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6.*勇气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 16.*勇气

  • 格式:  DOC
  • 大小:  55K    5张
  • 时间:  2016-07

同类资源

《勇气》教案12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勇 气
山东省东明县第二初级中学 刘秋霞
教学设想  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从情节入手,了解文章是如何开头、发展、结束的,并从情节 中提炼出主题。如何区分两种勇气,让学生理解法国妇女的勇气更为可贵是本文的难 点。  教学方法应以学生自读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特别是文章的结束部分,教师必须 要把难点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明白作者的用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生字和词语。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品味作者对两次救助过程的描绘,感悟法国妇女超人的勇气。
过程与方法:
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品味文章语言。
体会人物形象的含蓄深刻
了解作者独特的叙述视角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学生的和平信仰,培养学生爱正义,爱国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体会作者赞叹的是什么样的勇气
难点:体会人物形象的含蓄深刻
导入新课。  什么是勇气?同学们想一想,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是最值得欣赏和佩服的勇气? (学生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回答,老师总结)对,见义勇为是勇气,敢说真话是勇气,大胆 创新是勇气,不畏强暴是勇气,敢于批评别人是勇气,敢于解剖自己更是勇气。在战场 上为正义而战,浴血奋斗,流血牺牲是战士的勇气;为了人类的解放,为了自由、平 等、光明、幸福的未来,不怕一切困难和危险更是一种勇气,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 备的勇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了许许多多动天地,泣鬼神的有关勇气的故事。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见证了二战期间的勇气。 
幻灯片1(板书课题)
学生初读课文,查字典扫清阅读障碍。(这又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好,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做到不动笔不读书:1、自觉注明序号,2、圈点生字生词,共同解决) 
幻灯片2:
正音释词: 颀长(qí)熹微(xī)寥寥可数( liáo )呜咽(yè)着(zhuó)陆
把门闩(shuān)上 绶带(shòu) (1)拘谨:(言语、行动)过于谨慎,拘束。    (2)颀长:身量高。 (3)孔武有力:勇武而有力。孔:很          (4)熹微:日光微明。 (5)悉意:全心全意。                      (6)寥寥可数:形容非常少。
学生再读课文,感悟故事情节:
为了有助于同学们对故事的理解,现在我们先看一下有关的时代背景:
幻灯片3:
时代背景:(指名一生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于1939年,当时法西斯国家有德国,意大利,日本,匈牙利等国家,反法西斯国家有:英国,法国,中国,前苏联,美国等。后来这些国家结为盟国,一起对抗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课文中的故事就是发生在法国被德国侵占后,盟国由诺曼底登陆,大规模进攻前一天。
一)、快速阅读课文,然后完成屏幕上的问题(同学之间可相互交流、合作探究):
幻灯片4:
初步感知:      1、 本文讲述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故事。
2、文章标题叫做“勇气”,作者在文中也提到勇气了吗,请找出来。
明确:(第18自然段)
——美国青年的勇气 和法国妇女的勇气。
(以智慧战胜敌人的美国伞兵的勇气、毫不犹豫地给美国伞兵第二次救援机会的法国妇女的勇气。)
3、你认为两种勇气一样吗?哪一种勇气更让你感动?
明确:不一样。法国妇女的勇气。
二)、幻灯片5:深度感悟(为什么法国妇女的勇气更令你感动):
1、找出有关描写法国妇女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并品味思考:这是怎样的一个人?
①正面描写:
(4——7段与14——17段,对比交流品味。)
“她长得并不漂亮,不是笑容满面,但是她善良而镇定” “哦,当然啦。” 法国女人说这便把他带进屋里。
“她满脸苍白,泪眼模糊”。“哦,当然啦,快!” “她毫不迟疑地把他送回壁炉边的碗橱里。”
提示:
第一句突出她虽外表不美,但她有内在的优秀品质;第二句说明她仍沉浸在失去丈夫的悲痛之中,从侧面烘托了这位法国妇女不怕牺牲的精神。 两句话都简练,都能突出那位法国妇女勇敢善良的品质,但两句中的“当然”有不同含义,第二句表达出这位法国妇女虽刚刚失去丈夫,但为了自己的信仰,仍愿意藏起这个美国伞兵,且多了一个“快” 字,更能表达她不怕牺牲的精神。
②侧面衬托:
用德国士兵的行动来反衬:9段、18段,重点研读18段
德国人为什么“再没有来过这户农家”?“这种人民”指什么样的人民?
“这种人民”指为了和平,随时准备献出生命的法国人民;“再没有来”是因为德国人无法想象法国女人的勇气,不理解热爱和平、正义与自由的人民的无私无畏的精神。
法国妇女就属于这种人民。她之所以两次冒险来救助美国伞兵,是因为她心中有一种——信仰。(信仰)
明确:
这是一个爱丈夫,爱孩子、爱家庭的勤劳女人,然而,她懂得“爱国、爱正义、爱和平”才是更大的爱。她为和平、为正义甘愿献出一切,她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因而,她赢得了众多人的敬仰。“她是一个幸福的女人。”
她的勇气来源于她的信仰——渴望和平——不怕牺牲。
师总结:
和平与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然而,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却不断地发生战争,血 腥和暴力浸透了人类的历史。在未来的岁月中,我们仍然需要警惕和有勇气反对一切非正义的 战争。让我们记住:和平是一种信仰。
2、找出有关描写美国伞兵的语句,品味思考:这又是个怎样的人?
①正面描写:
“他胸前闪耀着的勋章绶带,比我记忆中将级官衔以下的任何人都要多。”   “他懂得,必须马上找个地方隐蔽起来。”   “他看见不远处有一栋小小的、红色屋顶的农家。他不知道住在里面的人是亲盟国的呢,还是亲德国的,但是他总得碰碰运气啊。他朝那房子奔去,一边温习着寥寥可数几句法语”   “‘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   “那伞兵蜷身挤出窗口,向树林奔去。”   “对,还有最后的一次机会,伞兵振作起来押了这一注。他往回跑”。   “‘你愿意把我藏起来吗?’他问。”——敢于再次求助法国妇女的胆识之勇。救己,实际上是为了更好的战胜敌人。(机智)
②侧面衬托:
“他是一个勇敢机灵的孩子”   总结:
这是一个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战士,是法国夫妇给了他宝贵的生命,也是他们给了他更多的勇气。于是,他勇敢拼搏,屡建功勋。
在故事的最后,一方 面,作者不厌其烦地引述将军的话褒扬这位法国妇女。另一方面,也同样赞扬美国青 年身上所体现出的个体的智慧与勇气。而法国妇女身上所体现出的 因为渴望和平,痛恨战争而产生的信仰的勇气和力量,则更多地体现出人类由于对和平 的渴望而产生的巨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勇气是人类向往自由、光明、幸福的美好品质, 是人类由野蛮迈向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 (勇气)
3、故事的主人公是谁?——法国妇女
4、结合以上分析,再次用一句话总结这个故事——文章主旨:
本文讲述了(一个法国妇女为了掩护美国伞兵,不惜牺牲自己的亲人)的故事;赞美了(为了捍卫世界和平、不惜献出无价的青春和宝贵生命的人们)的勇气。
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故事以外的文字) 第一部分(第1段):偶遇美国伞兵,引出故事。  第二部分(第 2至 18段):通过美国伞兵两次被救的故事,表现“两种勇气”。  第三部分(第19至22段):通过“将军”对法国妇女的赞扬,揭示主题。 
第一与第三部分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第一部分是引子,是文章的开头;第二部分是故事,是文章的主体;第三部 分是文章的结尾,画龙点睛,升华主题。 
五、关注《勇气》的叙述人称
从《勇气》全篇来看,这篇文章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开头和结尾用第一人称,故事的主体部分用第三人称)。这样写显得真实感人。第三人称是“全知视角”,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能够更加客观、完整的描述,也利于作者直接表达对事件的感受。
①从叙事角度看:以美国伞兵的口吻讲述一个法国妇女两次掩护美国伞兵而牺牲了自己的亲人的故事。歌颂的主要对象是这个法国妇女。而原文则是从第三者的角度讲述这个故事,歌颂的对象不仅有法国女人,还有美国伞兵。  ②从表达效果看:以美国伞兵为第一人称讲述故事,更显得真实感人。而原文则能从更广泛的视野,叙述美国伞兵所无法看到、听到的细节,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  六、拓展迁移
幻灯片6:
小说中的法国妇女和美国伞兵分别用自己的坚定信仰和无比智慧诠释了勇气,实现了毛主席曾说过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那么现时代还需要勇气吗?我们又应该怎样做呢?
学生思考、发言
教师赠言: 我们看问题应该目光长远,面对世界上硝烟、流血和恐怖不断,面对我们周围的冷漠、阴暗和不幸的存在,我们都需要用勇气回报社会。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要不怕困难,敢于挑战困难, 哪怕是失败了,也要有勇气——从头再来……(导入刘欢的《从头再来》)
七、课余回味(作业):
幻灯片7:
请大家在读书笔记上整理补充有关勇气的名言,并选择一句结合自己或身边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勇气的理解与感受
板书设计:                                                        勇 气
狄斯妮

信仰
→→→勇气
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