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复习》课件PPT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地质作用: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
因,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
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
按其能量
来源分类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内力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方式:
作用速度: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火山喷发或地震(如基拉韦厄火山)
如喜马拉雅山的抬升
快:
缓慢:
分 类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运动形态
产生结果
关系
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如喜马拉雅山);水平断裂,形成断裂带如东非大裂谷)或海洋
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如:青藏高原、华山、台湾海峡)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相伴发生,主要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地壳运动
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使地表高低起伏。
二、外力作用
2、能量来源:
3、表现形式:
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它们统称为外力作用。
太阳辐射能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1、定义:
(1)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形成的地貌(风化壳)
(2)侵蚀作用
运动着的水、冰川和空气也会对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这种作用叫做侵蚀作用。
侵蚀作用
流水侵蚀
冰川侵蚀
风力侵蚀
海浪侵蚀…
溶蚀
侵蚀
(3)搬运作用
(4)堆积作用
搬运介质:风、流水、冰川、波浪等
搬运过程中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堆积地貌
冰碛地貌
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
沙丘、黄土堆积
沙滩
流水侵蚀形成的峡谷
流水的化学侵蚀作用(溶蚀)
喀斯特地貌
石笋
石柱
石钟乳
风蚀柱
风蚀城堡
风力侵蚀
风蚀蘑菇
冰川侵蚀
海浪侵蚀
海
浪
侵
蚀
作
用
海浪侵蚀
海蚀拱桥
四种外力作用方式之间的关系
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比较: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奠定地表形态的
基本格局
使地表变得
高低不平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不断对地表
进行破坏
使地表起伏
状况
趋于平缓
同时存在、
同时起作用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阅读课文及图4.8,思考以下问题
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发生在什么领域?
2、有哪三大类岩石,这三大类岩石的怎么形成的,形成动力是什么?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能量来源自哪里?
4、各种岩石之间是如何相互转化的?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浆岩
岩浆
沉积岩
变质岩
冷却
凝固
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重熔再生
重熔再生
重熔
再生
第2课时 山岳的形成
1、板块构造学说
2、山岳的类型
3、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全球的岩石圈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
2.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相对运动
3. 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火山地震多集中分布在此。
4.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宏观地貌)。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地核
下地幔
上地幔
地壳
熟记六大板块的名称、边界
区别六大板块的边界类型
图册P41
海岭
海沟
火山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大洋板块
大陆板块
板块内部
地壳比较稳定
板块交界处
消亡边界
(碰撞)
生长边界
(张裂)
陆陆碰撞
陆洋碰撞
海沟、岛弧
海岸山脉
褶皱山脉
裂谷、海洋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一、褶皱山
代表: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第斯山脉
4.2 山地的形成
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
褶皱构造
最老
较新
较新
最新
较新
被侵蚀缺失的褶皱
1. 褶皱形成初期的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褶皱形成初期 ,由于岩层受侵蚀很小,背斜形成山, 向斜形成谷
2.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现象的形成
一段时间后,由于差别侵蚀,背斜部位反而低于向斜部位,形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现象
逆地貌
背斜谷
向斜山
向上
拱起
向下
弯曲
一般形成山岭,但由于顶部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也能形成谷地
中心老
两翼新
中心新
两翼老
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可通隧道;建采石场等
容易储存地下水
总结:背斜与向斜
一般形成山谷,但由于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能保留下来而形成山岭
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
二、断块山
代表:华山、庐山、泰山
断层:是当岩层或岩体受到来自垂直方向上的强大压力或张力时,岩层便会破裂,两侧的岩块会发生上下左右的错动、位移,这种现象叫做断层
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
如华山、庐山、泰山
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二)、断层的基本类型及地貌景观
中心岩体上升
(地垒)
中心岩体下降
(地堑)
1.断层附近能否建大型工程?为什么?
2.断层面附近能找到出露的泉水吗? 为什么?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例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E五处,属背斜的是 。
(2)从地形上看,C处是 ,形成原因是 。
(3)泰山的成因与图中 处一致;地震多发地带位于图中 处。
(4)图中五个部位不宜建地下隧道的是 ,良好的储油构造是 。
火山
常见形态:
锥形、盾形,顶部平
代表:
富士山、乞力马扎罗山
* 火山爆发
处在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有时候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
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 宽广的玄武岩高原
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火山
* 火山的结构
没有破坏的:呈中央低凹的封闭洼地
火山口
破坏后的:呈半封闭状态
火山锥——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
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锥形体。
火山熔岩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知识链接:
1、河流地貌分为哪些类型?请举例说明
(一)、河流侵蚀地貌:
(1)、溯源侵蚀: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溯源侵蚀
1、河流上游的侵蚀方式(溯源侵蚀、下蚀)
(2)、下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溯源侵蚀
请画出若干年后,河床由于下蚀可能形成的新的河床纵剖面线。
下蚀
(2)河流中游的侵蚀—侧蚀(向河流两岸的侵蚀)
图中A、B哪一处建码头较合适?
A
B
凹岸
凸岸
VA〈VB
A点是凸岸,水流缓慢,泥沙堆积,水浅不宜建码头;B点是凹岸,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烈,水深较深,适合建码头。
身临其境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展
下蚀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侧蚀
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溯源侵蚀
凸岸堆积
凹岸侵蚀
小结、河流的一般发育过程:
V形河谷形成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
河湾不断向两侧扩展(侧蚀),最终将河谷展宽,并在河谷内堆积大量泥沙,这时河谷发育进入成熟期,河谷较宽,横剖面呈槽形
沟谷
二、河流堆积地貌
(一)定义: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冲积平原是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包括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三种类型。
试在图中找出一例典型的冲积扇
扇顶
扇缘
扇顶到扇缘 :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地势由陡到缓
冲(洪)积扇
——发育在山前,故又称山麓冲积扇
问题探究六:试分析洪积扇泥沙堆积的原因。
扇顶到扇缘洪积扇的物质结构有何特点。
河流流出山口处,地势变缓,河道变得开阔,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
图中河漫滩平原主要分布在什么河段?
分布: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河流的凹岸与凸岸
凹岸:河岸凹入的部分
凸岸:河岸凸出的部分
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分布:河流入海口
三、河流堆积地貌
三角洲—河流入海口
河漫滩平原—中下游
洪积—冲积平原----山前/出山口
四、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河流对山区聚落的影响
沿河谷分布,线状,高于洪水位,避开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2、河流对平原聚落的影响
呈片状分布
3、河流对高原聚落的影响
河谷两岸的河漫滩
4、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平原—规模大
江南地区—规模小
5、冲积平原的有利条件
提供充足的水源;交通运输便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分 布
平 原 低 地
山 区 河 谷
聚落要高于洪水位,而且要避开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趋利避害
平原低地
山 区 河 谷
高原聚落,位于河谷的河漫滩上
山区呈带状的村落
平原地区团状聚落
四、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山区交通线的选择
公路优先
3、山区交通线路选址
自然因素:经过低平地区,多呈“之”字形;避开陡坡、 沼泽;多建桥梁、隧道
人文因素:尽可能多地联系居民点,方便人们出行
2、影响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
山区交通运输线一般在山间盆地或河谷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