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二化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单元复习
天才来自于勤奋
一.原 子 结 构
1、原子结构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电子层-决定所在周期
中子-决定元素的同位素
决定质量数
(近似原子量)
决定元素的性质
质子-决定元素种类
最外层电子-决定主族序数
A
Z X
2、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1)原子结构示意图
(2)原子组成表示式
原子( )中,质子有__个,中子有__个,核外电子有___个。
Z
A-Z
Z
质子数+中子数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A
Z X
3、相互关系
(1) 质量数=
(2) 原子中:质子数=
(3) 阳离子中:
质子数=
核电荷数=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
四“素”的概念不同
几个决定:
元素的种类是由______决定的。
核素的种类是由____________决定的。
元素的同位素是由______决定的。
原子的质量数是由____________决定的,近似等于__________
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__________决定的。
元素在同期表中的位置是由_________________
决定的。
质子数
质子数和中子数
中子数
质子数和中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最外层电子数
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归纳为:
即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 的电子层里
每层电子不能超过 个
最外层电子不能超过 个(K层是最外层时不超过 个)
次外层电子不能超过 个
倒数第三层电子不能超过 个。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能量最低
2n2
8
18
32
2
一低四不超
课堂练习
1、质量数为B的Xn-阴离子含有a个电子,则中子数为( )
A、B-a+n B、2B
C、B-a-n D、2a
2、已知Rn-离子的质量数为35,中子数为18,核外电子总数为18,则该离子是:
A、Cl- B、F - C、S2- D、Br
A
A
巩固试题:
1、核电荷数分别为16和6的元素的原子相比较,前者的下列数据是后者的4倍的是( )
A、电子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次外层电子数
2、 Cl-中的质子数是 ,中子数是 ,核外电子数是 ,质量数是 。
D
17
20
18
37
37
17
1、人类探测月球发现,在月球的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质量数为3的氦,它可以作为未来核聚变的重要原料之一。氦的该种同位素应表示为( )
课堂练习
2、氡(Rn)是放射性元素,某些建筑材料中含有氡,人居住其中健康将受到危害。已知222Rn来自镭,称为镭射气;220Rn来自钍,称为钍射气;219Rn来自锕,称为锕射气。下列关于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氡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对人体有害
B、“锕射气”是氡的同位素原子
C、氡原子有8个电子层,最外层有8个电子
D、氡在常温是固体。
B
B
1.编排原则
2.结构
电子层数=周期序数
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最高正价数
最高正价数+/最低负价/=8
周期
族
短周期 第1、2、3周期
长周期 第4、5、6周期
不完全周期 第7周期
主族:IA~VIIA
副族:IB~VIIB
0族:稀有气体
VIII族
3.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二.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某元素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2XO4,这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
A. HX B. H2X C. XH3 D. XH4
B
4、元素的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同一主族元素,结构相似,性质相似
Na
11钠
Li
3锂
K
19钾
Rb
37铷
Cs
55铯
最外层电子数____
从上到下 核电核数_____
电子层数______
原子半径______
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吸引力_____
失电子能力_____
单质的还原性______元素金属性_____
得电子能力_____
单质氧化性______元素非金属______
F
9氟
Cl
17氯
Br
35溴
I
53碘
At
85砹
相同
增多
增多
增大
减弱
增强
增强
增强
减弱
减弱
减弱
同一周期元素(稀有气体除外)
同一周期,电子层数_______
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_____,失电子 能力逐渐
______,得电子能力逐渐____
金属性逐渐_______非金属性逐渐______
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_______
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_____
单质与氢气反应条件越______
生成的氢化物稳定性______
相同
减弱
增强
越强
越容易
越强
减小
增强
越强
减弱
比较微粒大小的依据(三看)
一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Na>Na+,K>Na
二看核电荷数: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 越大半径越小。
S2->Cl->K+>Ca2+; O2->F->Na+>Mg2+>Al3+
三看电子数:电子层和核电荷数都相同时,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Cl->Cl; Fe2+>Fe3+
5、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1) 。(2) 。(3) 。
金属单质与水或者酸反应快慢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的金属间的置换反应
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1) 。
(2) 。
(3) 。
(4) 。
非金属 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
最高化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概念: 元素的性质(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规律。
规律:原子半径同周期从左到右渐小,同族从上到下渐大。主要化合价:+1 +2 +3 +4 +5 +6 +7 0 -4 -3 -2 -1
原因:核外电子排布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1~8)
元素同期律反应的就是元素的位、构、性的关系
6、元素周期律
原子结构
同位素
核外电子排布
半径比较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
周期表应用
1.下面的判断,错误的是( )
A.稳定性:HF
B.砹是一种固体,HAt很不稳定,AgAt是难溶于水且感光性很强的固体
C.硫酸锶(SrSO4)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D.硒化氢(H2Se)是比H2S稳定的气体
2.对于核电荷数为37的元素,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单质在常温下跟水反应不如钠剧烈
B.其碳酸盐易溶于水
C.其原子半径比钾原子半径小
D.其氢氧化物不能使Al(OH)3溶解
AD
B
原子结构
同位素
核外电子排布
半径比较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
周期表应用
3.同周期的三种元素X、Y、Z,已知它们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O4>H2YO4>H3ZO4,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非金属性X>Y>Z
B. X、Y、Z形成的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C.原子半径X>Y>Z
D. X、Y、Z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由弱到强
AB
5.原子半径由小到大,且最高正价依次降 低的是( )
A. Al、Mg、Na B. N、O、F C. Ar、Cl、S D. Na、P、Si
A
6. A元素的阴离子、B元素的阴离子和C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已知A的原子序数大于B的原子序数。则A B C三种离子半径大小的顺序是( )
A. A>B>C B. B>A>C C. C>A>B D. C>B>A
B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 其单质的熔点一 定越高
B 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
C 同一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往右,其离子半径逐渐减小
D VIIA族元素的氢化物比同周期VIA族元素的氢化物更稳定
D
(三)周期表的应用
右图是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A、B、C三种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的质量数。B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下面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的
大小顺序是B<A<C
B、A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对应水
化物具有强氧化性和不稳定性
C、B元素的氧化物、氢化物的水溶液都呈酸性
D、C元素的单质是非金属单质中唯一能跟水激
烈反应的单质
A.推断元素位置、结构和性质
B比较或推断一些性质
比较同族元素的 金属性 Ba>Ca>Mg
非金属性 F>Cl>Br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 KOH>NaOH>LiOH
氢化物的稳定性 CH4>SiH4
比较同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碱性: NaOH>Mg(OH)2>Al(OH)3
稳定性: HF>H2O>NH3
比较不同周期元素的性质(先找出与其同周期元素参照)
推断一些未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例: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的原子序数比Y小
(B)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的大
(C)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
(D)X元素的最高正价比Y的小
C D
X元素与Y元素的相对位置是
C寻找特定性质的物质
找元素之最
最活泼金属
最活泼非金属
最稳定的气态氢化物
含H%最大的是
最强酸
最强碱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和非金属
找半导体:
制农药:
找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材料:
Cs
F2
CH4
HF
HClO4
CsOH
Al O
在分界线附近 Si Ge Ga
在磷附近 P As S Cl F
过渡元素 Fe Ni Pt Pd Rh
三、化学键:
化学键
离子键 形成离子化合物
共价键
极性键
非极性键
物质中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
离子键与共价键比较
例:下列物质中含有极性键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有非极性键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HCl、CH4、CO2、NH3、Cl2、H2O2
问题2:原子形成共用电子对数目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有何关系?
原子最外层缺几个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就形成几个共用电子对。
HCl、CH4、CO2、NH3、H2O2
H2、Cl2、H2O2
离子化合物一定含离子键
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
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
离子化合物可能含极性共价键
离子化合物可能含非极性共价键
化合物类型与化学键
H
:
+
B
2.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BF3 (B) PCl3(C) PCl5 (D) N2
B D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共价化合物中也可能含有离子键
B.非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是共价键
C.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AB
4、下列A、B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其中可以组成AB2型离子化合物的是( )
A.6和8 B.19和16
C.12和17 D.10和8
C
5、下列物质中, 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是
A NaOH B Na2O C NH4Cl D CaCl2
6、A原子的L层比B原子的L层少3个电子,B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比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多5 个。由此可推知A、B可以形成的化合物为( )
A.离子化合物B2A3
B.离子化合物B3A2
C.共价化合物B3A2
D.共价化合物B2A3
AC
复习课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高一化学组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1、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 反应放出能量
EA EB
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 反应吸收能量
反应物 生成物
化学反应 旧化学键断裂 新化学键形成
(吸收总能量E1)(放出总能量E2)
当E1 > E2 反应吸收能量
当E1 < E2 反应放出能量
3、常见的放热反应:
(化学上把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叫放热反应)
(1)所有的燃烧反应 (2)酸碱中和反应
(3)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4)金属与酸的反应
4、常见的吸热反应:
(化学上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吸热反应)
(1)晶体Ba(OH)2•8H2O+NH4Cl的反应
Ba(OH)2 •8H2O +2NH4Cl= BaCl2+2NH3↑+10H2O
(2)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3)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B
A
3、拆开1molH-H键、1molN≡N键分别需要
吸收的能量为436KJ, 946KJ,形成 1molN-H
键需放出能量391KJ,则1molN2生成NH3需 热量 KJ 。
放出
92
解释:N2+3H2 2NH3
生成2molNH3形成6molN-H键时要放出6molX391KJ/mol=2346KJ能量,
拆开1molN≡N键和3molH-H键时要吸收的总能量为946kJ+3molX436KJ/mol=2254KJ,整个过程表现为放出热量为
2346KJ-2254KJ=92KJ
C
D
C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构成条件:两极一液一连线
判断:正负极和电子流向
工作原理: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从而产生电流,使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应用
分析常见、简单电池工作原理。
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判断溶液pH变化。
一、原电池
(从活泼性比较、电子得失、氧化还原反应等多角度判断)
设计简单电池。
原电池本质: 氧化还原反应。
二、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干电池
碱性电池
1、干电池结构及电极反应原理
2. 铅蓄电池
银锌电池
3、燃料电池
Zn
Cu
Zn
Cu
A
B
C
D
E
F
1.下列哪些装置能构成原电池?
G
水果
C.D.G
2、 已知空气—锌电池的电极反应为:
锌片:Zn + 2OH――2e-= ZnO + H2O
石墨:1/2O2+H2O + 2e- = 2OH-
据此判断:锌片是(A)
A. 负极,并被氧化
B. 负极,并被还原
C. 正极,并被氧化
D. 正极,并被还原
例: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
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
3.判断金属的活泼性
a>c>d>b
5、如图装置,电流表G发生偏转,同时A极逐渐变粗,B极逐渐变细,C为电解质溶液,则A、B、C应是下列各组中的哪一组( )
A、A是锌,B是铜,C为稀H2SO4
B、A是铜,B是锌,C为稀硫酸
C、A是铁,B是银,C为AgNO3溶液
D、A是银,B是铁,C为AgNO3溶液
D
6.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铜是负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 不用稀硫酸,改用98%的浓硫酸,使氢气生成速率增大
C 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铜片质量减少
D 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D
D
A
D
B
B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 概念:
3 、单位:
2、表达式:
一、化学反应速率
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mol/(L·min)或mol/(L·s)
注意:1、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数值可以不同,但是意义相同。一种物质的速率代表了整个反应的速率。
2、同一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系数之比。等于对应的△C、 △n之比。
3、化学反应速率均取正值,且表示的是
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4、固体纯液体浓度为常数,不能用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二、化学反应限度
1、定义: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
2、化学平衡的特点:
逆
等
动
定
变
:可逆反应
:v正 =v逆
:v正 =v逆 ≠0
:平衡时,各组分浓度保持恒定
:条件改变,平衡移动
其中“等”和“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的关键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不同的化学反应限度不同。
3、化学平衡的标志:
ν正=ν逆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A
比较反应的快慢
同一物质 统一单位
2、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 =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 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
B. 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C. 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D.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X,同时生成2n molY
E.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Z,同时生成2n molY
B
同一物质,双向相等;
不同物质,双向成比例。
C
练习: 4、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3A(g)+ B(g)=2C(g)+D(g)。若最初加入A 和B
都是4mol,在前10sA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mol/L·s,则10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为 。
5、一定温度下,向一容积为2L的真空容器中加入1mol氮气,3mol氢气,3min后测得容器内的压强是起始时压强的0.9倍,在此时间内用氢气的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为 。
3.2mol
0.1mol/(L·min)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有 机 物
一、什么叫有机物?
1、定义:
2、组成元素:
一般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
碳、氢、氧、氮、硫、磷、卤素等
( 但碳的氧化物(CO、CO2)、碳酸及其盐 、碳的金属化合物(Ca2C)等看作无机物。)
主要元素
其他元素
双键
价键理论:
A.碳原子总是四价的
B.碳原子可自相结合成键
单键
叁键
有机物中碳原子成键特征:
1、碳原子含有4个价电子,可以跟其它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
2、碳原子易跟多种原子形成共价键;碳原子间易形成单键、双键、叁键、碳链、碳环等多种复杂的结构单元。
C
H
H
H
H
:
:
H
H
H
..
C
..
H
3 、烃
仅含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
定义:
【知识简介】
有机物名称组字一般规则:
烃—— 碳取“火”、氢取“ ” ;
烷——这类物质中“碳”的价键“完”全被氢所饱和;
烯——这类物质中氢比较“稀”少;
炔——这类物质中氢比较“缺”少。
烷烃通式:CnH2n+2
结构特点:链状、碳碳单键 (饱和烃)
烯烃通式:CnH2n
结构特点:链状、碳碳双键(不饱和烃)
炔烃通式:CnH2n-2
结构特点:链状、碳碳叁键(不饱和烃)
环烷烃通式:CnH2n
结构特点:环状、碳碳单键(饱和烃)
芳香烃
(如:苯)化学式:C6H6
结构特点:环状、介于单双键之间的特殊键
有机物的结构:
特征反应:
取代反应
特征反应:
加成、加聚反应
特征反应:
加成、加聚反应
特征反应:
取代、加成反应
本章的内容结构可以看成是基础有机化学的缩影可表示如下:
烃分子中的H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一系列化合物。称为烃的衍生物。
1.甲烷的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
化学式:CH4
甲烷——最简单的烃
3.甲烷的空间结构: 试验证明: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4个氢原子位于四个顶点上。
①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
=0.717g/L(标准状况下)
(密度求算公式:M=22.4 );
极难溶于水;
俗名:沼气、坑气,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80~97%)
4、甲烷的性质
②化学性质:
(1)常温下比较稳定,与强酸、强碱或高锰酸钾等强氧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