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旧版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9 古诗两首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旧版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 9 古诗两首

  • 格式:  DOC
  • 大小:  48K    4张
  • 时间:  2015-02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人教新课标3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9《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第一课时
学习《夜书所见》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与本首古诗相关的资料。
2.出示课文图片,教师引述:那是一年秋天,大诗人叶绍翁,离开家乡, 独 自一个人在他乡漂泊,一天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写了一首诗,教师范读古诗。
3.看图说话:(课文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不理解的做记号。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全班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交流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多媒体展示诗的意境的画面,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描述,让学生放飞想象,使画面动起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抓住诗文意境之美。
5.感情朗读: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6、根据诗意,结合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7、师生共同总结学法,准备下一首古诗自学。
四、指导写字
1.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指导较难的字。
2.学生练习书写生字,展示评价。
五、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附:拓展古诗
舟夜书所见
(清)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山居秋冥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秋 辞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睛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第二课时
学法同上(略)
教学设计说明:(以《古诗两首》为例)
本单元的古诗两首《夜书所见》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两首古诗都抒发诗人在秋里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一种寂寥的情怀,抒发了异地异乡人的一种郁闷,孤独的情感。思因景起,景因思,而永恒,瑟瑟秋风,寒声阵阵,梧叶飘飘,思乡之情,由然而生,偏偏挑灯夜游,捉玩促织的孩童和遍身插满茱萸的兄弟,更加为诗人的思念添了一缕乡愁。理解诗情,是体会感情的前提,作为刚刚来到三年级的孩子,话虽说得不够完美,可教师,一定要让诗词课上的诗情画意,以诗情的熏陶和渲染,让学生体悟到诗中的画美,诗中的情切,诗中的意境美,以及诗的特殊表现形式,从而激发和培养他们自己学习古诗的兴趣。这是我设计这一课的初衷。
首先,从题目入手,就让学生进入学习古诗的情境,与此同时,把握低年级古诗教学的特点,以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诗的意境,从理解到感悟,到情感的升华,再到背诵,整个过程中,不要求逐字逐句的讲解,大体理解即可,并创设多种读的情境,如:自读,读正确;互读,读流利,赛读,读出感情,评读,读出韵味,熟读,达成背诵。读的充分了,读的入情入境了,诗的思想感情的理解也就出来了。这是设计这一课的基调。
其次,进入文本,我要求学生待读正确读流利后,默读课文,学习借助古诗中的注释,插图,自己理解诗意,教师给足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引导学生学会自学的方法,这是这一课设计的主线。
诗的教学要把握整体,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整体推进,本组课文的两首古诗的学习,我都以这样的形式来学:默读诗句,结合插图,结合注释,说说你能读懂那句?划出不懂的,然后,同桌说一说自己读懂的,接着是小组交流,共性的问题,待全班汇报交流讨论。与此期间,读悟结合,达到情感升华。通过这样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当中,掌握一个自学的方法,即:自读感知,默读结合注释,插图,感悟诗意,点拨引导,读悟结合,熟读成诵。这是设计这一课的预设达到的目标。
最后,适当而贴切的课外拓展,也是教学古诗不可忽略的一个环节。本课拓展的诗词,以两个基调为出发点,一个是思乡怀旧,一个是秋。例如:查慎行的《舟夜书所见》、王维的《山居秋冥》、余光中的《乡愁》。教师给出适当的图解或注释,让学生利用自学方法自学,学一首带一首,学以致用。以上是我对这一课设计的说明,当然,有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同仁,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