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必修2生物《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件PPT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第1章
第
1节
课前预习
·巧设计
设计1
设计2
名师课堂
·一点通
创新演练
·大冲关
通要点
通高考
课堂练
课下练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用豌豆做遗传实验的优点和方法
(1)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① 传粉和 受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②具有易于区分的 ,且能 地遗传给后代。
自花
闭花
性状
稳定
(2)人工异花传粉的一般步骤:
→套袋→ →套袋。
(3)常见的遗传学符号及含义:
去雄
传粉
P
子一代
F2
♀
杂交 自交
♂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过程
P 高茎×矮茎
↓
F1 高 茎( 性状)
↓⊗
F2 高茎 ∶矮茎( 现象)
(性状比)
显性
性状分离
3 ∶1
2.特点
(1)P具有 性状。
(2)F1全部表现为 性状。
(3)F2出现性状 现象,分离比约为 性状∶
性状=3∶1。
相对
显性
分离
显性
隐性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孟德尔对分离现象提出的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 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 的。
(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是 存在的。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遗传因子
成对存在
单个
2.遗传图解
(1)F2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1DD∶2 ∶1 。
(2)F2性状表现及比例为 。
3.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1)模拟内容: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
,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 的随机结合。
(2)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Dd∶dd≈ ,彩球代表的显隐性状的数值比为 。
Dd
dd
3高∶1矮
雌、雄生殖
器官
雌雄配子
1∶2∶1
3∶1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1.方法
测交,即F1与 杂交。
隐性纯合子
2.测交实验图解
3.结论
测交后代分离比接近 ,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实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产生 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五、分离定律
(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 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2)在形成配子时, 发生分离,分别进入 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1
Dd
D和d
遗传因子
成对的遗传因子
不同的配子
一、用豌豆做实验材料的优点及方法
1.阅读教材P2~3,分析图1-1、1-2、1-3,讨论下列问题:
(1)结合花的生长过程,人工异花传粉过程中去雄和传粉各在什么时期处理?
提示:去雄:在母本花未成熟前;传粉:在雌蕊成熟时进行。
(2)人工去雄和传粉后还要进行怎样的操作?该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套袋隔离。避免外来花粉干扰。
2.判断正误:
(1)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因此,难以进行人工杂交。 ( )
(2)人工去雄时,要去除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然后进行套袋。 ( )
(3)豌豆的不同品种之间具有多对相对性状。 ( )
×
√
√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根据相对性状的概念,对下列实例进行分析判断,并说明理由。
①狗的长毛与兔的短毛。
提示:不是。狗与兔不属于同一种生物。
②玉米的早熟与晚熟。
提示:是。早熟与晚熟是玉米成熟这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根据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讨论分析下列问题:
(1)若F2共获得20株豌豆,矮茎个体一定是5株吗?说明原因。
提示:不一定。样本数量太少,不一定完全符合3∶1分离比,孟德尔实验中的比例是在实验材料足够多的情况下得出的。
(2)高茎和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该现象属于性状分离吗?为什么?
提示:不属于。因为性状分离是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根据纯合子、杂合子的概念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1)纯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
提示:正确。纯合子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相同类型的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一定是纯合子。
(2)纯合子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
提示:错误。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全为杂合子。
(3)杂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杂合子。
提示:杂合子自交,后代中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各占1/2。
2.假如雌雄配子的结合不是随机的,F2中还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吗?
提示:不会。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的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3.阅读教材P6实验内容,并结合自己的模拟实验过程,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甲、乙两个小桶中放入两种彩球各10个并且摇匀使彩球混合均匀的原因。
提示:原因是使代表雌雄配子的两种彩球被抓出的机会相等。
(2)为了保证不同配子间结合机会均等,且所得结果与理论值接近,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提示:①抓取小球时应随机抓取;②双手同时进行,且闭眼;③应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桶;④重复多次。
4.判断正误:
(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且F1产生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 ( )
(2)双亲为显性,杂交后代有隐性纯合子,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 ( )
×
√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及分离定律
1.观察分析教材P7图1-6,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用测交的方法能证明F1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
提示:因为隐性个体所产生的配子中的遗传因子为隐性,它不会影响F1产生的配子中所含遗传因子的表达,所以测交后代决定于F1所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根据测交后代就可反映出F1产生配子的情况。
(2)测交实验除测定F1的遗传因子组成外,能否测定其他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
提示:能。
2.结合教材中自交、测交、杂交等方法的描述,完成下表。
提示:①测交 ②杂交、自交 ③自交 ④测交、自交
3.连线:(将下面相对应的因果关系用线连接)
1.相对性状中显、隐性判断(设A、B为一对相对性状)
(1)定义法(杂交法):
①若A×B―→A,则A为显性,B为隐性。
②若A×B―→ B,则B为显性,A为隐性。
③若A×B―→既有A,又有B,则无法判断显隐性,只能采用自交法。
②测交法:
a.若亲本A×B―→只有A,则亲本A很可能为纯合子。
b.若亲本A×B―→A、B均出现,则亲本A为杂合子。
③花粉鉴定法:
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的颜色,取亲本A的花粉,加一滴碘液。
a.若花粉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橙红色→亲本A为杂
合子。
b.若花粉全为橙红色或全为蓝黑色→亲本A为纯合子。
[特别提醒]
(1)要根据题目给定的实验材料,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对于植物体,杂交法、自交法和测交法,均可采用;而对于动物体,无法采用自交法。
(2)纯合子自交后代全是纯合子,但不同纯合子杂交,后代为杂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后代中有纯合子出现。
(3)杂交后代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若数目较少,则无法确定显、隐性关系。
3.分离定律的验证
(1)测交法:
杂种F1×隐性纯合子
↓
后代出现两种不同性状个体,且比例为1∶1
↓
证明杂种F1产生了两种配子,即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2)杂合子自交法:让杂合子自交(若为异性个体,采用相同遗传因子组成的杂合子相互交配),后代的性状分离比约为3∶1。
(3)花粉鉴定法:取杂合子的花粉,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计数,可直接验证分离定律。
[特别提醒] 上述方法均可验证分离定律,但有的操作简便,如杂合子自交法;有的在短时间内可作出判断,如花粉鉴定法;对于动物,常用测交法,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实验方案。
[例1] 豌豆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现将A、B、C、D、E、F、G七棵植株进行交配实验,所得结果如下表。从理论上说,子代高茎豌豆植株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是
( )
A.10% B.25%
C.50% D.66%
[解析] 本题考查亲子代遗传因子组成、性状表现及比例互推,其思路流程如下:
[答案] A
根据后代性状表现推测亲代遗传因子组成
(1)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必定为杂合子,即Bb×Bb=3B_∶1bb。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必定为测交类型,即Bb×bb=1Bb∶1bb。
(3)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BB×__。
(4)若后代中有隐性个体bb,则双亲均至少含有一个隐性基因b。
[例2] 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和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由交配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 )
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
B.自交后代中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
C.自由交配产生的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
[解析] 无尾猫相互交配,后代出现有尾猫,说明无尾为显性性状,有尾为隐性性状;由题意知,自交后代中出现有尾猫是性状分离所致;亲本相互交配,后代显隐性之比为2∶1,而不是3∶1,显性性状减少了1/3,减少的应为显性纯合子,说明显性纯合致死,生存的显性个体均为杂合子;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交配,后代显隐性各占1/2。
[答案] D
概率计算方法
(1)实例:两只白羊交配生了两只白羊和一只黑羊,如果它们再生一只小羊,其毛色是白色的概率是多少?
(2)分析:两只白羊所生的后代中出现了性状分离,则新出现的黑色为隐性性状,且双亲均为杂合子。设用B、b表示遗传因子,则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均为Bb,子代白羊的遗传因子组成为BB或Bb,黑羊的遗传因子组成为bb。
(3)方法:
①用分离比直接推出:
Bb×Bb―→1BB∶2Bb∶1bb,可见后代毛色是白色的概率是3/4。
②用配子的概率计算:Bb亲本产生B、b配子的概率都是1/2,则
a.后代为BB的概率=B(♀)概率×B(♂)概率=1/2×1/2=1/4。
b.后代为Bb的概率=b(♀)概率×B(♂)概率+b(♂)概率×B(♀)概率=1/2×1/2+1/2×1/2=1/2。
所以,后代毛色是白色的概率是1/4+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