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都市桃源
桃源佳景
世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你心中,一个在重庆酉阳。
陶渊明
世外桃源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
作者简介:
第一课时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者,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豁然( ) 俨然( ) 怡然( )
阡陌( ) 邑人( ) 间隔( )
垂髫( ) 语云( ) 平旷( )
缘( ) 诣( ) 遣( ) 要( )
刘子骥( ) 落英缤纷( ) 郡下( )
huò
yí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qiān mò
yì
jiàn
tiáo
yù
kuàng
yuán
yì
qiǎn
yāo
jì
bīn fēn
jùn
yǎn
.
·
·
·
·
·
·
·
·
·
·
·
·
·
·
·
·
·
合作一,精读理解字词
通过联系、归纳、比较、辨析的方式:
(一)古今异义词
(二)一词多义
(三)同义词、近义词
(四)------然
(三)古今异义词
鲜艳美丽
食物味道好
交错相通
运输与邮电事业的简称
妻子、儿女
专指男子的配偶
与世隔绝的地方
没有出路的境地
不要说,更不必说
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不值得
不充足、不满
整齐的样子
好像
(一)一词多义
①便舍船,从口入
(放弃、舍弃,动词)
②屋舍俨然
(房屋,名词)
①处处志之
(作标记,动词)
②寻向所志
(标记、记号,名词)
①寻向所志
(寻找,动词)
②未果,寻病终
(随即、不久,副词)
①复前行,欲穷其林
(其:这、那)
②既出,得其船
(其:他的,代渔人的)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并:全部)
(并:一起,一同)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为:作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对,向)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为:给)
⑨既出 皆出酒食 10随其往 延至其家
①忘路之远近
②闻之
①遂与外人间隔
②遂迷,不复得路
(的)
(代指这件事)
(于是,就)
(最终)
(二)多词一义(近义)
① 具 咸 皆 悉 并 ② 问 答 言 语 云 道 说
③ 要 延
④ 穷 尽
⑤ 若 如
⑥ 未 无
⑦ 欣 怡
⑧ 及 诣
“然”字是个语缀性的词
与现代汉语的“地”相当,作“……的样子”讲(有时可不翻译)。
如本文中: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俨然”——整整齐齐的样子。
“怡然”——高兴、满足的样子。
“欣然”——欣喜、乐意的样子。
积累运用一
1.找出文中的美词(四字词语):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良田美池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怡然自乐
积累运用二
2.找出含下列字的成语:
①穷( ) ②怡( )
③乐( ) ④尽( )
⑤津( ) ⑥复( )
⑦病( ) ⑧云( )
⑨迷( ) 10若( )
山穷水尽
心旷神怡
乐此不疲
无穷无尽
无人问津
无以复加
无病呻吟
人云亦云
迷途知返
门庭若市
合作二,粗略了解文意
结合课下及特殊字词的注释,四人小组合作译课文。有问题的做好记载。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者,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第二课时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7、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8、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重点释疑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2、省略句
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②便舍船,从口入
③初极狭,才通人
④问所从来
⑤便要还家
(应为“小口仿佛若有光”,承前省主语)
(“也”类判断)
(句前省主语“渔人”)
(句前省主语“山洞”)
(应为“问之所从来”,省宾语)
(应为“便要之还家”,省宾语)
知识归类
结合注释译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者,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晋朝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一位以捕鱼为生的人。一天他划着小船沿溪前行,忘记走了多远。忽然遇见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百步之内,除桃树外没有其它杂树。芳草鲜艳美好,落下的桃花瓣飘飘洒洒。渔人十分惊异眼前的景色。他继续往前划行,想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也正是这条溪水发源的地方,这里有一座山。山间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透出一点光亮。渔人离船上岸,进入山洞。山洞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再往前走几十步。便一下于开阔明亮起来。只见土地平坦广阔,房屋排列整齐,这里有肥沃的田地,清澈美丽的池塘,还有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还能听到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来来往往耕种田地的人们,不论男女,衣着打扮同山外的人没有什么区别;不论是老人还是儿童,都显得那么愉快而自得自乐。
他们看到渔人,十分惊讶。问他从何处来,渔人都作了回答。山里人邀请渔人到家里,为他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听说来了这样一位客人,都跑来打听外界的消息。据山里人自己讲,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暴政,带领妻儿。乡亲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出去过,于是同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问如今外界是何朝何代,他们竞不知有过汉朝,就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外界之事一一他讲给他们听,大家听后都感慨叹惜。其他人也分别把他邀至家中,都拿出酒食款待他。住了几天,渔人向大家告辞。山里人嘱告渔人说:“这里的情况可没有必要对外面的人讲啊。”
渔人从山洞出来,找到自己的船,便沿着原路往回行,一路上处处做了标记。来到武陵郡城下,前去拜见太守,述说自己此行的所见所闻。太守马上派人随渔人到桃花源去,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结果迷失方向,再也找不到原路。
南阳有位刘子骥,是个高雅之人;听说此事后,高兴地要计划前往寻找桃花源。尚未成行,不久因病去世。以后就再也没有人去寻找桃花源了。
秘境寻踪
本文以 为线索,依
次写了:
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
发现桃源
进入桃源(做客桃源)
离开桃源
再寻桃源
1,疏通文意之后,我能从文章中读懂很多:
如:桃花林的景色很美(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风景幽美,渲染出一种神秘的色彩,扣人心弦,为下文写渔人进访桃花源作了铺垫。)
学有所获
2,美丽的桃花源至今流传的成语:
世外桃源 豁然开朗
怡然自得 无人问津
鸡犬相闻 黄发垂髫
美丽的桃花源至今流传的成语:
世外桃源:
眼前一下子出现开阔敞亮的境界。
后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个道理,心境开朗。
豁然开朗:
比喻理想中的环境幽静、不受外界影响、生活安逸的地方。
现用来比喻幻想中的仙境或不受外界影响的美好境地。
美丽的桃花源至今流传的成语:
黄发垂髫:
鸡犬相闻:
怡然自得:
无人问津:
指老人和小孩。(借代)
鸡鸣狗叫之声彼此能听见,形容相距很近。
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侃侃而背
第三课时
考考你:
文中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 ;源于本文且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的一个成语是 。
豁然开朗
世外桃源
“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究竟“异”在何处?
(以渔人的视角,重点探究2、3段)
初“探”桃源
初探结果
桃花源的特点:
环境优美
物资富足
民风淳朴
和平安宁
再“探”桃源
从字里行间品味陶渊明的语言特点
1,补出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
( )见渔人,( )乃大惊,( )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省略句
简洁明快
2,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丰富内容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
说如此
留白句 联想丰富
再探结果
三“探”桃源
明明“处处志之”,可是“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为何桃源难觅其踪?
作者生平
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他做过小官,因不满现实黑暗,不愿与士族社会合作,仅80余日就弃官归隐,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
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其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甚至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产生的。
写作背景
探访结语
全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描写了从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到离开桃花源、然后再寻桃花源而不得的经过,描写了一个环境优美、生活富足、民风淳朴、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作者虚构了这么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是他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寄托了他的政治理想,也反映了广大人民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积极意义)。但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中,这只是一种不能实现的空想,又是作者隐逸、逃避现实的思想反映(消极意义)。
世乱如倾,政乱如粥,心乱如麻。陶渊明的贡献是于乱世、乱政、乱象之中,在人的心灵深处开发出了一块恬静的心田。 ——梁衡《心中的桃花源》
饮 酒 诗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代表作品一
走进陶渊明的精神家园
代表作品二
归园田居 (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走进陶渊明的精神家园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後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走进陶渊明的精神家园
《归园田居》其一
《杂诗》其四: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其五: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读山海经》其十: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没在昔心,良晨讵可待!
《移居》其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杂诗》其一∶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走进陶渊明的精神家园
桃花源诗
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肄农耕,日如从所憩。桑竹垂馀荫,稷菽随时艺。春蚕收长丝, 秋熟蘼王税。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馀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土,焉测尘嚣外。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
走进陶渊明的精神家园
秦朝:-221~-206楚汉争霸:-206~-202西汉:-202~25东汉:25~220
三国 魏:220~265 蜀:221~263 吴:222~280
西晋:265~316东晋:317~420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张养浩《潼关怀古》
世乱如倾,政乱如粥,心乱如麻。陶渊明的贡献是于乱世、乱政、乱象之中,在人的心灵深处开发出了一块恬静的心田。 ——梁衡《心中的桃花源》
用原文填空:
“渔人甚异之”中的”之”字指代的内容:
桃花源内优美的自然环境:
3 描写桃花源人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
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
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 桃花源人避世的根本原因:
5 反映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
6 暗示桃花源并不存在的语句: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无问津者。
7、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
为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8、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