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十七 桃花源记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 十七 桃花源记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7

《桃花源记》问题学案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25、《桃花源记》问题案
班级    姓名      座号      
【课标要求】学习古诗文要多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背诵,多积累,加强感悟和体会。利用工具书,能读懂浅显文言文。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中的“为、舍、之、寻、志、乃、其、鲜美、交通、妻子、无论、不足”等词语的意思;
3、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用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
【重难点】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中的“为、舍、之、寻、志、乃、其、鲜美、交通、妻子、无论、不足”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
1、结合课下注释朗读课文,校正字音。  
俨然(     )      阡陌(         )  间隔(      )     垂髫(     )    语云(     )     平旷(      )  诣(      )  遣(     )  要(      )  刘子骥(     )  郡下(      )
2、《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朝代)的           ,字         ,名       ,号            。本文原是《桃花源诗》的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
3、这篇课文以____________为线索,按照     桃花源、     桃花源、
        桃花源、         桃花源的顺序来写,层次清晰。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段:
第二部分(     )段:
第三部分(     )段:
4、掌握下面的古今异义词:
芳草鲜美:古义:                 今义:
阡陌交通:古义:                 今义: 
率妻子邑人:古义:               今义:
来此绝境:古义:                 今义:
无论魏晋:古义:                 今义:
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           今义:
见太守 ,说如此:古义:          今义:
【学生疑惑】
 
 
【问题探究】
1、圈划出文中描写桃花源景色及村民生活的句子,并概括桃花源的特点。
 
 
2、渔人临走时,桃源人叮嘱说:“不足为外人道也”,其用意是什么?
 
3.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4.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作者虚构这样一个地方目的是什么?
 
 
5、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 
 
 
6、找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释义(至少四个)
 
 
【教后反思】
 
 
答案:
【自主学习】
1、俨然(yǎn )  阡陌(qiān、mò)  间隔( jiàn)  垂髫(tiáo) 语云(yù)  平旷( kuàng) 
 诣( yì)  遣(qiǎn)  要( yāo )  刘子骥(jì )  郡下(jùn)
 
2、东晋  陶渊明,字元亮,名潜, 号五柳先生、靖节先生。   序
3、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
发现——访问——离开——再寻。,
第一部分:(第1段)渔人发现桃花源;
第二部分:(第2、3段)渔人进入桃花源;
第一层:(第2段)渔人进入桃花源,发现桃花源人安居乐业的生活。
第二层:(第3段)桃花源人热情接待渔人。
第三部分:(第4段)渔人再次寻找桃花源终不可得,别人也找不到桃花源。
4、鲜美 :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味道)新鲜 
交通 :
古义:交错相通 阡陌交通 
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 :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绝境 :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 :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不管(条件关系连词) 
不足 :
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够
如此 :
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 
 
 
 
【问题探究】
1、圈划出文中描写桃花源景色及村民生活的句子,并概括桃花源的特点。
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
2、渔人临走时,桃源人叮嘱说:“不足为外人道也”,其用意是什么?
 答:桃花源中人不想外人进来干扰和破坏他们目前和平、宁静的生活,不想把外面的人事纷争带进桃花源。
3.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答:作用是: ① 让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出来作证,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增添传奇色彩。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4.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作者虚构这样一个地方目的是什么?
 答: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两件事是:(1)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2)未果,寻病终。
 虚构目的是: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5、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 
明确: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
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根本不可能实现这样的社会理想,这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但他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只能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6、找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释义(至少四个)
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 感觉明朗。
    3.无人问津: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落英缤纷:落英:落花。缤纷:繁多凌乱的样子。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