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总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复习
【方法点拨】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在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且各地域分异并没有严格的界限,而是具有过渡性。
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归纳总结
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如下表所示:
方法技巧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应用
(1)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从地理位置入手,联系气候、地貌、植被、水文、土壤等要素特征,综合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解释地理现象或成因方面的运用。例如,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要从气候、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等方面分析;利用整体性原理解释桂林山水的成因,要结合气候(降水)、水、岩石、生物等方面分析。
(3)分析推测某一地理现象或人类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例如,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亚洲地理环境的影响,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破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典例探究
例1 (2014·新课标全国Ⅰ)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1)-(3)题。
(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 )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 )
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
(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 )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答案】 (1)A (2)D (3)D
【解析】 第(1)题,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地上生物量中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生物量都增加,而地下生物量中灌木植物生物量略有下降,草本植物生物量增加,故总体生物量提高;植株数量中,灌木植物植株数量不变,而草本植物植株数量增加,故植株密度改变。第(2)题,由表中地下生物量
数据可知:灌木植物地下生物量逐渐下降,而草本植物地下生物量逐年上升,呈现此消彼长的竞争。第(3)题,从实验结果来看,草本植物的植株数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都增加,草本植物将会更加繁茂;灌木植物的植株数量不变,地上生物量增加,而地下生物量减少。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未来由于灌木植物地下生物量的持续下降,将会影响其生存,其将萎缩。
(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
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
(2)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沼泽萎缩。
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
(3)(我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低于热带雨林区;(有旱、雨季之分,)旱季时间较长,降水较少。
解析 第(1)题,图a中的天然次生林、灌丛,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天然次生林、灌丛下面地下水水位高于沼泽地,可为沼泽提供稳定的补给。具体过程为树叶、树冠、树干等截留降水、阻挡地表径流,致使地表水流速减缓,增加雨水下渗量,补充地下水,地下水补充沼泽水。第(2)题,读图a与b对比分析,天然次生林、灌丛变得稀疏,原有一部分天然次生林、灌丛生长地被速生桉代替,而图中沼泽明显萎缩。原因是速生桉生长需要消耗大量地下水,致使地下水位降低,沼泽水补给地下水,沼泽水位下降,面积萎缩。第(3)题,速生桉的原生长环境为热带雨林气候区,我国西南地区的季风气候不同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而是有着旱雨两季,旱季时不适合桉树生长,会加剧旱季缺水情况。
2.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实践应用
(1)三北防护林建设中的“因地制宜”:东部多是植树造林,而西部多是植树种草,其主要原因是三北地带自东向西年降水量逐渐减少,气候逐渐变干,典型的自然植被由森林逐步向草原和荒漠过渡,因此人工恢复植被,必须符合这种从沿海向内陆的演变规律。
(2)我国城市绿化树种的选择,一般是南方的城市多选择亚热带树种,北方城市多选择温带树种。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南方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而北方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图中②为 ( )
A.草原 B.荒漠
C.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
(2)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 )
A.纬度 B.洋流
C.地形 D.季风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从图中看,③→②→①体现了以水分为基础的经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②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贺兰山以东为内蒙古高原,植被为草原。第(2)题,从图中看我国东部为森林,西部为草原、荒漠,导致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为降水量的多少。而东部地区影响降水量的主要因素是夏季风,越往北受夏季风的影响越小,降水量越少,森林植被分布越窄。该题较易出错,误选C项。
(1)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中的⑤自然带是 ( )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 ( )
A.①→②→③→④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B.①→②→③→④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C.③→⑥→⑦→⑧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③→⑥→⑦→⑧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知,自然带⑤热量收入较高,干燥指数偏低,应为热带草原带。第(2)题,自然带①-④均属于湿润自然带,热量上差别极大,反映了自然带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趋势;③⑥⑦⑧之间的热量条件基本没有差别,水分条件差别极大,反映了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考点三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归纳总结
1.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变化
(1)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约6 ℃,因此,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布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布,但并不完全一致。
(2)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随山地海拔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4.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山地自然带谱往往与山体所在的纬度和高度(海拔、相对高度)有关。
(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2)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甚至无。
(3)与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5.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夏季气温小于0 ℃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 ℃等温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一般来说:
(1)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
(2)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3)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4)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
(5)夏季雪线高,冬季雪线低。
(1)图中所示山地 ( )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2)该山地位于 ( )
A.喜马拉雅山脉 B.天山山脉
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
【答案】 (1)C (2)A
【解析】 由于自然带的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水热条件(水热状况达到一定范围而不是确定的数值),因此各自然带的界线较为固定,不会随季节变化而移动;根据图中针叶林的分布范围可知北坡林带上界比南坡高;根据其海拔及坡面特征可判断该山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冰雪带下界较低;南北坡山麓基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海拔高度不同导致的水热状况差异。
(1)该山地最有可能位于 ( )
A.欧洲北部 B.非洲南部
C.南美洲东部 D.我国西部
(2)关于该山地自然带,叙述正确的是 ( )
A.同一自然带分布,南坡比北坡海拔低
B.北坡是阳坡,垂直自然带谱更完整
C.南坡是迎风坡,雪线较低
D.南坡比较干燥,森林带缺失
答案 (1)D (2)D
解析 第(1)题,该山地基带为温带荒漠,可能位于我国西部;欧洲北部、非洲南部无此自然带,南美东部的温带荒漠应位于山地的东坡。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该山南坡为阳坡,北坡有森林带的分布说明降水多,为迎风坡。
(1)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 )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2)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D.地形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北京地处温带季风气候,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分布在纬度较高的我国东北地区。属于容易题。第(2)题,同一植被分布纬度越低的海拔越高。从材料中可以得出天然白桦林分布在纬度相对较高的东北地区,喇叭沟门纬度较低海拔较高,说明影响的主导因素是地形。从纬度位置的角度来说白桦林应分布在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故A项错误。从海陆位置的角度来说,东北地区和北京都位于东部沿海地带,两者主要受季风气候影响,故B、C项错误。
答案 ①地:地处低纬度,太阳辐射强,全年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容易形成地形雨,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加湿作用明显,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②地:纬度较低,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丰富的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解析 读图可知①为巴西高原边缘,南回归线附近有东南信风,近陆海区有巴西暖流经过,均有利于增加热量和降水,形成了非地带性的热带雨林景观。②从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基本理论可知,山麓向山顶,水热状况及其组合发生垂直变化,形成了植被分布的垂直变化现象。
读图指导
1.判定南北半球
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则该山地一般位于北半球。如上图中的山地就位于北半球。
2.判定热量带
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反映山地所处的热量带。上图山地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说明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
3.判读纬度高低
通常山地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纬度位置越低。如上图山地位于低纬度地区。
4.判断迎风坡、背风坡
迎风坡降水较为丰富,自然带的数量较多,雪线的海拔较低。如上图中南坡的积雪冰川带分布的海拔较低,说明降水较多,为迎风坡。
①——赤道多雨气候:年降水量在2 000 mm以上,年均气温在25-28 ℃,全年在赤道低压控制下。
②——热带干湿季气候:年降水量750-1 600 mm以上,最冷月均温16-18 ℃以上,也叫热带草原气候。
③——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这个气候有三个亚型,看具体位置。
④——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会偏多些,图中只有500 mm左右,半干旱的温带草原降水又会少。
⑤——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在750-1 000 mm以上,夏热冬温,最冷月高于0 ℃。
⑥——副极地大陆性气候:不是很确定,但温度这么低应该是高纬度气候。
⑦——极地长寒气候:降水小于250 mm,全年皆冬,气温均小于10 ℃。
(1)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 (1)判定甲乙两山的自然带谱的差异及纬度的高低。
从自然带的分布看,甲山的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乙山的基带为热带雨林带,因此乙山的纬度较低。
(2)判断甲山的自然带分布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的原因。
甲图中显示,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该山位于北半球,因此南坡为向阳坡,热量较为充足。
【自我解答】 (1)差异:①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更加丰富;②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③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图山脉低。(任答两点即可)
乙图山脉。
(2)差异: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原因: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坡较高。
(1)判断甲坡坡向及图例①代表的景观类型 ( )
A.东坡 常绿阔叶林 B.西坡 常绿硬叶林
C.东坡 亚热带草原 D.西坡 落叶阔叶林
(2)导致20°S附近甲乙两坡垂直景观复杂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
A.热量 B.光照
C.水分 D.高差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该山海拔较高,延绵于10°N-50°S之间,由此可判断该山脉为安第斯山脉;甲坡南北向纬度地带性变化明显,其中荒漠带从30°S附近一直延伸到5°S附近,应表示安第斯山脉的西坡。图例①表示的自然带位于30°S-37°S的大陆西岸,应是地中海气候条件下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第(2)题,由图中可看出20°S附近的东坡是热带雨林景观,西坡是热带荒漠带,两地降水差异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