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二十五 皇帝的新装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 二十五 皇帝的新装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5

《皇帝的新装》教案11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授课教是:             组长签字: 
教学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美和丑、真和假、善和恶。  
2.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3.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  
4.培养复述课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 (1)学习复述课文。 (2)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  
2.难点: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2、学习复述课文。  
3、认识生活中的美和丑、真和假、善和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滑稽(ji1)陛下(bi4)头衔(xian2)骇人听闻(hai4) 钦差大臣(qin1)随声附和(he4)炫耀(xuan4) 勋章(xun1)称职(chen4)  
2.解释下面的词语:   
(l)不惜:本课指不觉得可惜,舍得。  
(2)炫耀:本课指夸耀。  
(3)称职:能够胜任所担当的职务。称:适合。  
(4)愚蠢:头脑迟钝、不灵活。  
(5)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救药:用药救活。  
(6)妥当:稳妥适当。  
(7)华丽:美丽而有光彩。  
(8)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骇:惊吓。  
(9)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毫无望J见、一味盲从。附和:跟着别人说。  
(10)勋章:一种较高等级的荣誉证章。  
3.自读课文,思考预习提示。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作者安徒生,出生在丹麦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160余篇。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等》、《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儿童文学家。  
本文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描述“新装”的似有实无,以嘲弄皇帝的愚蠢可笑,贵族阶层的阿谀逢迎和虚伪透顶。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深刻的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2.导语  
本文的体裁是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童话的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自然界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下面请看课文《皇帝的新装》。  
三、正课  
1.请按照“爱新装——做新装——穿新装——展新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讨论并归纳:  
第一段:从开头到“皇上在更衣室里。”  
第二段:从“有一天”到“并授予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  
第三段:从“第二天早上”到“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看见。”  
策四段:从“这样”到完。  
2.提问:课文怎么写皇帝爱新装的?;  
讨论并归纳:从治装费用、心思兴趣、换衣次数三个方面具体的夸张皇帝只图穿得漂亮。  
3.提问:第一段写皇帝爱新装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皇帝爱穿着的痛好,突出他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也写出皇帝上当受骗的缘由。  
4.提问:请找出第一段中关键词语,准备复述。  
讨论并归纳:“为了”、“不惜”、“既不”、“也不”、“也不”、‘滁非”、“炫耀”、“每一天每一点钟”、“都”、“总”等词。  
5.请二、三位同学复述课文,其他同学评价。  
6.提问:两个骗子用什么手段取得了皇帝的信任?  
讨论并归纳:两个骗子,自称是织工,说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这就投了皇帝爱穿着的癖好。骗子还说,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是最合皇帝心意的。因为皇帝不仅喜欢穿得漂亮,不问国家大事,而且对他的臣下也极不信任的。所以,这新装一举两得的功能,很快骗取了皇帝的信任。  
7.提问:皇帝派了诚实的老大臣去看织布,老大臣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  
讨论并归纳:他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诚实的老大臣不敢说真话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课文语句:“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8.提问:皇帝又派了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去看织布,这位诚实的官员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  
讨论并归纳:他什么东西也看不出来。这位诚实的官员不敢说真话也是为了保住他的乌纱帽。课文语句:“我并不愚蠢呀!这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9.提问:皇帝在随员陪同下亲自来看织布,他看到了什么?皇帝为什么也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  
讨论并归纳:皇帝也“什么也没有看见”。皇帝不敢说真话是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课文语句:“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10.提问:皇帝亲自来看织布,那两位诚实的官员为什么要抢先介绍?  
讨论并归纳:怕是帝责怪他们欺骗皇上,以先人为主的方法,极口称赞骗子级的衣料之美,使皇帝相信他们的汇报是真的,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乌纱帽。  
11.提问:跟着皇帝来的全体随员怎么评价骗子织的衣料?他们提出了什么建议?  
讨论并归纳:他们说:“哎呀!真是美极了!”“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他们建议皇帝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  
12.根据板书,复述“做新装”部分。其他同学评价。  
四、小结  
复述课文有三种形式:一是简要复述,抓住课文主要情节进行复述;二是详细复述,除根据课文主要情节外,还有记住一些关键词语,使复述尽量接近课文;三是创造性复述,大体技课文情节,可用自己的语言,增添生动的细节复述。课文“爱新装”比较简单,可用详细复述。“做新装”比较长,可用简单复述。  
五、板书   
皇帝的新装 治装费用:“为了”、“不惜”、“所有”  
爱新装 心思兴趣. “也不”、“也不\'、“除非”、“炫耀\' 换衣次数:“每一天每一点钟”、“都”、“总”  
(骗子的手段:”任何不称职……都看不见这衣服。”  
皇帝上当:“马上”、“马上”  
做新装 皇帝派诚实的老大臣看织布。  
皇帝派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看织布 皇帝在随员陪同下亲自看织布   
六、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三1、2、3题。  
2.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代化设计   
(-)看下面句子的含义写出词语:   
1.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_ 2.使人听了非常震惊。_ 3.形容毫无主见,一味盲从。_ 4.忙着做各种事情。_   
(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拼音: 1.称赞()称职()称杆()  
Achen4 B.cheng1 C.cheng4  
2.差使)差错()差不多()参差()  
Acha1 B.cha4 C.chai1 D.ci  
3.走着()高着()着急()着眼( )  
Azhao1 B.zhao2 C.zhuo2 D.zhe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句后的括号里。  
1.他即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  ) 2除非为了去眩妖一下他的新衣服。(   ) 3.他就到那两个狡滑的骗子那里。(   ) 4.皇帝锡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2.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 
教学过程: 
一、预习 阅读课文,准备复述“穿新装”、“展新装”两段。  
二、导人。。  
上节课,我们已经复述了“爱新装”、“做新装”两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复述“穿新装”、“展新装”两段。  
三、正课   
1.提问:两个骗子为什么要装模做样赶夜工?  
讨论并归纳:因为他们要赶制新衣,让皇帝穿着参加游行大典。  
2.提问:课文怎样写两个骗子献上新衣的?  
讨论并归纳:用动作描写“各举起一只手”;用语言描写,用比喻夸新衣的优点。  
3.提问:皇帝穿衣时,明明没有穿东西,为什么要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  
讨论并归纳:写皇帝穿衣时的丑态,来表现皇帝自欺欺人。  
4.提问:大家为什么都称赞新衣?  
讨论并归纳:写出他们的阿谀奉承,自欺欺人。  
5.请几个学生复述“穿新装”一段。其他同学评价。  
6.提问:皇帝穿着“新装”开始游行,老百姓为什么不敢说真话?  
讨论并归纳:怕招来杀身之祸或怕别人知道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7.提问:小孩子为什么敢于说真话?  
讨论并归纳:小孩子天真烂漫,无私无畏。  
8.提问:皇帝听到老百姓的真话,为什么有点儿发抖?又为什么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讨论并归纳:皇帝听到老百姓的真话,意识到自己受骗出丑,感到恐慌。但他为了掩饰自己的恐慌,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9.请几个学生复述“展新装”一段。其他同学评价。  
10提问: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课文找出语句来分析。  
讨论并归纳: (1)昏庸无能,骄奢淫逸。从开头治装费用、心思兴趣、换衣次数三个方面写出皇帝爱穿着的癖好。  
(2)愚蠢透项。从被两个骗子投其所好,上当受骗可以看出。  
(3)自欺欺人。皇帝明明没有看到衣料,但怕别人说他不够资格当皇帝,便极口称赞骗子织的衣料,并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封他们为爵士,授予他们勋章。穿新装的时候,明明什么也没穿,还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4)虚伪昏庸。在参加游行大典时,他听到老百姓说了真话,十分恐慌。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来掩饰自己。  
11.提问:那些大臣们又是些什么样的人,从课文找出语句来分析。  
讨论并归纳:大臣们都是些虚伪狡诈、自欺欺人的人。他们明明看不见衣料,却极大称赞布料的美,并抢着向皇帝介绍衣料如何美。称赞皇帝的新装多么合身,多么好看,多么贵重。  
12.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访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讨论并归纳:讽刺了封建统治阶段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无情鞭答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13.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课文中的皇帝、大臣、骗子的行为都极其荒唐可笑的。皇帝光着身子试穿新衣,赤身露体的在大街上游行都是极度夸张的,你认为现实中有没有这种情况?  
讨论并归纳:童话是生活的反映。是有其真实基础的,在封建时代,什么荒唐可笑的现象都有。昏君确是穷奢极欲,荒唐可笑;大臣们也都明哲保身,自欺欺人,阿谀逢承,被愚弄被压迫的老百姓也总是胆小怕事,人云亦云。而骗子们总是善于投机钻营,欺骗有术,而敢说真话的人往往反而倒霉。因此,说假话成风,荒唐可笑的现象也就有可能发生。  
14.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要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也可以表演课本剧) 四、小结 本文以“新装”为线索,描写一个愚蠢的皇帝上了骗子的当,赤身裸体参加游行大典的故事,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无情鞭答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文章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五、板书穿新装骗子加班骗子献衣皇帝穿衣大家吹捧展新装老自姓不敢说真话一个小孩说了真话所有的百姓都说真话皇帝心里很恐慌   
六、作业 1.课后练习第二、三4、四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们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令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I”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皇上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说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l.这段文字选自*体裁是——作者____是_____国家著名的儿童文学家。  
2“‘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最后叫了出来”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A.表现小孩天真,无私无畏,敢说真话。  
B.表现小孩子机智勇敢。  
C.表现小孩子胆子大,不怕别人说他愚蠢。  
D.表现小孩子看出皇帝的愚蠢。  
3.“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天真”的原义和在文中的意思是:() A.性格活泼、浪漫。表示小孩纯朴的特点。  
B.心地单纯,性情率真。表示小孩未受污染,能有勇气讲真话。  
C.性格开朗,谈吐自然。表示小孩爸爸对孩子的夸奖。  
D.心地单纯,性格直率。表示小孩爸爸对孩子不懂事的掩饰。  
4.文中画线的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是:() A.外貌描写几语言描写C.行动描写外心理描写 5.对“有一个小孩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一句的正确理解是: ()A.出于种种原因大家不敢说真话,只好借小孩之口来表达。  
B.赞赏小孩有勇气,敢于说出别人不敢说的真话来。  
C.责备小孩不懂事,不该说皇帝的坏话。  
D.嘲笑小孩太愚蠢,竟说出这样的荒唐话。  
6.皇帝上当受骗最主要的原因是:()A.皇帝生活奢侈,一心想得到漂亮的新衣。  
B.皇帝追求虚荣,愚蠢透项。  
C.骗子的计策正中封建统治者的要害。  
D.皇帝身边的大臣对皇帝阿谈奉承,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