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以虫治虫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 以虫治虫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5

《以虫治虫》学案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以虫治虫》学案
知识目标:
1.掌握课文中重点字字音,如:“蝎”、“喙”、“钳”、“穰”、“傍”等; 
2.掌握课文中的常见文言文实词词义,如:“岁”、 “穰”等。 
3.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如:“之”、“具”、“以”等。 
能力目标:
欣赏课文简练的语言风格。学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简短的科技片断。 
德育目标:
通过对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的了解,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兴趣。了解身边的科技发展情况,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在班级中形成浓厚的科学氛围。 
学习重点:1.识记文中重要实词的意义。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写作手法
学习难点:宋代的科学成就对我们的启发了解生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科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下面的对联中隐含了一个科学家的名字及其代表作品,细心的你,发现了吗?
沈酣于东海西湖南州北国之游梦里溪山尤壮丽;括囊乎天象地质人文物理之学笔端谈论自纵横。
学生: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1.沈括,北宋        。字      ,杭州钱塘人,他博学多闻,于天文.地理.律历.音乐.医药等多有成就。他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                         ”。
2.《梦溪笔谈》,共      卷。分故事、辨证、象数、等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地理等。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                                        这部书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
三、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注音并组词
喙(    )其喙有钳           穰(     )岁以大穰       
缘(    )缘故              壤(     )土壤           
〔及时检测〕          请选择正确的读音(  
狗蝎       A.xiē        B.jiē        C.hē         (    
其喙       A.yuán       B.huì        C.jěi        (    
大穰       A.xiāng      B.ráng       C.rǎng       (    
2.需要注意的词语
以 ——①以钳搏之:用。          ②岁以大穰:以,因。
之——①土人谓之“傍不肯”:代词,代子方虫的“天敌”。
②方为秋田之害:的  
③以钳搏之:代词,指“子方虫”。      ④其虫旧曾有之:语气助词,无实意。 
其——
①其虫旧曾有之:这样,这种。                                  
②其喙有钳:代词,它的。 
〔及时检测〕            解释加点词语
(1)方为秋田之害:________________   (2)千万蔽地:________________
(3)悉为两段:____________________   (4) 岁以大穰:________________
(5)旬日子方皆尽:                
3.请你说出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讲述故事内容。
 要求:1.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表述流畅。
     2.故事情节完整.准确。
     3.可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想象。
评点的角度:
        1.情节的讲述是否清晰.流畅
        2.讲述的情节哪些是课文中提到的,哪些是通过想象加上去的。
        3.课文中提到的情节讲述是否正确,尤其是一些文言词语的意义理解是否恰当。
        4.根据文章内容,评价想象部分的合理性。 
 
四、细读课文
1.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一)《以虫治虫》,全文分三层。
第一层(第   句),文章首先                                               
第二层(第    句),写                                                          
第三层(第    句),说明                                                                 
2. 需要分析的重点语句
句例1: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分析:                                                                                  
句例2: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分析:                                                                                  
                                                                                           
〔及时检测〕翻译下列各句
(1)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
                                                                                                       
(2)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3.找出文中有关子方虫、傍不肯的文字,比较一下,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点?
                                                                                          
 
                                                                                           
五、拓展延伸
1.用自己的话说说“傍不肯”这种虫子的形状和消灭子方虫的方法,你还能想到生物防治害虫方面的其他例子吗?
2.沈括撰写的《梦溪笔谈》,有总结科学成就的目的。而本文只叙述了农耕中的一件小事,似乎很难看出其中有人类科学研究的功绩。那他把这样一件小事记入《梦溪笔谈》,究竟想告诉人们什么呢?编者从该书众多辉煌的科学成就中选这一篇入教材,又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六、教师和学生小结
教师:科学为我们打开了探索神秘世界的大门。而科学本身也不是神秘的,它不仅仅属于科学家,也属于所有的有心人。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有严谨的态度,进行细心的观察,你就会有许多收获。你也许也能向伟大的科学家一样改变世界
学生:写出你的收获
                                                                                          
                                                                                         
七、 拓展阅读·点击中考
1.文学常识:
《梦溪笔谈》共(     )卷,内容涉及(     )、(     )、(     )等。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     )时期的科学成就。作者(     ),字(     ),浙江钱塘人,是(     )家、(     )家。

2.阅读文言文《禹门大蛇》,回答问题。(湖北省鄂州市2003年中考题)
禹门大蛇
(明)薛渲
有大蛇,穴禹门(地名,山西河津,古龙门所在地)下岩石中,常束尾崖树颠,垂首于河,伺食鱼鳖之类,已而复上入穴,如是者累年。一日,复下食于河,遂不即起;但尾束树端,牢不可脱。每其身一上下,则树为之起伏,如弓张弛状。久之,树枝披折,蛇堕(duò)水中。数日,蛇浮,死水之漩隈(隈,wēi,山、水等弯曲的地方)。
(1)①用现代汉语写出“穴禹门下岩石中”一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线标出下列句子中加横线部分的停顿之处(每句限标一处)。
树为之起伏,如 弓 张 弛 状。蛇浮,死水 之漩隈
(2)问题回答:蛇堕入水中之前“每其身一上下,则树为之起伏”的原因是什么?把你认为最有可能的一种原因写在下面,并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回顾:翻译全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