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总复习

免费下载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总复习资料》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总复习资料》ppt课件免费下载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总复习资料》ppt课件
地理必修1
第一单元 行星地球

复习
第一单元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其他行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共面性:轨道平面近乎在一个平面
近圆性: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
2、太阳系的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为: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系 地月系
总星系
(宇宙)
河外星系
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
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的特殊性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内部条件:
(1)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发生发展的温度条件
(2)地球本身体积和质量适中,保证了足够的引力,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3)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不断产生水汽,形成适合生命活动所需的液态水。
外部条件:
(1)安全的宇宙环境: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2)太阳源源不断的提供太阳辐射能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对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影响:
(1)、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动植物生长的光和热。
(2)、间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2.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是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
3.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4H He+能量
高温
高压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日冕三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发生在光球层的黑子、发生在色球层的耀斑。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1)、扰乱电离层,使得无线电短波受干扰甚至中断。
(2)、干扰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3)、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出现美丽的极光
(4)、引发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
(5)、疾病的引发等等。
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经线的特点:(1)指示南北方向
(2)每条经线呈半圆,正相对的2条将地球平分为两半
(3)所有经线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4)两经线之间的距离,在赤道上最大,越往两级越小
补充------1.经线和经度
几条重要的经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东西经度的分界线,也是起点
180°经线:大致与日界线重合
经线的长度是赤道周长的一半
相距一个纬度的经线长约111KM,
例如在东经30度经线上两点20°N与21°N之间距离为111Km
⑤东西半球划分界线:20°W与160°E两条经线;20°W 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
160°E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
补充-----------2.纬线和纬度
纬线: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
赤道:距离南北极相等的大圆圈
纬线的特点:(1)指示东西方向
(2)除了两个极点,每条纬线自成圆圈
(3)所有纬线不等长,赤道最大,越往两极越小,极点处是两个点
(4)所有的纬线都平行
重要的纬线
赤道(0°)
北回归线(23°26 ‘ N)
南回归线(23°26 ' S)
北极圈(66°34‘N)
南极圈 (66°34‘S)
重要数据:赤道长40000Km,相距一个
经度的赤道长 111Km,越往
两极距离越短。
地球上某一点的地理坐标(纬度位置,经度位置)
例如点A(66°34‘N,0°),点B(0°,90°E),点E(23°26‘N,180°)

23°26'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一、比较自转和公转:
每年1月初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达到最大值;
每年7月初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达到最小值。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黄道面:地球公转轨道所在的平面
赤道面:赤道所在的平面

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夹角称为黄赤交角,其度数目前为23°26´。
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
黄赤交角度数与极圈度数互余
例:黄赤交角大小与五代范围的关系?
若黄赤交角的度数变大,则热带、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变小
若黄赤交角的度数变小,则热带、寒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扩大
太阳直射点的的纬度+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纬度=90°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期性的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它的周期是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春分日3.21
夏至日6.22
秋分日9.23
冬至日12.22
次年春分日3.21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23°26‘N
23°26 ‘S
赤 道

1.昼夜的分界线称为晨昏线
晨线:沿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变为昼
昏线:沿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变为夜
注:①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始终垂直
②晨线上各地同步日出,昏线上各地同
步日落
③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18:00。
三、昼夜更替和时差
昼夜交替周期:24小时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相差1 °,地方时相差4分钟

(2)区时:全球共划分出24个时区,每时区跨度15°。
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区时。我国采用
东八区 的区时,即120ºE时间。
①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15°
②时区数=经度数÷15
余数﹤7.5,相除所得整数为时区数
余数﹥7.5,相除所得整数+1为时区数
2.地方时、区时和时区
(1)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方时。(东加西减)
③区时的计算:时区差 区时差 “东加西减”
(3)日界线
位置固定不变(人为规定的):180 °经线(自西往东
过了180度经线日期减一天;

位置不断变化(自然存在的):0时经线 (自西向东过0时
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新一天的范围占全球的面积
N
旧一天的范围占全球的面积
0时日界线
180日界线
四、地转偏向力
偏转规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应用 :河流流向的判断
北半球河流一般是右岸冲刷,左岸堆积,所以河岸较缓的一侧为左岸较陡的一侧为右岸
南半球河流一般是左岸冲刷,右岸堆积,所以河岸较缓的一侧 为右岸较陡的一侧为左岸

不同半球发射炮弹时精准率的要求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昼最长夜最短
昼最短夜最长
昼渐长夜渐短
昼长夜短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昼短夜长
北半球为例
昼渐长夜渐短
昼渐短夜渐长
昼渐短夜渐长
五、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1)变化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计算:
H=90 °-|所求地地理纬度±直射点地理纬度|

注:①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直射机会,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只有一次直射机会,而回归线到极点之间没阳光直射。
②夏至日这一天,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冬至日达到一年当中的最小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刚好相反。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震波
横波S :波速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介质传播。
纵波P :波速较快,可以在固液气三种介质中传播。
2、两个不连续面
莫霍界面:横波,纵波的速度都突然增大
古登堡界面:纵波速度突然减小,横波突然消失
以这两个不连续面为界限,可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3、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其下约至400Km处为岩浆的发源地,称为软流层。
4、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散射、反射)、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
二、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是:先有垂直运动,再形成水平运动。)
注: ①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对应高空为高压
近地面冷却,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对应高空为低压
②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③同一水平面,高压区等压面上凸,低压区等压面下凹
例子:海陆风、城市热岛效应、山谷风








白天:吹海风
夜晚:吹陆风
城 市
郊 区
郊 区
由郊区流向城市
由郊区流向城市
23


谷风
山风
山风与谷风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