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四 马说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 四 马说

  • 格式:  PPT
  • 大小:  1003K    18张
  • 时间:  2016-05

《马说》ppt课件27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马说》ppt课件27《马说》ppt课件27
伯乐识马
鹿邑县第三高级中学初中部 宋乃兵
“说”: 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与看法.
是一些文人志士 对事对物有感而发,宣泄心中郁闷,托物寓意的一种体裁。“马说”即谈马、论马。
韩愈 (768~824),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任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对埋没人才强烈不满,并加以揭露和抨击。
作者与背景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积累重要词语与句子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理解文章中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所抒 发的情感。
朗读指导
1、流畅朗读:注意生字,注意断句。
2、情感朗读:注意语速,注意顿挫,注意情感。
3、朗读形式:个别朗读,小组朗读,男女朗读,集体朗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朗诵课文
zhǐ
pián
shí


shí
xiàn
dàn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朗诵课文
zhǐ
pián
shí


shí
xiàn
dàn
疏通文意
1、结合注释与工具书口头翻译。

2、教师点拨并明确个别词语的含义。

3、教师读语句,学生翻译。
故虽有名马(   )

虽有千里之能(   )

即使
虽然

一食或尽粟一石 ( )
食马者 (    )
食不饱 ( )

喂养

策之不以其道 (   )

执策而临之曰 (   )

鞭打
鞭子
不以千里称也 (    )

策之不以其道 (    )

用,凭借
按照
一词多义:
问题探究
1、文章塑造了哪三个形象?其中核心形象是
谁?请找出相关的语句并说说这些语句都写出
了伯乐、千里马与食马者哪些方面的内容?
2、文章主要写了核心形象千里马的什么内容
?那么千里马遇到了哪些不幸的遭遇?而针对每一个不幸又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问题探究
3、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作者只是在谈“马”吗?有什么写作意图?
4、说说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6、在韩愈生活的那个年代里,有千里马难遇伯乐,我们现实生活中是否还有此现象?如果自认为是千里马又没有伯乐,该怎么办?
马 说
伯 乐
千里马
食马者
千里马的
遭 遇
食马者······外见
祗辱于······称也
策之不······无马







以 马 喻 人
托 物 寓 意
意图:揭露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与昏庸。
情感: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痛惜
愤怒
嘲讽
伯 乐:识别人才、任用人才的人
千里马:人 才
食马者:愚昧昏庸的统治者
课外延伸:
伯乐相马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与教辅资料。
2、针对文章中作者的观点,结合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感言。
希望同学们:

发扬龙马精神、策马扬鞭、
马到成功!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