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我知道大家都没有预习过,但这正是考验阅读能力的机会,看看我们五(3)班的实力吧。(板题)理想的风筝,读题思文,你想到了什么?(激发学生思维)
生1:理想的风筝,写什么内容啊?题目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
生2:理想和风筝有什么关系?
生3:理想的风筝是写什么人的什么事?
(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基本上能抓到主要问题)
(二)读提示,抓问题:
师: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我们先看看“阅读提示”有什么要求吧。
生1:这儿有个问题。(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二者有什么关系?(3)如果我们也写一位自己尊敬的人,从这篇课文可学到哪些表达方法?(读后归纳)
生2:你还可以自己提问题。
生3:我们在读书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和大家讨论。
(三)自读感悟,汇报交流:
生1:(读)“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这一段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样子。
生2:(读)“他不喜欢笔试,却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同学……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欣赏美妙和乐曲。……”
这里,我看到刘老师是多么爱学生啊。
师:说的真好,“静静地伫立,欣赏一首美妙的乐曲”,学生的朗朗书声是老师最动听的音乐。
生3:(读)“他的课讲的极好。祖国的历史……”说明刘老师知识渊博,又非常爱国,我佩服这样的老师。
生4:(读)“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是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飞上蓝天。……”这些文字写的非常美,我好像看到了刘老师在痴痴地看风筝。
师:那你再读一读,看能不能读出刘老师痴迷的样子?
生4:(再读,情感投入)……
(四)深读探究,突破难点:
师:在我们的印象中,残疾人一般是是怎么样的?
生1:在街头乞讨,伸着手,一幅可怜巴巴的样子。
生2:不能自食其力,要别人帮助。
生3:没什么信心一样,活得很不容易。
生4:脏兮兮的,让人讨厌。
师:文中的刘老师给我们什么东西样的印象?
生1:很阳光。
生2:坚强、乐观、自信心。
生3:对生活充满信心,不怨天尤人。
生4:你看“刘老师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刘老师是个充满活力的人。
师:你最欣赏刘老师的哪一点?假如你是刘老师,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他的学生,你又会说些什么?你如果是个毫不相干的旁观者呢?
(课外片断练习)
(五)适时点拔,突出重点:
师:现在,你怎么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生1:名义上是写风筝,实际上是写刘老师,他的理想就像天上的风筝自由飞翔。
生2:风筝代表着刘老师的一颗热爱生活、执着追求的心。
生3:刘老师就像一个自由飞扬在蓝天的风筝,高高的,快乐的在飞。
(学生说的非常精彩,让人意想不到。)
师:你有没有从中学到一些作文的方法?为什么作者不以“我尊敬的刘老师”等为题目?
生1:要是以“我尊敬的刘老师”为题目,太普通了吧?不吸引人。
生2:我想,如果是写人的文章,不一定那么直,可以用有代表性的东西做做题目,就像“理想的风筝”。
生3:我们要选取典型事例,像刘老师放风筝一类的,来表现人物特点。
生4:还可以通过景物来衬托,比如《理想的风筝》中,写春天的美丽景色,作者借春天生机勃勃的景物衬托刘老师乐观向上的精神。(好,掌声)
生5:有些小的描写(师:就是细节描写)我们也要注意,你看,刘老师板书时“身体急速地一转”,写完了,“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多好啊。
(六)拓展延伸,课外练笔
夹师:假如刘老师也看到学生苏叔阳在三十年后写的这篇文章,他会什么感慨呢?假如你是刘老师,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刘老师的学生呢?假如你谁也不是,就是一个旁观者,你又有什么话想说呢?
课外练笔,把你的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