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十七 桃花源记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 十七 桃花源记

  • 格式:  PPT
  • 大小:  4.43M    31张
  • 时间:  2016-07

《桃花源记》ppt课件(31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桃花源记》ppt课件(31页)《桃花源记》ppt课件(31页)
桃 花 源 记
陶 渊 明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今江西人。东晋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后,经常参加农事,种豆采菊,吟诗作文,描绘田园风光,历来被认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所做诗文,大多描写田园风光,感情真挚深切,风格朴素自然。以《 》《 》《桃花源诗并序》等为代表作。
归田园居
饮酒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者,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朗诵欣赏】
通假字
① 便要还家。
② 具答之。
通“俱”,全部,详尽。
【文言积累】
通“邀”,邀请。
词类活用
① 复前行。
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前。
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完。
【文言积累】
② 欲穷其林。
一词多义
【文言积累】
①便舍船,从口入。
放弃、舍弃,动词
②屋舍俨然。
房屋,名词
①处处志之。
作标记,动词
②寻向所志。
标记、记号,名词
①寻向所志。
寻找,动词
②未果,寻病终。
不久,副词
①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既出,得其船。
他的,代渔人的
这、那
一词多义
【文言积累】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全,都
一起,一同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作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向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①忘路之远近。
②渔人甚异之。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助词,的
代词,它, 所看到的景象
代词,这件事

古今异义
【文言积累】
交通
妻子
绝境
无论
交错相通。
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指妻子和儿女。
专指男子的配偶。
与世隔绝的地方。
没有出路的境地。
更不用说。
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鲜美
色彩鲜艳美丽。
食物新鲜味道好。
古义:
今义: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
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来叙事。
【合作探究】

2、作者是如何描写桃花林中的自然景色的?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其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合作探究】
3、渔人入山后,看到桃花源怎样的生活环境?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合作探究】
4、文中描写桃花源里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合作探究】
5、桃花源中的人是怎样热情好客的?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合作探究】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6、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
【合作探究】
7. 渔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
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合作探究】
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8、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合作探究】
9、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境界。
同时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
【合作探究】
10.“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渔人对桃花源人说了些什么?请根据你的历史知识和对课文的理解推测。
答案应是两方面:
  一是重大历史事件,如陈胜、吴广起义,楚汉相争,刘邦建立汉朝,三国鼎立,赤壁之战,三国归晋……。
  二是当时动乱、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痛苦的生活。
【合作探究】
背景资料: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永初二年(公元421年)。作者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合作探究】
结合背景考虑,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这个美好的世外桃源用意何在?
对社会现实(政治黑暗、连年战乱)的不满。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合作探究】
主 题
本文借武陵渔人偶然发现桃花源的故事,表现作者对理想的桃花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动乱、黑暗生活的不满。
关键词:向往、不满。
【合作探究】
桃花源是朦胧飘忽的世界,充满了种种神秘色彩,表面上是描写了桃花源的隐蔽,实质上,作者是暗示:桃花源,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它只是作者追求的一种美好境界,一种对现实生活不满的精神寄托。
【合作探究】
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关于主题
在桃花源中,作者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虚构了这样一种理想社会: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
这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但他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只能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合作探究】
美丽的桃花源至今流传的成语:
世外桃源 豁然开朗
怡然自得 无人问津
鸡犬相闻 黄发垂髫
【课外延伸】
美丽的桃花源至今流传的成语:
世外桃源:
眼前一下子出现开阔敞亮的境界。
后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个道理,心境开朗。
豁然开朗:
比喻理想中的环境幽静、不受外界影响、生活安逸的地方。
现用来比喻幻想中的仙境或不受外界影响的美好境地。
【课外延伸】
美丽的桃花源至今流传的成语:
黄发垂髫:
鸡犬相闻:
怡然自得:
无人问津:
【课外延伸】
指老人和小孩。(借代)
鸡鸣狗叫之声彼此能听见,形容相距很近。
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去 年 今 日 此 门 中 ,
人 面 桃 花 相 映 红 。
人 面 不 知 何 处 去 ,
桃 花 依 旧 笑 春 风 。
题都城南庄
崔 护
【课外延伸】
大理寺桃花
人 间 四 月 芳 霏 尽 , 山 寺 桃 花 始 盛 开 。 常 恨 春 归 无 觅 处 , 不 知 转 入 此 中 来 。
白居易
【课外延伸】
【课外延伸】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课外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