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七 *热爱生命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 七 *热爱生命

  • 格式:  DOC
  • 大小:  57K    6张
  • 时间:  2016-05

短文三篇《热爱生命》《人是能思想的苇草》《信条》导学案2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短文三篇》导学案(二)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
    过程与方法: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重点难点】
    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
    【学具准备和学法指导】
    学具准备: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
    学法指导: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主动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和同学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学习过程】
    1.作者简介
    (1)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在16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从他的思想和感情来看,人们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个时代出现的一位现代人。
    蒙田出身贵族,祖上是波尔多人,他早年学习拉丁文,在波尔多市念完中学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深居简出,闭门读书思考。后来,他在政府部门任职,成为波尔多市议员,并两度被选为波尔多市市长。1562年他皈依天主教;1572年在他父亲死后才开始撰写《随笔集》。
    (2)帕斯特尔(1623—1662),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
    (3)罗伯特•富尔格姆,美国当代作家、哲学家。在他的经历中,他当过干活的牛仔、民歌手、IBM公司推销员、专业画家、教区牧师、酒吧调酒师、绘画教师和父亲。他和他的妻子住在西雅图的一座船屋里。主要著作《我一躺倒,身下就起火》。
    2.文体常识 
    随笔  
    是散文中特殊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是一个新观点……  
    散文与随笔的区别:随笔主“理”,是说理的,重“讲谈”色彩,较为冷静;而散文主“情”,是抒情的,重“自白”色彩,较为热烈。随笔面向人生,咀嚼人生况味,重哲理感悟;而散文面向内心,剖露人性奥秘,重生命体验。随笔讲求“文化”品位,读之能增人智慧,令人玩味不尽;而散文崇尚“人性”深度,读之能开启性灵,使人净化灵魂。
    随笔与杂文都重说理、讲个性、富理趣,但是也有区别:首先表现在取材上,杂文取材多为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往往“小中见大”;随笔在取材上比杂文要“软”“淡”一些(多为二、三流题材),往往是“小中见趣”。其次表现在笔调上的区别,杂文“犀利”,往往寸铁杀人,“当头一击”即制强敌于死地,诚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随笔较为“闲适”,常常从容道来,温文尔雅,总不失“绅士”风度。另外还表现在语言色彩上,杂文多用“讽刺”,比较辛辣;随笔推崇“幽默”,较为惬意。 
                                       (引自刘锡庆《“随笔”随谈》)
    三、整体把握三篇文章思想内容
    1.关于《热爱生命》
    生命活动表现为日常的生活,热爱生命的最好方式是热爱生活。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表明自己热爱生活的态度:“坏日子”,飞快地“度”过去;风和日丽的时候,则“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接着,作者把“哲人”与自己对生活的不同理解和态度作比较。“哲人”消极地看待生活,仿佛生活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而自己认为“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是优越无比的,是值得称颂,富于乐趣的。从比较中可以看出,生命是否可爱,取决于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如果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不正确,“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所说的“糊涂人”正是如此。
    在文章的第三段,作者谈到生命的孪生兄弟:死亡。人们一般都害怕死亡,作者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原因是,“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因此,要不害怕死亡,就要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同时,“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所以“我们”要更加讲究生活、专注于生活。作者以自己为例,自信“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即使已经进入老年,但还是“迅速抓住时间”,“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使自己最后“剩下的”生活过得“丰盈饱满”。
    2.关于《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这是作者在瞬间进发出的思想火花。
    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从生理的层面来讲,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一口气、一滴水就能致人于死命。第二,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因为能思想,区别于顽石或者牲畜;因为能思想,比能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比囊括了人并吞没了人的宇宙高贵得多;因为能思想,人囊括了宇宙。第三,人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是道德的原则。人不能求之于空间,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总之,人的尊严在于能思想,因此人要“努力好好地思想”。
    3.关于《信条》
    文章开宗明义:“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都在幼儿园就学过。”接着,文章列出了十七条。作者认为“你需要知道的任何东西都在上边那些条条里”。这些条条是人们过正常合理生活所需要遵守的那些最基本的原则,包括个人的健康习惯,正确处理与他人关系,对生活保持热情和兴趣,承认死亡以及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等。作者进一步阐释,十七条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应用到成年,实践于家庭、社会,生活、工作之中,甚至可以用到政府行为中。最后,作者强调十七条中的一条:“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紧挨一起。”这是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团结,要互相关爱,要有集体精神。
    二、问题探究
    1、问:文章中说:“生之本质在于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明确:意思是说,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总是要死亡的,是人人所不能避免的。这句话从生命的终极归宿上来看待生命,由此引出珍惜生命的话题。
    2、问:文章中说:“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明确: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认真而充实地生活,善于享受生活中各种快乐的人就感到死而无憾,就不感到死的苦恼了。
    如果一辈子懒散拖沓,萎靡不振,不能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留有好多遗憾,临死时必然感到苦恼。
    从哲学上说,人在追求自己的生命价值时可以超越死亡。在人类的历史上,饮鸩的苏格拉底,自沉汨罗的屈原,断头台上的谭嗣同,这些著名人物都把个体的“小我”融会于人类的“大我”之中,实现了人的生命的自我超越。
    3、文章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试对这句话做一点说明。
    明确:人有一种希望,就是填充空间和时间,即希望自己占有更大的空间和时间。但与浩瀚的宇宙相比,人占有多少空间都没有用;人无法避免死,因此也占不了多长时间。人的尊严不在于填充空间和时间,而在于思想。思想有深浅高下之分,高明的、有深度的思想才能使人获得力量,体现出人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努力,显示出人的独特性和魅力,也即获得人在自然万物中的“尊严”。因此,要“努力好好地思想”,“提高自己”。
    4、文章说:“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试对这句话做一点说明。
    明确: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对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作者把“努力好好地思想”作为道德的原则,说明作者思想的高度重视。
    5、问:作者列出这些最基本的信条有什么意义?
    明确:人们常说,真理是朴素的。又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用最简明的语言表达最复杂的道理。对于应该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做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使一般人难以把握、望而生畏。作者却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且讲得机智、幽默,充满温情,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正如文章中所说,这些信条“贴近真实,清晰明了并且坚实可靠”,便于大家信心十足地去实践,并获得成功。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就说过,他之所以能得奖,原因就在于他实践了幼儿园中学到的那些基本的信条。
    三、目标检测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糊涂(tu)  称颂(chēng)  消磨光阴(mó)
    B. 乐趣(qù)  度日(dù)  虚度此生(shū)
    C. 寄托(tuò)  讲究(jiù)  稍纵即逝(shāo)
    D.弥补(mí)  短暂(zhuàn)  丰盈饱满(yíng)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赏玩    品尝    长年累月    B.枯燥    急燥    躁动不安
    C.流逝    流失    爱不释手    D.惋惜    宛转    婉言拒绝
    3.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应填写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昆剧在表演艺术上________高雅,而且优秀艺人为了________观众,常常以通俗的语言________剧本。
    A.品味    接触    润色      B.品位    接近    润饰
    C.品尝    接近    装饰      D.品格    走近    装点
    4.下列标点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度日、消磨时光的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习气。
    B.王浩大声斥责李明:“你不调查研究,就凭主观臆断,要不犯错误才怪呢?”
    C.我向往的是:明月,清风,静谧的田野,清清的溪流。
    D.省教育厅在给孙旗屯建造的纪念碑上刻着:“办学功绩,永垂青史。”八个大字。
    5.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
    B.下课之后,班上的几个“混世魔王”扔书包、弄本子、拍桌子、踢凳子,把教室搞得沸沸扬扬,乌烟瘴气。
    C.一个巴掌拍不响,巴以问题闹成今天这样的局面,主要的责任是以色列,但巴勒斯坦也有责任。
    D.两个单位有点意见,可以坐下来心平气和地交换意见,总是那么针尖对麦芒,对任何一方都没有好处。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越想增加生命的分量。
    B.一部全国性的《职业病防治法》将提交全国人大审议,有望使劳动者保护自身健康提供更有力的法律武器。
    C.中外文学大师的杰出创造无不以其对传统的广博和深刻的把握为基础的。   
    D.由于高级公务员长期在政府中担任要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超稳定系统,结成了一个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网。
    7.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①哈巴雪山位于香格里拉县东南部。
    ②远看有几分像闪着银花的皇冠,在云雾中时隐时现,虚无缥缈。
    ③由于垂直高差变化大,植物类型多样,20世纪80年代初就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④主峰高5396米.山顶终年封冰雪冻。
    ⑤山峰顶峰平缓,不像其他雪山那样孤傲,四周山峰环立主峰周围。
    四、作业布置
    1.仿照例句,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等)
    例:C形的月亮
    一个孤零零的字母
    写在墨蓝色的天幕上
    2.科学家波特尔与罗勒曾提出一种激励模式(如图)。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表述这种激励模式。(60字左右)
    五、延伸拓展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的习题。 
石缝间的生命
林希
    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或者只就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因为它们寻找不到足以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那细微的叶脉告知你生存该是多么艰难;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又自己生长出根须,只为了少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去寻找那不易被觉察到的石缝。这就是生命。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地不可遏制。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味的乳白色的浆汁,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作野菜。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茁壮。它们因山风的凶狂而不能长成高高的躯干,它们因山石的贫瘠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去光泽;只有它们的根竟似那柔韧而又强固的筋条,似那柔中有刚的藤蔓,深埋在石缝间狭隘的间隙里;它们已经不能再去做为人们作佐餐的鲜嫩的野菜,却默默地为攀登山路的人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手。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 
    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哀怜;而最为令人赞叹的,就在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雄伟苍劲,巍峨挺拔。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的面前显得苍白逊色。它们的躯干就是这样顽强地从石缝间生长出来,扭曲地、旋转地,每一寸树衣上都结着伤疤。向上,向上,向上是多么地艰难。每生长一寸都要经过几度寒暑,几度春秋。然而它们终于长成了高树,伸展开了繁茂的枝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针叶。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高山峻岭的峰巅,只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在无声地向你述说,它们的生长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拚搏。那粗如巨蟒,细如草蛇的树根,盘根错节,从一个石缝间扎进去,又从另一个石缝间钻出来,于是沿着无情的青石。它们延伸过去,像犀利的鹰爪抓住了它栖身的岩石。有时,一株松柏,它的根须竞要爬满半壁山崖,似把累累的山石用一根粗粗的缆绳紧紧地缚住.由此,它们才能迎击狂风暴雨的侵袭,它们才终于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为自己占有了一片天地。 
    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凄凄艾艾。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它又是美学的,它具有如此震慑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变得神奇辉煌。 
                                   (选自1983年9月10日《人民日报》) 
    1.“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作者为什么会对此潸然泪下?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见解。
    答:它们战胜了环境,具有震慑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
    2. “如是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地不可扼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 作者用野草艰难的生存状态来讴歌生命本能的尊贵——生命这种使自己得以延续的本能创造了奇迹,在不可能存活的地方存活了,在不可能发展的地方发展了,所以它让人敬重,所以它被尊重。(意思对即可)  点拨:抓住“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进行思考。 
    3.第三段描写石缝间松柏,详写什么?略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答:详写树干和树根,略写针叶,用意是紧扣“石缝间的生命”,突出松柏生长的艰难和生命力的顽强。                                   
    4.文章最后写道,“石缝间顽强的生命……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这句话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利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答:生物在艰苦的环境中生长,又给人精神上的力量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