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十七 桃花源记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 十七 桃花源记

  • 格式:  PPT
  • 大小:  2.7M    61张
  • 时间:  2016-07

《桃花源记》ppt课件(61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桃花源记》ppt课件(61页)《桃花源记》ppt课件(61页)《桃花源记》ppt课件(61页)《桃花源记》ppt课件(61页)
世外桃源
桃花源记
陶渊明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此后直到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有《陶渊明集》传世,主要散文有《归去来兮辞(并序)》《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等。
桃花源记 东晋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 (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初读课文,正确朗读
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朱熹 语
1.晋太元中( ) 2.缘溪行( )
3.便舍船( ) 4.豁然开朗( )
5.屋舍俨然( )
6.阡陌( ) 7.黄发垂髫( )
8.便要还家( )
9.遂与外人间隔( )
10.此中人语云( )
11.不足为外人道( )
12.及郡下,诣太守( )
13.刘子骥( )
jìn
yuán
shě
huò
shè yǎn
qiān mò
tiáo
yāo huán
suì jiàn
wèi
jùn yì


读准字音
注意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晋 太元中,武陵人 捕鱼为业。
2. 土地 平旷,屋舍 俨然。 有 良田美池 桑竹
  之属, 阡陌 交通,鸡犬 相闻. 其中 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悉如 外人,黄发 垂髫,并 怡然自乐。
3.便要还家,设酒 杀鸡 作食。村中 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 先世避秦时乱,率 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不复 出焉,遂与外人 间隔。问 今
4. 太守 即遣人/随其往,寻 向所至, 遂迷,不复得路。
是何世, 乃 不知有汉, 无论 魏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翻译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次)他沿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又往前走,想走完这片桃林。
林尽水源,便有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好像有光亮。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只见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桃源中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们。(有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他们说自己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往来。(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这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的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听罢)他们都感叹惋惜。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其余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告辞离去。(临别时)村里的人告诉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都做上记号。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迷失了方向,没有再找到(通往桃源的)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他)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此后就再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1、缘溪行 2、落英缤纷 3、渔人甚异之 4、欲穷其林 5、才通人 6、豁然开朗 7、屋舍俨然 8、阡陌交通 9、阡陌交通 10、便扶向路 11、便要还家 1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3、乃不知有汉 14、无论魏晋 15、皆叹惋 16、不足为外人道也 17、诣太守 18、欣然规往 19、寻病终
常回头看看

你还认识 吗?
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常回头看看
发现桃林
进入桃源
出而复寻
自然环境:
社会生活: 1
人民生活:
渔人在桃花源中听说了什么?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请用一句话概括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世界。
课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一个环境优美、没有战乱、没有剥削和压迫、人民生活自给自足,和平安定的理想社会。
世外桃源
?
渔人处处志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境界。同时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
联系时代背景,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社会理想?
背景资料: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永初二年(公元421年)。作者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结合背景考虑,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这个美好的世外桃源用意何在?
对社会现实(政治黑暗、连年战乱)的不满。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试一试:你能找到几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世外桃源
怡然自乐
无人问津
豁然开朗
落英缤纷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 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地方。
无人问津------没人探问渡口。比喻事物已被人冷落。津:渡口
豁然开朗------豁然:形容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总意):从狭隘幽暗一转而为开阔明亮。今指一下子就明白了或指眼界一下子变开阔。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怡然自乐------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
落英缤纷------落英 :坠落的花瓣。 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
文言知识
通假字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通俱,全部,详尽。)
词类活用:
复前行,欲穷其林。
前,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前。
穷,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完。
一词多义
①便舍船,从口入
(放弃、舍弃,动词)
②屋舍俨然
(房屋,名词)
①处处志之
(作标记,动词)
②寻向所志
(标记、记号,名词)
①寻向所志
(寻找,动词)
②未果,寻病终
(随即、不久,副词)
①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既出,得其船
(其:他的,代渔人的)
(其:这、那)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并:全部)
(并:一起,一同)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为:作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对,向)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为:给)
①忘路之远近
②渔人甚异之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的,助词)
(它,代词,所看到的景象)
(代词,这件事)
古义,为交错相通;
今义,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
古义,指妻子和儿女;
此处为“不用说”“更不用说”之意;
古今异义
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今义,毫无出路的境地。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交通:
妻子:
绝境:
无论:
鲜美:
得:
不足:
如此:
古义,色彩鲜艳美丽;
今味好,香浓
此处义为“看到”,
今义,用为助词
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满不充分
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
a.判断句:
b.省略句:
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
(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村民)问(之)所从来。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特殊句式: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
“然”字是个语缀性的词
与现代汉语的“地”相当,作“……的样子”讲(有时可不翻译)。
如本文中: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俨然”——整整齐齐的样子。
“怡然”——高兴、满足的样子。
“欣然”——欣喜、乐意的样子。
词句难点
一个意动用法:
两个借代:
三对同义词:
咸=悉=皆=并
异:认为……奇特
黄发、垂髫
缘=扶
要=延
1、找出反映渔人发现桃花源经过的词语。
背诵课文
缘溪行
逢桃林
穷其林
得一山
从口入

2、作者是如何描写桃花林中的自然景色的?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3、渔人入山后,看到桃花源怎样的生活环境?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文中描写桃花源里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桃花源中的人是怎样热情好客的?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6、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
饮 酒 诗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代表作品一
走进陶渊明的精神家园
代表作品二
归田园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走进陶渊明的精神家园
1、如何劝桃花源人走出桃花源?
2、奇思妙想:《桃花源后传》
老师问:“谁是世界上最坚强的民族?”  学生:“中华民族” 老师:“为什么?”   同学答:“中国人生活在这么腐败的社会,呼吸的是超污染的空气,吃的是含瘦肉精的肉,地沟油炒的菜,喝三聚氰胺的奶,盖黑心棉的被,住的是天价的房子,病了吃医生开的毒胶囊,但是中国人仍然能顽强地活着!  中国特色:开车-大桥坠毁;打雷-高铁追尾;下雨-满城泡水;开会-全国戒备;生病-债台高垒,读书-全家受累;买房-一生还贷;拆迁-有黑社会;眨眼-肉价飙飞;上访-有去无回;喝奶-时间不对;摆摊-城管砸毁;炒股-终生后悔;打车-艾滋入腿;食品-毒害入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