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7.犟龟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 17.犟龟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7

《犟龟》教案1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内涵。
  2、通过朗读,推敲品味真正语言。
  教学辅助手段
  电脑课件
  教学步骤
  一、说“犟”
  1、以问题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同学们,你们知道它吗?传说中,它背起了宇宙大地;它是动物界中的老寿星;它还曾跟兔子赛跑;它是谁呢?
  2、对,今天,让我们来认识一只特别的小乌龟,大家一起来学习童话《犟龟》。(亮课题)
  3、这只小乌龟特别在哪?(众答:犟)对,同学们真聪明,把这个字的读音“jiang↘”念对了。
  4、但“犟”是什么意思呢?大家看“犟”下面的偏旁,是“牛”。平时我们爱说,“某某真是牛脾气”,其实是说这人 ——(让学生解释“犟”的意义)
  5让学生谈自身“犟”的经历。
  二、读“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老师巡视。
  三、问“犟”
  1、学生提出阅读中发现的问题和生难字词。
  2、申明上述问题在以下的学习中来解决。
  四、析“犟”
  1、由学生所提出的某一个问题引入分析(灵活对待)。
  2、布置学生组成每四人一个学习小组,准备动物片段的对话表演,可以上讲台,也可以在坐位上;并研究好该种动物的特点、劝阻内容和小乌龟的反应。
  3、表演和分析
   (1)蜘蛛
  A、朗读;B、朗读分析;C、再找一个同学来读,前后比较;D、点拨,找准角色特点,就能读出味道;E、分析蜘蛛特点:a、退多、灵巧、不自信;b、哈哈大笑,充满同情,傲慢,轻视小乌龟;F、劝阻内容:路远,走得慢,婚礼两周后就要开始;G、小乌龟的反应:决定不可改变;H、出一道“心灵的选择题”:当你被别人轻视时,你会怎么办?尽力与人争辩,心力不能存在一点委屈;默默忍受,待时机成熟再打算。(先不下定论,让学生自行感受,以下同)
   (2)蜗牛
  A、朗读;B、简评;C、分析蜗牛特点:a、迷迷糊糊,懒,没精神,没劲头,b、难过,不信任小乌龟;D、劝阻内容:方向走反;E、小乌龟的反应:调转方向,为什么小乌龟没听蜘蛛的意见,却听了蜗牛的意见?这说明了什么?(乐于听从正确意见)——小乌龟调转方向,回家了吗?(回答:没有),这说明他的决定仍是——(齐答——不可改变)F、做第二道“心灵的选择题”:当你努力了很久,别人却告诉你,你之前的努力方向是错的,你会怎么办?a、改变方向,从头再来;b、一个方向走到底,付出任何代价也不改变。
   (3)壁虎
  A、朗读;B、简评;C、分析壁虎特点:a、打瞌睡——懒,b、狮王高级官员——不负责任;D、劝阻内容:婚礼暂时取消;E、小乌龟的反应:(齐答——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
   (4)乌鸦
  A、懒得;B、简评;C、分析乌鸦特点:闷闷不乐,穿着丧服;D、为什么?狮王去世;E、为什么让乌鸦来报丧而不选喜鹊?乌鸦是不吉利的象征,F、小乌龟的反应(学生一起回答:“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G、做第三道“心灵的选择题”:当你一直看不到成功的迹象时你会怎么办?a、继续努力;b、放弃努力。
  五、辩“犟”
  1、小乌龟赶上了婚礼吗?但这是谁的婚礼?(众答:狮王二十九世的)
  2、那么,大家来辩一辩,小乌龟的“犟”值得吗?
  学生分正反方展开辩论,教师总结,不做定论。
  3、为什么其他动物没去婚礼,小乌龟却去成了?
  六、议“犟”
  1、小乌龟的“犟”有什么新的含义?
  2、你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什么时候也需要这般的“犟”?
  七、布置作业
  发《阅读记录卡》,布置学生上网查阅《一只乌龟的生活智慧》一文,写下所思所想。
  八、结束语
  成功是甜蜜的牛奶,困难则是苦涩的茶。要调出一杯美味的生活奶茶,两者缺一不可。祝大家都能喝上一杯属于自己的好奶茶。
  教学思路简介
  《“犟”龟》是新教改后语文出版社的七年级课文,我是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
  首先让学生感受课文所揭示的真、善、美。在这个阶段,我以有乌龟的一些小知识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再让学生联系自身述说对“犟”的理解,使“犟”走近生活,然后通过学生的自由朗读,熟悉课文内容。
  接着进入“领悟”阶段。盲目追求面面俱到,反易浅尝辄止。以为我扣住了朗读和讨论两大板块,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他们在主动思维的过程中,培养起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我还设计了三道“心灵的选择”题,力求学生往深处学。
  在接下来的“发现”阶段,我干脆放开来让学生自行辩论,学生激活了思维,往往涌现出独到的见解和感受,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便显得水到渠成。为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我最后推荐学生到新浪网上阅读有关文章,写读书心得,把“写”落到实处。
  总之,我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尊重并展示学生的个性,对问题研究不随便下定论,围绕“犟”,说“犟”——读“犟”——问“犟”——析“犟”——辩“犟”——议“犟”,一线贯之,尽力做到新教改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