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七 最后一课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 七 最后一课

  • 格式:  DOC
  • 大小:  74K    7张
  • 时间:  2016-07

《最后一课》导学稿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最后一课》导学稿(第一课时)
主备人:李新瑞 备课组长:潘新华 审核人:赵锋 授课时间 累积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及小   
说的三要素;初步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基本情节。
2.通过阅读课文,分析小弗郎士心路历程的变化及变化原因,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
3.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能复述故事情节。
德育目标: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识,培养自己的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复述课文内容,理清故事情节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及其原因
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2.诵读教学法;3.自主感悟、合作释疑。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 型:讲读课
教学过程:
相关资料补充:
1.作者:阿尔丰斯.都德(法国)(1840-1897),法国著名小说家。出身于尼姆城一破落商人家庭。生活贫困。17岁时带着诗作到巴黎,厕身文学界。1866年,发表了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才引起人们注意。1868年,长篇小说《小东西》出版,获得巨大成功,都德因此赢得了“著名小说家”。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投笔从戎。战争生活给他提供了新的创作题材。都德是位多产的作家,除著有大量小说外,还写有两部回忆录和一个剧本。有法国的狄更斯之誉称。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磨坟书筒>>、<<月曜日故事集>>、<<故事选>>、<<冬天的故事>>等。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都德的短篇小说具有委婉、曲折、富于暗示性的特色。
2.背景:《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篡夺了法国革命成果的路易·波拿巴在复辟帝制后,力图通过战争扩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以摆脱内部危机,巩固王朝统治。俾斯麦则打算通过战争,建立一个德意志帝国,企图占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和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于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
一、 “先学”环节
(一)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及作品,复习小说三要素
2.认真阅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及作者情感。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踱( ) 督学( ) 郝叟( )( ) 摊( ) 懊悔( ) chéng fá ( )( ) 钥匙( )( ) 诧异( )
磨损( ) qídăo ( )( ) 哽( )宛转( )( )
4.解释下列词语
督学 征发 哽 踱 惩罚
5.搜集本文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写作意图,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导入新课 (1分钟)
导入: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每一种语言都有着自己的尊严,侮辱一种语言,就是侮辱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剥夺一种语言,就是剥夺一个民族的存在。当普鲁士人入侵阿尔萨斯,禁止法国人讲法语的时候,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还有阿尔萨斯的普通人民,他们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
(三)预习反馈 (5分钟)
1.学生口头交流收集的资料,了解作者作品及背景。(附课件)
(教师评价:声音、是否脱稿、流畅度)
2.汇报小组板书、讲解重点字词、形近字、多音字,并调动其他同学参与。(教师评价:前后鼻音的区分、四声的标注、发音的准确)
(四)、自主学习,完成下列学习任务(10分钟)
感知课文
学生结合文章特殊的历史背景,大声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发言,谈读后的体会、感受或困惑;
整理归纳:教师在学生充分发言后,整理、归纳学生的感受,体会;引导学生进入初步的课文分析阶段。
初步分析课文
1、提问: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
2、介绍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环境、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学生再读课文,根据介绍的有关小说的知识,找出本文中的人物(主人公),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
明确:人物:小弗郎士(主人公) 韩麦尔先生
情节:上学路上→ 上最后一课的过程→ 下课
二“后教”环节,合作探究:
过渡:在理清课文情节的基础上
1.根据图片提示,学生进行复述课文,使学生更加熟悉课文情节。
2.研读第7-10自然段,完成表格: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情景有怎样的不同?


平  日  上  课

最  后  一  课


气 氛





学 生





老 师












后 排
板 凳



三、 “提升”环节 思索探究
过渡:小佛郎士心理历程随着环境而发生了变化。
1.思考:小佛郎士心理历程随着环境而围绕着一个字“变”而发生哪些变化?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造成的?(练习一)(从文中找出来并归纳)提示:环境的变化------心理变化
变化:a、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语法b、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c、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原因:他本就不是个坏孩子;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的一言一行对他有巨大的教育作用。更重要是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震撼,
2.拓展延伸:读《少年中国说》,激发爱国激情
3.小练笔:发挥想象力,下课以后,替小弗郎士写一则日记
板书设计:  情节                     人物                              小弗郎士            上学路上(序幕)        幼稚、怕提问  课前(开端)            疑惑、诧异      线       课上(发展)            难受、懊悔      索      下课(高潮和结局)     悲愤、懂事                                                   心理        
课后反思:

《最后一课》导学稿 (第二课时)
主备人:李新瑞 备课组长:潘新华 审核人:赵锋 授课时间 累积课时
教学目标:1.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2.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3.利用小说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德育目标: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识,培养自己的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1.语言描写等方法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
感情。
教学方法:想象、朗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投影仪
课 型:讲读课
教学过程
一、 “先学”环节
(一)课前预习
1.复习字词及了解韩麦尔先生的形象。
2.熟读课文最后一部分,看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
3.概括“最后一课”的含义及本文的中心。
4.划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及体会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二)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心理活动了解了小弗郎士。现在,我们
再来看看小说的另一个人物——韩麦尔先生。
(三)自主学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 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
(1) 讨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或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热情通过那些描写表现出来?)从文段中找出并朗读,体会人物情感(练习二)
明确: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
动作描写:……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
语言描写:……
*朗读指导:
深沉缓慢的语调来读,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朗读中的重点句:"我们必须把它牢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的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除了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外,还表达了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对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练习四)
*朗读时注意结尾部分三个破折号的作用:
明确:解释说明;声音的延长;意思的递进。
(2)讨论:"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上课一开始,他用\"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柔和"表明他对祖国、同胞、学生的满腔深情;"严肃\"说明亡国的悲痛。当课上小弗郎士背不出书来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带着内疚的心情勇敢真诚地作自我批评,痛心地检查自己的过错,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接着,又深情地赞美了祖国的语言,赞美了祖国。当学生专心书写的时候,他又陷入了沉思,体味着深沉的亡国之痛。当"最后一课"结束时,他尽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愤。
"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感情的变化,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
(3)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一位老师?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①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普通的人: 镇上的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师。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时还“玩忽职守”“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②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可怜”的人:这是他给孩子们及镇上的人上的最后一次课,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离开他工作40年的地方,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而且再也不能教法语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教一节课又一节课,恨不得把全部知识都教给我们。这个可怜的人异常的难受,他一动也不动地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脸色惨白,话也说不下去。…… ③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换上礼服,纪念这最后一课,以表示对失去国土的敬意;对自己从前的工作态度进行了反省,对阿尔萨斯人进行了直率的批评;赞美法语,说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说明语言好比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面对即将要丧失的祖国语言内心的极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写“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这些都足以证明韩麦尔先生对于祖国的热爱。……
二、 “后教”环节 合作探究:
过渡:两个主要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刻画方法一样吗?
1.小弗郎士---心理描写;韩麦尔先生:语言、神态、动作、外貌
过渡:人物刻画的如此真实,感情如此饱满,意义如此深刻,同时也离不开作者对环境描写的匠心独运。
2.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及体会其作用。(提示:序幕、课前、课堂)
预设:(1)序幕中的两处环境描写:"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这一环境描写表明: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法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3) 课前的环境描写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4)“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描写的作用: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5) 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的作用明确: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3.“最后一课”有什么含义,重复出现起怎样的作用?(解题)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中心?
明确:韩麦尔先生在开课时宣布:“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几句话在小弗郎士幼小的心灵里轰然炸开,镇公所门前的布告,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现在全明白了。"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表明小弗郎士对“最后一课”的严肃意义的深刻理解,也表明他已经由天真幼稚变得懂事成熟起来了。重复出现,既紧扣课题,又表达了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4.重点研读最后一部分,试试看你能发现哪些问题。
预设:
1.“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钟响了,意味着什么?
2.“窗外又传来了普鲁士兵的号声”,“号声”暗示了什么?
3.这段文字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4.为什么他听到钟声,脸色惨白?钟声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结束
的时间已经到了;号声,暗示着德语要替代法语,两者都宣告了阿尔萨斯人民将和自己的民族语言、祖国的语言告别,这对韩麦尔是沉重的打击,“脸色惨白”是他内心痛苦已极的表现。 “惨白”不能换“苍白”,因为“惨白”带感情色彩,多指白得厉害,可怕;而“苍白”多指病容。
5.我又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小弗郎士从韩麦尔先生惨白的脸色感到他对祖国的热爱,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使小弗郎士觉得他的形象高大了。小弗郎士感到韩麦尔先生不仅是一位法语老师,更是一位爱国志士。
6.文中有哪些动词很好地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转 拿 使 写 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了他的痛苦心理,倾注了他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
7.“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使出全身力量”这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书写“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含义是什么? “使出全身力量”:倾注他全部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敌人的恨。“法兰西万岁”:表达了他对祖国对人民深挚的爱,而且坚信法兰西必胜。也是法国人民爱国精神和不屈意志的集中体现。深化了主题。
8.为什么韩麦尔竟至于“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怎样理解韩麦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用这样的动作描写作结尾,好在哪里?这是因为韩麦尔先生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 表达的感情更为深沉,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留给读者反复回味的余地。(一方面也表现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
三、 “提升”环节
过渡:相信,与名家同行,你一定收获了许多。
(一)谈谈你学完本课的收获
预设:
1.总结本文的写作方法(学生讨论)
(1)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有利于突出“我”的心理活动的描述,写出了“我”思想感情上极大变化,突出了主题,使文章真切感人。)
(2)用以小见大的写法。(选择了日常生活的一个场景——一所小学校里一位普通教师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来表现重大的历史事件和人民悲痛的感情。)
(3)通过典型的环境,运用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突出了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
2.感悟体会
这篇小说告诉我们:热爱祖国就应该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认真
学好祖国语言正是热爱祖国的一种具体表现。不要把热爱祖国只停留在口头上,应脚踏实地积极主动地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也要分秒必争地认真学好一切科学知识。
(二)体验与反思
1.有人说,在和平环境里,我们谈爱国主义,我们要表达爱国主义感情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果真如此吗?那么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怎样表达爱国的情怀呢?
2.作业:以“新老师”为题,写一篇短文,想象德语老师来上课的情形及小弗朗士的表现。

板书设计:

最后一课
都德(法)

环境:(时代背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
敬仰
人物: 小弗郎士 韩麦尔先生
唤醒
贪玩幼稚、不爱学习 普通教师、不大负责任的人

情节:变

懂事、爱学习、爱祖国 爱国志士

情感: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