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十九 捕蛇者说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 十九 捕蛇者说

  • 格式:  PPT
  • 大小:  536K    20张
  • 时间:  2016-07

《捕蛇者说》ppt课件3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捕蛇者说》ppt课件3《捕蛇者说》ppt课件3
捕蛇者说
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德宗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798)又考取博学宏词科,先后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即见习御史)。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任礼部员外郎。但改革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走到半路,又被贬为永州司马。司马是刺史的助手,有职无权。柳宗元在这里住了将近10年,到元和十年(815)才被改派到柳州当刺史。在刺史任上,他取得显著政绩。但因长期内心抑郁,健康状况恶化,终于病死在柳州,年仅47岁。  柳宗元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象生动,语言简练,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较有成就的是《永州八记》
柳宗元的诗,数量较多的是抒写个人抑郁的心情和离乡去国的悲哀。从这些诗篇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有理想的正直的人在不合理的黑暗社会里遭受到怎样残酷的迫害!在柳诗中成为特有的新颖题材的是对西南地带少数民族生活进行多方面描绘的作品。其中洋溢着非常浓厚的地方情调和气氛。至于刻画自然景物的小诗,如《江雪》、《渔翁》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著有《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文解释】   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默默地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诗文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作于诗人谪居永州期间。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和压抑。这首诗就是他借助歌咏隐居山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怀,抒发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压抑。诗中客观境界的幽僻更能体现出作者落寞孤寂的心情。全诗用简单而细腻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寒江雪钓图:千山万径都没有人烟鸟迹,天地间只有孤独的渔翁在江雪中垂钓。广阔寂寥的背景空间,更加突出了独钓的孤舟。诗人淡墨轻描,渲染出一个洁静绝美的世界。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诗文解释】   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撸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
【诗文赏析】   本诗作于永州。作者于寄情山水的同时,略抒政治失意的孤愤。诗中的西岩即指西山,在山青水绿之中自遣自歌、独来独往的渔翁,含有几分自况的意味,看似写渔翁,实际是写诗人自己。诗人通过对渔翁生活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孤高的品格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全诗生动真切、情景相融、奇趣荡胸、意味深
长。“奇趣”二字可以概括全诗主要的艺术特色。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说以感动为先”(李善),文中蕴含着感情,这是“说”的一大特点。《捕蛇者说》中就蕴含着柳宗元当时的悲愤之情。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独具特色,特点是在末了点明主旨,即所谓“卒章显其志”。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研究这点。
正音:
啮( ) 腊( ) 挛( ) 踠( )
瘘( ) 疠( )   当( )其租入 
嗣( )  几( )死者数 ( )矣
莅( )   蹙( )    殚( )
踣( )   死者相藉( ) 曩( ) 
隳( )   恂( )    缶( ) 
谨食( )之   熙( )  以俟( )夫( )
niè

luán
wǎn
1òu

dàng


shuò


dān

jiè
nǎng
huī
xún
fŏu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质: 章: 啮:
御: 腊: 已:
去: 赋: 当:
底子
花纹

抵御
把肉晾干
治愈
除去
征收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利: 祖:
是: 嗣:
几: 数:
戚:
好处
祖父
这件事(指捕蛇)上
继承着
几乎,差点儿
多次
悲伤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悲: 若:
毒: 莅:
更: 役:
复: 赋:
怜悯

统管、治理
更换
差使
恢复
赋税
怨恨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戚: 汪然: 涕:
哀: 生: 斯:
向: 病: 生:
日: 蹙: 殚:
犯: 藉:
悲伤
满眶含泪的样子
眼泪
哀怜
使……生

从前
困苦不堪
生活
一天天地
窘迫


垫、压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曩: 徙: 悍:
东西、南北: 虽:
从前
迁徙
凶暴
到处
即使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缶: 弛: 谨:
食: 退: 尽:
齿: 安: 毒:
瓦缸
放心
小心
喂养
回家、回来
过尽
岁月、年龄
怎么
怨恨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于: 是: 以:
观: 毒: 甚:
以: 俟: 夫:
观:



毒害

等待
考察
那些
代孔子的话
超过
本文写作上有两个突出特点:
①衬托。写毒蛇之害以衬托重赋苛政之害。捕蛇以抵赋,蒋氏之祖、父死在这上头,而蒋氏却甘愿干此差事,这就令人心痛地看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②对比。以其乡邻60年来由于苛赋之迫而“非死则徙”的遭遇与蒋氏“以捕蛇独存”的状况作对比,触目惊心地表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对比角度
乡邻赋敛之苦 蒋氏捕蛇之“乐”    通过对比揭露“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一主题
一、生存情况  因赋税而号呼转徙,饥渴顿踣,死者相藉,十室九空  以捕蛇独存
二、生活状况  因赋税而受悍吏的骚扰,哗然而骇,鸡狗不宁  弛然而卧   熙熙而乐
三、危险次数  旦旦有是  一岁之犯死者二
四、死亡先后  先  后
课文通过对蒋氏三代宁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暴敛之害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反映了作者对劳动者疾苦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