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21桃花源记 陶渊明
一、填空
1、《桃花源记》作者是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 , 时期人,我国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
2、文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 ,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芳草鲜美( ) (2)屋舍俨然( )
(3)阡陌( ) (4)阡陌交通( )
(5悉如外人( ) (6)便要还家( )
(7无论魏晋( ) (8)此中人语云( )
(9)便扶向路( ) (10)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 )
(11)闻之,欣然规往。( ) (12)寻病终( )
三、选择
3.下列四个选项中与“见渔人,乃大惊”的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B.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
C.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D.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口技》
4.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5.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6.以下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便舍船 太丘舍去
B.欲穷其林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忠之属也
D.问今是何世 斯是陋室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停数日,辞去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C.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D.①设酒杀鸡作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8. 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4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行道之人弗受(《孟子》)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E.遂与外人间隔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9.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3)初极狭,才通人。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6)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9)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五、根据上下文补出省略省份
(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 问所从来, 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源人)问今是何世,(桃源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皆叹惋。
六、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0.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11、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这一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12、第2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 ,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 。(4分)
13、“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2分)
1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第三段中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分)
15、文中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联系全文,说一说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16、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17、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 ;(2) ;(3)_______。(3分)
18、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19、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 ,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 。(2分)
20、从表达方式看,文章运用了 , (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主要运用了 , (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
22陋室铭 刘禹锡
一基础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谈笑有鸿儒鸿儒博学的人。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有仙则名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③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同“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2分)
A.何陋之有 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醉翁之意不在酒
4、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5、填空
(1)刘禹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
(2)《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3)“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 “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 ”和“ ”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二、阅读
6写出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2分)
7文章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什么作用?
8本文在对陋室进行描写时,从 、 、 三方面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 的节操和 的情趣。(5分)
22爱莲说 周敦颐
一、解释加点的词。(4分)
① 陶后鲜有闻 鲜: ② 濯清涟而不妖 濯:
亭亭净植 植:
③可爱者甚蕃 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⑤出淤泥而不染 而: ⑥不蔓不枝 枝
二、选择
1、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2、《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2分)( )
A.读xiān,活鱼。 B.读xiān,新鲜。 C.读xiān,鲜艳。 D.读xiǎn,少。
3、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
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
三、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填空
1、予谓菊,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爱莲说》)
2、《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来洁去还洁清去,不叫污陷淖泥中。”《爱莲说》一文表意与之相近的文句是:“ , 。”
五、阅读
1、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 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说是古代一种文体, , , ,但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写法灵活,讲究文采,跟现代的 这一文体相近。
2、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3、作者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是从他的 、 、 、 和风度等五个方面构思的。
4、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
5、《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6、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
7、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分)
相同:
不同:
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10、 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结对莲花的赞美,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11、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8分)
12、《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21桃花源记陶渊明
一、1、靖节先生、东晋、饮酒(归园田居)(1分,只要是陶渊明著名诗作即可)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二、(1) 鲜艳美丽(2)整齐的样子(3)田间小路(4)互相通达(5悉:“全”或 “都”(6)同“邀”邀请(7不要说或更不必说(8)yù告诉(9)沿、顺着(10)原来的,从前的;(11)计划,打算。 (12)随即,不久
三、选择3.B4.答案.B(交通:互相通达)(2分)5.B6.D7. B8..A、B(A项:走;B项:指示代词,这;C项:副词,相当于“又”/恢复;D项:说/道理;E项:隔开/偷偷地) 9.答案.D(“问津者”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语言单位,中间不能停顿)(2分)
四. (1)捕鱼的人对此感到很诧异。(他)继续向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2).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就看见一座山。 (3 (1)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4)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显得心满意足。(5 )答案: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每小题译出大意给1分;①小题“黄发垂髫”“怡然”能正确译出给2分;②“妻子”“绝境” 能正确译出给2分。)
(6)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7)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8)这个人一一给(他们)说了自己知道的(1分),(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9)(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自己发现桃花源的)这番经历 五(桃源人)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
10. 第一问:渔人的行踪。第二问: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
11、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氛围,也为下文写更令人惊异桃花源的美好做了铺垫。
12、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3、 “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14、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15、庆幸自己有一个幸福的家园,叹惋桃花源外面的世界变化之大,叹惋外面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也为世人饱受战争之苦而惋惜。
16、答:①欲穷其林 ②怡然自乐 ③处处志之 ④不复得路 需要强调的是,你必须用原文四字短语填写——请注意,每处都有双引号。如果因忽视双引号而丢分,你就是百里挑一了。
17、 提示:要从四个角度来考虑:一、环境方面(优美);二、物质方面(富足)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四、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答三点即可。这道题是分点的,不要简单地答:幸福。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
18答案示例: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19、世外桃源 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或环境幽美的地方。
20、记叙\描写, 虚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