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 毫米分米的认识

  • 格式:  DOC
  • 大小:  55K    3张
  • 时间:  2015-02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人教新课标3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毫米的认识》教案
课标细化
《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估计、测量等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知道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产生一些感性认识。
2.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学习重难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和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4.学法指导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教学时应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学前准备
1分硬币、电话卡、医疗保险卡、学生尺及文具;例1的情景图、制作的量课本长、宽、厚的课件(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替代)。
6.学习时间:一课时
7.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让学生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和厚的情境,在测量中发现它们的长度都不是整厘米。从中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呢? 2、提出学习目标: 1)1毫米有多长?1厘米等于几毫米?(教科书第2-3页的内容) 2)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3)毫米与厘米有什么关系? 二、小组合作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采用小组(建议4人小组为宜)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为了确保人人参与,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教师事先准备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见下表)。
姓名
 长
 宽
 厚


 估计
 测量
 估计
 测量
 估计
 测量

































 (2)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二.班级展示。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 长:不到21厘米、差2个小格。 宽:不到15厘米、差2个小格。 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 生:当测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三、质疑探究
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生1:从学生尺中,你能发现毫米与厘米的关系要,1厘米=10毫米。 生2、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 四、自悟自得
举例说明1毫米的长度     手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 “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五、达标测试  1.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 2、学生先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 3、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4、练习一第1-3小题。 5、测量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 ]来表示;1厘米=[ ]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 ]毫米。 6、在横线上填厘米或毫米 蜡笔长60(   ) 跳绳长200(   )
课桌高70(   )粉笔长75(   ) 7. 书的厚度用(   )作单位课后
八.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测量
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1毫米的长度 
九.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