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十 晏子使楚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 十 晏子使楚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7

《晏子使楚》教案4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晏子使楚两篇
 设计思想:
 ⒈由于两篇故事人物相同、情节相似,为便于分析课文,把两篇故事看成一篇文章的两个自然段进行教学。
 ⒉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看注释、查字典、深入思考的习惯和自学能力。
 ⒊重视朗读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朗读把握文意的方法。
 ⒋采用复述故事和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⒌采取趣味性原则来设计思考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思考题注意分层次性、有梯度,从而激活学生思维,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晏子春秋》中的部分篇章,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重点:初步掌握一词多义;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晏子这一人物形象。
 难点:学习文章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的写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难读字音,流利通读文章。
2、疏通文言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晏子故事两篇》叙述了晏婴出使楚国的故事。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各国不仅在军事上角逐,在外交上也常常展开激烈斗争,以显示各自的实力。晏子出使楚国不辱使命的故事,正是这段历史的反映。文章表现了晏子能言善辞的才能和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晏子故事两篇》。
(二)学习课文
  ⑴播放录音。
  要求:①学生边听边画出疑难字词。
        ②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⑵应掌握的字、词的幻灯片。
  a.利用工具书及书下注释,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者 道  张成阴 比肩接   
b.借助工具书,排除文字障碍。
以,因为;             坐,犯罪;
短,身材矮小;         盗,偷窃;
延,迎接,引进;       赐,赏赐;
道,通“导”,引导;   诣,到……去
辱之,羞辱他;         曷,同“何”;
踵,脚后跟;           固,本来;
宜,适宜;             席,座具;
徒,只是;             其,它;
然,这样;             熙,同“嬉”,开玩笑;
取病,自取其辱;       焉,相当于“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翻译文章,读懂文章内容。
2、学会复述文章故事。
教学过程
1、在疏通文句的基础上,翻译下列句子。
  ①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②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③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④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⑤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2、明确句意:
  ①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齐国的国都临淄有几千户人家,大家举起袖子来就阴了天,擦下来的汗就如下雨,他们肩并肩,脚跟脚而存在,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②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齐国根据所出使的国家的情况派遣使者,有才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开明的国家,无能的人被派遣出使无能的国家。
  ③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为什么会这样呢?水土不一样啊。然,这样。
  ④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现在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东西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东西吗?得无,莫非。
  ⑤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了。
3、集体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复述课文故事。
4、小结
  第一篇:写晏子出使楚国的两件事,第一件写楚人欲辱晏子,晏子经过斗争终于从大门进入楚国;第二件写楚王因晏子身材矮小欲贬其缺点,晏子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回击楚王。第二篇:写晏子使楚前,楚王设计辱齐;晏子设喻破计,维护了齐国尊严。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简要分析晏子这一人物形象。
2、感受晏子说理艺术。
教学过程
1、精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思考以下问题。
  ⑴思考问题幻灯片。
 思考题一:晏子面对楚人的侮辱,进行有力回击,他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题二:简要分析晏子这一人物形象。
  ⑵学生思考、讨论。
  ⑶明确思考题一:
  首先,从他自身来看,他头脑灵活,机智过人,善于辞令。
  其次,他善于使用打比方的方法。如文中的“使狗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把楚国与狗国等同。又如在第二则故事中他又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回击楚王。
  再次,他所采用的夸张手法,也让楚王生畏。如在讲到齐国人时,以“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形象的夸张,让我们感受到齐国人比比皆是,更有力地反驳了“齐无人耶?”的质问。
  第四,晏子采用以退为进的方法。面对楚王提出“然则何为使子?”的质问,晏子降低自己的身份,以“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作答,又是一次以楚王的尴尬而结束。
  总之,课文中正是由于在晏子的外交辞令中采用打比方、夸张等手法和以退为进的方法,致使楚王无言以对,使晏子这一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
  ⑷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理解晏子语言的逻辑力量。(要读出人物的语气、性格)
  ⑸明确思考题二:
  晏子是齐国的大使,从外貌来看,其貌不扬,不够潇洒,从文中“楚人以晏短”,可以看出他身材矮小,因而成为楚人耻笑的把柄,但晏子却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弥补这一不足之处,面对楚王的百般刁难,他非常镇定,不慌不忙地回答楚王所提出的问题。他并没有在其追问下退缩,而是反戈一击,采用打比方、夸张等手法,致使楚王无言以对。从晏子对楚王的三驳与楚王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中,我们不难领略到晏子这位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能言善辞的才能和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他不愧是一代政治家和外交家的杰出代表。
  (6)深入探究
  思考题三:贯穿两篇故事的思想主线是什么?
  思考题四:从《晏子故事两篇》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思考题三:
  两篇故事贯穿了一条思想主线:文章通过晏子出使楚国不辱使命、用辞令战胜楚国君臣蓄谋的记叙,表现晏子忠于齐国的品格与机巧善辩的才能。晏子作为一名使者,是作者着力塑造的理想人物。他出使楚国两遭戏弄。面对楚国君臣两次蓄意刁难、侮辱,若晏子翻脸,既显出使者笨拙无能,缺少风度,又会使两国关系形势紧张。因此,晏子不愠不火,机警设喻,使楚王自讨没趣,处于尴尬境地。晏子的对答措词委婉,柔中有刚,充满智慧大度,十分精妙,充分表现了他卓越的政治才能、过人的胆识及出众的辩才。
  明确思考题四:
  从晏子的角度分析,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一个人的外表并不代表一个人的才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能以貌取人,而要以真才实学来评价一个人的才华,所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就是这个道理。
  从楚人这个侧面来分析,我们得到的启示是:无论自己的势力、能力有多大,在待人接物这方面,我们都要注意场合和对象。无论对什么人,在什么地点都要注意运用礼貌性语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广结良友,赢得对方的信任和尊重。
2、分角色朗读课文,分析体会晏子与楚王的三次对话,
(三)小结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称雄争霸。外交上的胜负,成为当时兼并战争的重要辅助手段。晏子出使楚国面对楚王妄自尊大,无缘无故欲辱来使,清醒地认识到,这不是对他本人的侮辱,而是关系到齐国的尊严,因此他在蛮霸的楚王面前不卑不亢,从容镇定,针锋相对地进行有力的反击,且乘胜反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将“使民善盗”的帽子扣到楚国人的头上,置楚王于理屈词穷的尴尬境地。表现了一位外交使臣不凡的勇气和智慧。
  晏子折服楚王的话不长,却句句设伏,步步紧逼,终于胜利地折服了对方,显示了一位外交家所特有的应变才能。而愚钝逞强、目中无人的楚王最终只有陷入羁绊,彻底服输。
(四)布置作业
  ⒈找出并解释出自这篇文章中的成语。
  ⒉课外阅读《晏子春秋》中的部分篇章。
  说明:课外阅读《晏子春秋》中的部分篇章,可以介绍后面扩展资料中的延伸阅读资料,供学生阅读。
(五)板书设计:
 
 
 
 
 
 
 
【教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