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13、《空城计》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自学理解积累文中字词。
2、了解《三国演义》及诸葛亮这一光辉人物形象,加深对“智慧”的内涵的理解。
3、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及基本阅读方法,即通过情节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4、能通过细节描写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对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重视学生与老师、与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并在合作
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2、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注重感悟,开拓其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我国古代小说的艺术成就,领略我国古代先贤们的超人智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积极思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献身祖国的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小说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 生活就像是一首歌,欣赏歌就像是欣赏生活。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支歌吧…… (师生共同欣赏《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一支歌把我们带入了一段历史……,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一支什么歌吗? 二、新授 (一)解题、阅读定向 1、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三国演义》这本书? 教师小结:《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品主要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历程,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生活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著作除本书外,他还与施耐庵合写了《水浒传》。 2、简要介绍小说特点及阅读要点:小说三要素、阅读方法——通过环境、情节的分析 来理解和把握人物形象。 3、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之中,你们最喜欢谁?喜欢他的什么特征? (教师板书:“诸葛亮”及“智慧”。)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诸葛亮超人智慧的精彩篇章,即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的《空城计》。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计”是什么意思? “三十六计”你知道哪些? 学生纷纷回答:苦肉计、调虎离山、金蝉脱壳。 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第三十二计——空城计。它是一种怎样的策略呢?学完课文,你们将会明白。 (二)检查预习 1、大家都预习好课文了吗?在预习中,你有没有碰到不理解的词句?
2、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在朗读过程中要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同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内容。 3、大家理解文章的内容吗?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提醒方法:谁?干什么?怎么样?) (三) 快速浏览全文,整理故事情节 事情的开端、起因是什么? ——兵临城下。“蜂拥而来”说明司马懿兵马很多。(体味“蜂拥”一词好在哪里) 发展:临危之际,诸葛亮开始使用妙计。 高潮是什么? 板书: (一)开端 司马懿兵临西城 (二)发展 诸葛亮临危施计 (三)高潮 司马懿中计 (四)结局 诸葛亮释计 教师:文章引人入胜,不仅因为情节吸引人,还因为人物形象生动 (五)由情节入手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故事情节 (1)如何去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呢?通常我们从小说的故事情节入手。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本文虽是长篇节选,但是情节依然清晰完整。下面请大家根据情节,把课文分作四个层次。(学生划分课文层次。) (2)课文的情节围绕着诸葛亮施空城计展开。请大家在“计”字前面各添加一个动词,以此来概括各层的内容。 (教师板书:“计”以及“逼”、“施”、“中”、“释”等。) 2、通过情节分析人物 下面我们就从情节入手来看看文章是如何具体表现诸葛亮的智慧的。
(1) 开端 司马懿兵临西城:这一部分写的是诸葛亮施用空城计的背景。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军情紧急?这对表现诸葛亮的智慧有何作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 (教师板书:“军情紧急”及“侧面”。) (2) 发展 诸葛亮临危施计:面对如此紧急的军情,诸葛亮是怎样施计的?这可见诸葛亮的什么品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 (教师板书:“处变不惊”及“正面”。) (3) 高潮 司马懿中计:诸葛亮精心安排了一个旨在迷惑敌人的空城计,久经沙场的魏国名将司马懿有这么容易上当吗?请大家在文中找出表明司马懿态度变化以及他采取的相应行动的词语。 (不信——为什么?→望——见什么?→大疑——疑什么?何根据?→退——表现了诸葛亮的什么品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 (教师板书:“镇定自若”及“侧面”。) 本层中写到诸葛亮“笑容可掬”,请大家联系当时的情况,说说他的笑中有何含义? (4) 结局 诸葛亮释计:司马懿终于领兵退去了,我们也替诸葛亮长舒了一口气,然而,我们也不免产生疑问:诸葛亮凭什么断定司马懿会上当?古人云:“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诸葛亮为何要冒险设计而不赶紧撤退?这表现人物的什么品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本段还对众官作了描写,这对表现诸葛亮有何作用? (教师板书:“料事如神”及“正面、侧面”。) *本层中还有两处写到了诸葛亮的笑,找出来,联系上下文,分析一下,诸葛亮的笑中各有何含义? 三次。笑容可掬→抚掌大笑→拍手大笑(板书) 老师:孔明的这三次笑分别具有哪些不同,请小组讨论,并选出你们小组的代表发言。 (小组讨论) A. 学生讨论 B. 小结:同学们讲得都非常好,我综合同学们的意见可以知道,孔明的第一次的笑是故做轻松,故做姿态的笑;他的第二次笑是侥幸的、如释重负的胜利的笑;第三次笑刚才有一位同学发言说“孔明第三次的笑是笑司马懿是个大笨蛋”,可见这是对司马懿的嘲笑,也是自豪的笑。(板书:故做轻松、故做姿态→侥幸、如释重负→自豪、嘲
笑)通过这三次笑,我们联系课文发生的故事,孔明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 (板书:孔明:足智多谋、处乱不惊、神机妙算、临危不惧) 那司马懿应该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学生讨论 明确:1.联系《三国演义》整部小说的故事发展来看,在“空城计”之前,司马懿刚打了胜仗,占了街亭,可见在街亭一仗中,司马懿是深思熟虑。在《空城计》这个文章里,提到司马懿料孔明“平生谨慎,不曾用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可见司马懿是老谋深算的。 2. (板书:疑心病重、老谋深算、狡诈多端、多疑自负) 小结:司马懿既然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人,那他为什么会中了孔明的计?孔明的空城计为什么会得以成功?请各个小组组织讨论,归纳本组的意见,选出一个代表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