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十一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 十一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 格式:  DOC
  • 大小:  53K    2张
  • 时间:  2016-05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学案练习及答案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版本 苏教版 课题《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所讲的科学知识及道理,激发探索科学知识的热情。
2、学习本文巧妙组材的写法与准确生动的语言。

学习重点
理解沙漠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能比较分析人们对沙漠现象持不同说法的根源,懂得本文要说明的科学道理。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1、作者资料简介。
竺可桢(1890—1974),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之一。主要著作有《物候学》、《竺可桢文集》、《竺可桢日记》等 。

2、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并找出文中使用的成语。



3、本文题为“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为何先写一些可怕的景象?
先选一些可怕的现象,让读者触目惊心,也激起了读者探求真相的欲望,很好的引出了下文。(过渡段)

4、课文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些现象说清楚的?
奇怪现象:魔鬼的海、鸣响的沙。
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把这些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
5、在4段中,找出描述“魔鬼的海”、“海市蜃楼”现象的语句,读一读并结合课文概括这两种现象的成因。
魔鬼的海:沙漠地面近地温度上高下低。
海市蜃楼:海面温度上低下高。
成因:都是光的折射和反射。
第5段中首句和末句在全文中各起何作用?在5段中找出描述“鸣沙”现象的语句,读一读并用自己的话解释“鸣沙”的成因。
承上启下;语句略;引用古人说的话明确认识沙漠里的奇怪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解释,从而激发热爱科学之情。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还有哪些?你能用科学道理解释吗?




(二)达标测评: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chuō(戳 )穿 chóng(崇 )拜 shè(摄 )氏度
wèi(蔚 )蓝 yǒng(涌 )出 gē(戈)壁
玄zàng( 奘 ) 海市shèn( 蜃 )楼
2、下面每个词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把正确的字改在下面的横线上。
可望而不可既 截穿 汪洋万倾
改正: 即 戳 顷
3、 请你比较一下,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成括号中的词语好不好?为什么?
(1)沙漠是这样荒凉,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上看不到(看不见)一只走兽(野兽)。
“空中”用“看不见”,“地上”用“看不到”,用词既准确又有变化。前面用“飞鸟”,后面用“走兽”与之相对,显得工整。

(2)那时既无大队骆驼带来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更(也)谈不到汽车飞机来支援,当然(所以)就十分困苦了。
“更”有递进的意思,连“大队骆驼……上来”都不可能,还谈什么“汽车飞机来支援”,所以用“更”适当些。“当然”,表示肯定,强调合乎事理或情理,没有疑问,句中用“当然”,既准确自然,又口语化。

(3)这一魔鬼的幻术(魔术)到了19世纪初叶,才被法国数学家和水利工程师孟奇所戳穿(揭露)。
“幻术”与“魔术”同义,但前面的定语是“魔鬼”,用“幻术”,读起来上口,有韵律。“戳穿” 与“揭露”义近,但“幻术”是假的,所以用戳穿显得更准确,有力。

4、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在沙漠里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一句是 递进 关系的复句。此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承上启下 。
(2)“沙高约一百米”中“约”字可否删去?为什么?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什么特点?
不能。此处沙高是大约有100米,并非准确的只有100米,用“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什么?
鸣沙的现象及成因。
(4)在“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一句中用到的说明方法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引用。有利的证实了这样的观点:世界是物质的,不存在超自然的神魔鬼怪,科学道理终将揭开一切奥秘。
(三)探究分享
学习完本课后,你对作者、字词、篇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想法,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