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
授课:全卫方
学习要点
在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把握人物形象,体会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
激发阅读小说的兴趣,在课外时间阅读古今中外的小说佳作,培养想象能力。
积极地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解决问题,如概括情节,评价人物等。
你读过《三国演义》吗?
《三国演义》: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作品主要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历程,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生活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作品中那些脍炙人口的 故事, 像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等几乎家喻户晓;那些闪烁着艺术光辉的典型人物,如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曹操、周瑜等,差不多童叟皆知。
诸葛亮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三气周瑜,舌战群儒空城计,挥泪斩马谡,七擒孟获,六出祁山
等等。
字词检查
一、朗读课文,注意字音。
懿( ) 旌( )旗 隐匿( )城铺( ) 擅( )动 鹤氅( ) 纶( )巾 携( )琴 焚( )香掬( ) 汝( )辈 麈( )尾抚( )掌 骇( )然 言讫( )
yì
jīnɡ
nì
pù
shàn
chǎnɡ
ɡuān
xié
fén
jū
rǔ
zhǔ
fǔ
hài
qì
二、准确解释下面的词语。
引( )五千兵马 尽皆( )失色 诸( )君 吾( )自有计 凭( )栏 遂( )止住三军 看毕( ) 兴、苞二人在彼( )等候 远遁( ) 得不为 ( )司马懿所擒乎?
带领
全都
众;许多
我
依,靠
于是
完
那里
逃跑
怎能不
学会概括故事情节
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同学们可按这四个阶段把课文分作四个层次。
明确:抓住关键词句,再用简洁语言概括。如第一节是司马懿带领十五大军朝西城蜂拥而来,诸葛亮只剩下二千五百兵马。可用“兵临西城”来概括,同学们也用非常简洁的语言,紧密联系标题“空城计”,试着概括其它三个阶段。
孔明释计 释计
司马中计 中计
临危施计 施计
兵临西城 逼计
通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兵临西城:这是施计的背景,情势危急到什么程度?对表现诸葛亮的智慧有何作用?
临危施计:诸葛亮怎样施计?这一计谋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能突出诸葛亮的什么品质?
司马中计:魏国名将这么容易中计吗?通过司马懿的态度变化及语言能看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写司马懿对表现诸葛亮有何作用?
孔明释计:诸葛亮凭什么判断司马懿会中计?为什么不以最快的速度撤退?众官的见解对表现诸葛亮有何作用?
人物形象分析要点
逼计 情势危急:魏兵来速快、气势盛;双方力量极其悬殊;一班文官尽皆失色。侧面描写。
施计 藏旗隐兵,大开城门,兵扮百姓,洒扫街道。突显“空”,让司马起疑。诸葛亮处乱不惊,镇定自若,巧施妙计。
中计 司马懿深知诸葛亮不肯冒险,不从子午谷径取长安就是例证。他多疑狡诈,自恃老谋深算,他的刚愎自用又使得他听不进劝告,最终中计。明写司马实写诸葛,诸葛亮的更胜一筹,真正做到知己知彼,懂变通。以强衬强。
释计 孔明利用司马懿的“知彼”,在打不过、守不住、跑不掉的危急形势下,急中生智设下空城计,出其不意吓退司马。不仅是军事较量,更是一次智慧、才能、胆识的较量。
文中诸葛亮 “三笑”的含义
一笑(第3段) “笑容可掬” :
二笑(第5段) “抚掌而笑”:
三笑(第6段) “拍手大笑”:
故作坦然镇定,故作姿态的笑,诱司马中计,内心不免有些紧张。
如释重负,轻松侥幸的笑,毕竟太危险了。
这是成功后自豪的笑,也是对司马懿的嘲笑,到底比自己略逊一筹。
人物形象分析
足智多谋 处乱不惊
神机妙算 临危不惧
疑心病重 老谋深算
刚愎自用 狡诈多端
作者运用那些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1、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现人物性格。
第一部分通过魏蜀双方军力的对比突出西城之险;用众官“尽皆失色”衬托诸葛亮临危不惧。第三部分以司马昭的年轻气盛衬托司马懿的老谋深算和多疑自负。第四部分司马军尽去,众官“尽皆骇然”而孔明“抚掌而笑”,众官“必弃城而走”的愚见与孔明的一番高见的对比,突出了孔明的足智多谋。全文写司马懿也是为了衬托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司马懿狡诈多端,诸葛亮更是技高一筹。司马懿善“识人”,而诸葛亮不仅善“识人”更能“治人”。司马懿也谨慎,但却比诸葛亮少了几分灵活变通的智慧。
2、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语言、情态表现人物性格。
如文中诸葛亮的“三笑”。
课堂拓展讨论
司马懿面对一座空城,会有哪些心理活动?如果你是司马懿,你会怎样做?
如果魏兵统帅是司马昭,诸葛亮的空城计能成功吗?
生活中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今天所学课文中诸葛亮的智慧对我们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