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十七 桃花源记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 十七 桃花源记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7

《桃花源记》中的 “外人”疑探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桃花源记》中的 “外人”疑探 
   
张雪锋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就是现在也仍然有着它积极的意义。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涉及到这篇文章。我对课文下面的一个注释产生了疑问,那就是“外人”一词,这个词在文中一共出现了三次,注释上明确标注都解释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带着疑问,我反复朗读课文,发现文中出现“外人”的地方共有三处。第一处在第二段,“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第二处在第三段,“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亲们来到这块和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就此同外面的人断了来往)第三处也在第三段,“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源人对渔人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我反复思考,觉得第二处和第三处解释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可是第一处若也作此解释,就难以自圆其说。理由如下:    

首先,第二段中“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的景象,是渔人眼中所见,也就是说,桃源人在渔人眼中是外人,他们的穿着肯定与渔人颇为不同,才会被渔人视为“外人“。若解释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岂不是变成和渔人差不多的穿着了?    

其次,第三段的开头有这么几句,“见渔人,乃大惊。”(桃源人看见渔人竟然大吃一惊)所谓大惊,即大吃一惊,也就是感到非常惊讶的意思。若渔人的穿着与桃花源人的穿着相同,那他们顶多会惊讶,因为来了个陌生人。可是这里说“乃大惊”,那就是说不仅面孔十分陌生,就连衣着也极为不同,他们这才会大吃一惊的。    

再次,从桃源人解释他们的由来的句子也能看出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这就是说,他们是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来到这里,并且不再与外界有任何联系了,而渔人则是晋朝人。桃源人既然已经与世隔绝了几百年,那他们的穿着就肯定还是秦朝时的样子,或者至少相差无几,不可能像课下解释的那样,其穿着“悉如外人”,即全像桃源以外的世人,我认为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如果说以上这些理由都不够充分的话,那么还有一个更为明显的证据,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为《桃花源诗》所作的序,在《桃花源诗》中有这么两句:“俎(zǔ)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意即祭祀还是先秦的礼法,衣服没有新的款式。这里说的是清清楚楚,既然祭祀还是按照先秦的礼法进行的,那又怎么可能穿着和渔人一样的晋朝的衣服呢,这不是极端荒谬吗?何况后面还有“衣裳无新制”这一句,这就明确地告诉了我们,他们所穿的衣服应该还是秦朝时的样式。   
 综上所述,我认为,《桃花源记》中三个“外人”,不应该是同义。第一个应解释为“世外之人”,第二、第三个才释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