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 鱼我所欲也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5

《鱼我所欲也》导学练习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鱼我所欲也》
 一作者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 解释翻译
1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4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6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7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9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1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通假字
   1、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通“向”,从前
   2、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
   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1归纳每段段意: 
第一部分(第1段):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
   第二部分:(第2段)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本性的行为。
   第一层(1-2句)从正面举例,说明义的存在。
第二层从反面举例,接受万钟这是丧失人的本性。
2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明确: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2 )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1)本文首先提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取义”,这是全章的论点。然后说明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人都有“欲生而不为苟得,恶死而有所不辟”之心,即“羞恶之心”;又从反面来说,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就会不顾礼义,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因此,重要的是,求生避患不能违背“义”的原则。  
    (2)这种“羞恶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贤者才不会丧失。为什么有些人会丧失呢?是因为他们为物欲所蔽。例如有人不食“嗟来之食”,这说明他有羞恶之心,可后来却不辩礼义而接受万钟之禄,这就是物欲使他的羞恶之心丧失了。可见,要做到“舍生取义”,就必须使自己的羞恶之心不为物欲所蔽。 
    (3)从上述内容的进展层次可以看出本文的逻辑推理十分严密;从鱼与熊掌的比方、不吃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之禄的对照,可以看出作者设喻的巧妙。 
   3 (1  )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本文除了“举例论证”外,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有力地证明了舍生取义(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一中心论点。
(2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 
    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 
    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3)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的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试找出两个这样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第(1)句意思相反,第(2)句意思相近。这些句式使行文流畅,论证严密,语气连贯,气势恢弘。
4如何评价《鱼我所欲也》一文的思想内容? 
   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人应该有舍身取义的精神,这一观点在“上下交征利”的战国时代有积极作用,对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修养也有极好的影响。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但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的根据是唯心主义的性善论,他的说理仅止于是否丧失“本心”,有明显的局限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社会公义,“利”指一己之私利,即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在当今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该作出正确的抉择。 
课《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第1段)(1 )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2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解放,为了四化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
(3 )、\\\'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
(4 )、 \\\'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
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心\\\'指什么?
   在生和义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指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6)读“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一句,列举生活中的“一个贤者”并写出他具有怎样的“心“?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6(第2段)1.请根据文章内容给第二段划分层次。
可分两层。开头至“乞人不屑也”为第一层;“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至末尾为第二层。
 (2)用“性善’’论观点解释:“行道之人…‘乞人”为什么不受呢?这说明了什么?
(恶其无礼。) (有羞恶之心,本心未泯,故宁死而不食。)
        (3) 人的本心是什么? 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什么?
舍生取义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7开放性试题
   1、我国历史上,许多人把文中的观点作为自己做人的准则,作为自己最高道德标准来追
   求。请根据你所掌握的有关知识,举一个能用本文观点来赞美的例子。
   *文天祥面对元朝高官厚禄的诱惑,不为所动(要求:举例典型,略有分析,只有人名不给分 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屠刀毫不畏惧,宁死也不出卖党组织,最后英勇牺牲;
  2、 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诗句:(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 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4、(1)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2)孟子提倡的 “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3分)
   * 我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如: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
 (3).孟子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作出怎样的选择呢? 答案示例:生死观是我们人生观重要而又集中的体现。我们虽然还不能深深体味文中所包括的丰富内涵,但我们已经明白了人是应该而且能够作出这种高尚选择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革命英雄刘胡兰等英雄人物应该成为永远激励我们的人生榜样!
(4)、孟子提倡“舍生取义”,现今注重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行为规范》中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