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物理必修1《4.5牛顿第三定律》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复习回顾
问题一:本章学习的是什么?
牛顿运动定律
问题二:牛顿运动定律包含哪些内容?
第5节 牛顿第三定律
《高中物理·必修1》 第四章
预习检查:牛顿第三定律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问题:什么是力?试举例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小实验:坐在凳子上用力推桌子体会有何感觉?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事例探究: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些现象。
各实例中,力的顺序有先后之分吗?
力总是同时出现,同时消失,无先后之分。
观察和实验表明:
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3、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物体一定同时对前一物体也施加了力。
人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是什么物体提供的,作用在什么物体上?
人 地球
想一想
实例分析1
桌子对书的支持力
FN1
FN2
书对桌子的压力
结论1.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实例分析2
结论2.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FN1
FN2
实例分析3
结论3.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甲
乙
一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相互作用
作用力
反作用力
(反作用力)
(作用力)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总是成对出现
小结
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具有同时性
问题:
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在大小和方向上有什么关系呢?
实验探究一
同学们将桌上的两根弹簧测力计互拉,改变不同的条件,观察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大小关系:
相同
相同
相同
相同
结论二:
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方向总是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实验 用传感器探究
1、右图反映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2、右图反映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牛顿第三定律(Newton third law)
三 牛顿第三定律
内容: 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理解】
1.“总是”强调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均成立,与物体的大小、形状及运动状态无关,与参考系的选取无关。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能相互抵消。
总结: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1.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 直线上。(等大、反向、共线)2. 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异物)3. 具有同种性质 (同性)4. 同时出现,同时变化,同时消失。(同时)
以卵击石,鸡蛋“粉身碎骨”,但石头
“安然无恙”,是不是鸡蛋对石头的力小,
石头对鸡蛋的力大?
【答案】
鸡蛋石头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也是大小相等的,
只不过鸡蛋所能承受的力远小于石头能承受的力。
例
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吗?
F
F
Ff
分析:因为F与F 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车能加速跑是因为F大于车受到摩擦力Ff。
练习.
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讨论与交流:汽车的驱动轮向后推动地面,它们获得反作用力推动汽车前进。
【应用】
课本P84“问题与练习”第5、7题
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1.一对相互平衡力的力都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
2.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一种类的力,一对相互平衡的力不一定是同一种类的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比较
1、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4、合力为零
3、性质不一定相同
2、一个力消失不影响另一个力
1、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4、不能求合力
3、性质一定相同
2、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作
用
对
象
作用时间
力的性质
力的效果
如图所示,小灯泡被绳子吊在天花板上静止,找出该
事件中灯和绳子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以及平衡力?
练习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异物)
灯对绳子的拉力
绳
子
对
灯
的
拉
力
灯的重力
平衡力(同物)
物体的受力分析(已学课后阅读课本)
1.强调:注意必须十分明确我们在分析哪个物体受到的力,区分好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牛顿第三定律在受力分析中的应用
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如果不便于分析求出物体受到的某些力时,可先求它的反作用力,再反过来求待求力.如求压力时,可先求支持力.在许多问题中,摩擦力的求解亦是如此.可见牛顿第三定律将起到非常重要的转换研究对象的作用,使得我们对问题的分析思路更灵活、更宽阔.课后阅读《红对勾》【例4】
同学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1、作用力与反作用的的概念。
2、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了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解决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
3、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异同。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1.上交作业:教材“问题与练习”第1、2、3、4、6题
2.《红对勾》本节“变式训练”及“课堂检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