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月之故乡
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
看月亮思故乡,
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
看月亮,思故乡,
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
枣 核
萧乾
作家 萧乾:
1910年生,
现代作家,
翻译家,记者。
写作背景:
1979年8月,萧乾应邀赴美进行访问交流,回国后将自己在美的见闻,写成系列文章。《枣核》便是萧乾的特写《美国点滴》中的一篇(或一章),写于1980年4月,是年5月全文分为10篇先后在《人民日报》连载,它犹如一股从大西洋彼岸吹来的春风,送来了一束有关美丽现代社会生活及一些海外华人心态的信息,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字词提示:
①蹊跷(qī qiāo) ②嫣红(yān)
③倘若(tǎng) ④山坳(ào)
⑤掀启(xiān) ⑥镶嵌(qiàn)
⑦风烛残年 ⑧故弄玄虚
⑨精致匀称 ⑩感慨良深
朗读课文,并思考:
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是什么?
找出课文中写到“枣核”的地方或和“枣核”有关的事?
课文一直没说“枣核”的用处,这是为什么?
作者是如何逐步设置悬念的?
小结:
一颗小小的枣核把相距万里的人连在一起,把远在他乡的游子和故乡连在一起。在这位美籍华人的心中,枣核是故乡故土的象征,是思乡之情的寄托。 枣核是本文叙事的线索,更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纽带。
语言揣摩:
1、“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现了什么?
2、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我”的友人的思乡之情?
探究:
友人身居美国,生活优越,家庭和事业如意,为什么“老是想起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读了课文你能体会这样的“游子的心境”吗?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她同老伴儿”月夜并肩坐在“北海”长凳上,追忆当年北海泛舟情景时的复杂心情吗?
讨论:
种枣人风烛残年,到哪一年才能见到枣树长大?有种树的必要吗?和同学讨论一下,谈谈你的看法。
我的中国心
河山只在我梦萦,
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
早已把我的一切
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
在我心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
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出塞曲
席慕容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我心中的大好河山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清香谁说出塞子歌的调子都太悲凉如果你不爱听那是因为歌中没有你的渴望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想着草原千里闪着金光想着风沙呼啸过大漠想着黄河岸啊 阴山旁英雄骑马啊 骑马归故乡
作业: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