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次 | 课 题 (或章节单元) | 教学时数 | 教学目标 | 重点难点分析 | 配合活动 | 备注 |
第 1 -- 2 周 | 《七律 长征》 《<长征组歌>两首》 《老山界》 《草》 | 6 | 1、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2、了解不同样式的作品表现同一题材内容的一般方法, 3、记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句。 | 1、感受红军指战员的高大形象及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2、品味语句的深刻含义。 | 1、背诵 2、抒写内心感言 | |
第 3 周 | 《<长征>节选》 诵读欣赏 写作 口语交际 | 5 | 1、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电视文学剧本的一般特点。 3、学习理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学习当节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有连缀语,有服务意识。 | 1、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学做主持人时要热情大方。 | 1、写作训练 2、口语交际 | |
第 4 周 | 《枣核》 《最后一课》 《始终眷恋着祖国》 《春望》《泊秦淮》 | 5 | 1、了解作品中人物活动的背景,倾听他们抒发的爱国主义心声。 2、感受作品中富有个性的人物就特定的事件,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 3、能根据文章中心选取材料,分清主次,写作中做到详略得当; 4、记诵、品味作品中精警、含蓄的语句。 | 1、感受作品中富有个性的人物,就特定的事件,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 2、品味语句。 | 1、背诵 2、摘抄语句 |
周 次 | 课 题 (或章节单元) | 教学时数 | 教学目标 | 重点难点分析 | 配合活动 | 备注 |
第 5 周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 《晏子使楚》 诵读欣赏、写作 | 6 | 1、记诵、品味作品中精警、含蓄的语句。 2、能根据文意,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修改作文,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 1、记诵、品味作品中精警、含蓄的语句。 2、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修改作文。 | 1、背诵 2、写作 | |
第 6 -- 7 周 | 国庆放假 语文实践活动 专题:长城 | 6 | 1、确立主题进行专题探究,展示探究成果。 2、能因地制宜,开展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活动,从中汲取爱国主义养分。 3、学习专题,初步了解“长城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在阅读中,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对文章能作深层次的理解;提高比较思维能力,会比较作者观点的异同。在讨论和研究中,提高思辨能力,学会综合和概括,吸收丰富的文化营养,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写作评价中,培养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 1、开展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活动。 2、在阅读中,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对文章能作深层次的理解。 | 1、收集爱国人士的相关资料。 2、查找关于长城的最新资料。 3、收集长城的传说等,在班内交流。 | |
第 8 周 | 《背影》 《甜甜的泥土》 《人琴俱亡》 | 5 | 1、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在说话过程中注意表情、语气、身姿、手势等非语言因素,使说话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 1、体会各种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和表现主题的作用。 2、品读文章。 | 背诵 |
周 次 | 课 题 (或章节单元) | 教学时数 | 教学目标 | 重点难点分析 | 配合活动 | 备注 |
第 9 周 | 《我的母亲》 《父母的心》 诵读欣赏 写作 | 5 | 1、在反复吟诵中感悟蕴含在文中的人文内涵,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浓浓亲情。 2、能在学习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选出研究主题,并指定计划,合作解决问题。 | 1、分析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对表达中心所起的作用。 2、反复体味文中的人文内涵。 | ||
第 10 周 | 口语交际 期中复习 | 5 | 1、加强口语交际能力。 2、针对考试题型进行复习 | 1、加强口语交际能力。 2、针对考试题型进行复习 | ||
第 11 周 | 期中考试 | 5 | 试卷分析 |
周 次 | 课 题 (或章节单元) | 教学时数 | 教学目标 | 重点难点分析 | 配合活动 | 备注 |
第 12 周 | 《小石潭记》 《记承天寺夜游》 《阿里山纪行》 | 5 | 1、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2、欣赏散文优美、隽永的语言,感受江山的美丽多娇,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培养爱我中华,热爱世界的情感。 | 1、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写情的方法。 2、体会语言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 1、背诵 2、收集苏轼的资料。 | |
第 13 周 | 《美丽的西双版纳》 《蓝蓝的威尼斯》 写作 口语交际 | 5 | 1、欣赏生动形象、瑰丽绚烂的语言和贴切新鲜的比喻。 2、了解课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方法,学会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3、学会如何向游人介绍当地的景物。 | 1、认识到保护旅游资源的重要性。 2、欣赏生动形象、瑰丽绚烂的语言和贴切新鲜的比喻。 | 1、写作 2、口语交际 | |
第 14 周 | 名著推荐与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5 | 1、初步学会阅读整本书,课内外结合,读完整本书。 2、了解全书内容,熟悉、掌握其中的精彩片断。 3、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各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语文能力。 | 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不断给以指导,以引导他们达到更高的阅读层面。 | 1、摘录优美文句、段落。 2、做好读书卡片。 |
周 次 | 课 题 (或章节单元) | 教学时数 | 教学目标 | 重点难点分析 | 配合活动 | 备注 |
第 15 周 | 《苏州园林》 《都市精灵》 | 5 | 1、领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激发爱美爱国的情感。 2、理清作者的思路,能概括出文章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层次。 3、通过阅读比较说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在。 4、感悟本文语言形象、用语生动的特点。 | 1、领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2、结合现代城市污染,领会文章主旨。 | 收集资料 | |
第 16 周 | 《幽径悲剧》 《明天不封阳台》 《治水必躬亲》 写作 | 5 | 1、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意义。 2体会各篇文章所流露的对花草树木以及鸟兽鱼虫的真情,学习在记叙和说明中结合抒情和议论的写法。 | 1、明确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意义。2、能在自己的记叙文章适当地运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增强表达效果。 | 写作 | |
第 17 周 | 标点符号的修改 诵读欣赏 视听活动 | 5 | 1、积累有关介绍人与环境方面的知识。 2、开展有意义的视听活动,提高视听效果。3、培养学生专注做事的良好习惯,学会用眼用耳,抓主要内容,注意细节。 | 1、能按语段修改的要求修改他人的文章。 2、培养学生专注做事的良好习惯。 | 1、修改文章。 2、实践活动 |
周 次 | 课 题 (或章节单元) | 教学时数 | 教学目标 | 重点难点分析 | 配合活动 | 备注 |
第 18 周 | 整体感知自由读写单元 阅读方法交流学习 自由阅读及成果展示 | 5 | 1、掌握课文涉及到的一些高新科技方面的常识。 2、掌握序言的写法,能就课文的结构、语言等方面的特点作出自己的分析。 | 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 | ||
第 19 周 | 推荐阅读及成果展示 综合实践活动:走近科学 | 5 | 1、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增强爱科学、爱自然的情感。 2、开展了解、学习、展望高新科技的综合实践活动,激发科学创新意识。 | 1、以《从小就要爱科学》为例,指导阅读 2、自读成果交流评比 | 1、阅读 2、实践活动 | |
第 20 周 | 自由作文 | 5 | 明白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掌握或进一步巩固基本的阅读方法,能根据主客观需要自由阅读和写作。 | 学会自由的、有创意的表达。 | 作文 |
周 次 | 课 题 (或章节单元) | 教学时数 | 教学目标 | 重点难点分析 | 配合活动 | 备注 |
第 21 周 | 专题:汉字 | 5 | 1、了解汉字的特点,感受汉字的魅力。 2、在游戏和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与兴趣。 3、理解汉字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树立规范用字的意识。 | 汉字的起源与汉字的价值 | ||
第 22 周 | 期末复习 | 5 | 根据考试题型进行复习:着重点放在课内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修改语段、仿写、探究类习题的巩固 | 重点放在薄弱的“修改语段” | 配套练习 | |
第 23 周 | 期末复习 | 5 | 根据考试题型进行复习:三类文章阅读分析 | 重点掌握答题方法 | 配套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