。
(3)变化缓慢,近几年有所下降,但基本保持稳定(或尚未持续恶化)。原因: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环境冲击部分得到缓解和遏制(或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取得一定的成效)。
(4)三次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中、西部农业占较大的比重。工业结构:东部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西部以重型产业为主。中部呈过渡性特征。
一、教材P100活动
我国资源相对贫乏,大多数地区环境脆弱,如果将资源、环境问题放在一边,有可能等不到经济发展到实力雄厚阶段,环境已经变得无法让人们继续生存下去;或者经济发展到实力雄厚阶段,环境问题的治理已不是经济实力所能解决的问题了。
我国目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科技水平实行发达国家现行的高投资、高技术解决问题的模式。
二、教材P104活动
图6.16所举的个人行为对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有意义。
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的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有:节约粮食,不浪费粮食;不随地乱丢废弃物,随手将废弃物分类放置;随手关灯,节约用电、用水;加强对水的重复科学利用;夏季减少空调的使用等。
甜菜制糖厂利用有机废水发酵,使其中的有机质转化成甲烷,再燃烧这些甲烷来烘干作为制糖副产品的浆料,以生产饲料。通过这样的生产流程,并经过必要的处理,有机废水就可以达标排放了。
尝试探究:如果这些废水不经过任何处理就排放到河流中,将会给环境带来哪些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