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十九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 十九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 格式:  PPT
  • 大小:  949K    40张
  • 时间:  2016-05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ppt课件(40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ppt课件(40页)《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ppt课件(40页)《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ppt课件(40页)
问题:一个桌面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4-1=3
4-1=4
4-1=5
由于背景的不同,考虑问题角度的
变化,知识积累的差异等原因,
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能举出
这样的例子吗?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美国﹚罗迦·费·因格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掌握议论文的一般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找到本文论述的论点。
过程方法能力目标: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围绕中心阐述自己的观点。
预习检测
一、给重点字注音。
汲取(  )
根深蒂固(   )  
孜孜不倦(   )   
锲而不舍(   )
二、解 词
汲取:
推敲: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锲而不舍:
不言而喻:
一事无成:

汲取:吸取。汲,从下往上打水。
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二、解 词
关于“锲而不舍”的出处: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锲:雕刻 镂:雕刻)
关于“推敲”的典故:
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做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刘公嘉话》)。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三、理清课文思路

从下列图形中,找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来.
A
B
C
D
(l )答A。 因为A是惟一没有角的图形。
理 由:
(2)答B。 因为B是惟一一个仅由直线构成的图形。
(3)答C 。因为非对称性图形只有C一个。
(4)答D。因为D是惟一个由直线与曲线构成的图形。
探究活动一
1.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是哪一句?
2、作者是如何提出观点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Home
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很重要。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由对四个图形分类的不同答案引出,这样显得更加生动形象,而且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思考:“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什么?(尽量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因为:
1、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2、情况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变化。
3、如果认为答案是唯一的,找到答案就会止步不前。
思考:“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1、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2、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思考:“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 (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一、创造性的思维需要哪些必需的因素。
A、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
b、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C、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引证法
例证法
围绕“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一观点,作者阐述了哪几个问题。
二、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引证法、例证法
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是什么?
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Home
合作学习二
a.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b.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 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c.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Home
合作学习三
作者是如何总结的?
怎样才能成为有创造性的人?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提出问题:数学问题→
2、分析问题:探求第二种答案有赖于创造性思维
3、解决问题:
a.
b.
c.
a.缺乏的人:
b.拥有的人: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提出问题:数学问题→生活问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2、分析问题:探求第二种答案有赖于创造性思维
3、解决问题: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关键要具备三个要素。
必需要素
区分根据
a. 渊博的知识
b. 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c. 持之以恒的毅力
a.缺乏的人:自我压制
b.拥有的人:留意细小的想法,并相信自己
四、本文用了哪些论证方?

请用以下格式说说:
文中用( )有力的证明了( )。
它的作用有:①提醒注意,引发思考,②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起波澜;③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
五、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所有的设问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探究活动四
课文的标题是否就是中心
论点,为什么?
关于论点
论点的特点:①正确②鲜明
归纳论点的方法:1、标题 2、文章开头 3、结尾
4、中间: ①通过归纳总结论据的共同点来推断出论点
②总结性的词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见;我认为;总之……) ③先找出文章的论题,然后依据论题在文中找出反复出现的类似的论断性的话,合并同类项,最后归纳。 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拓展延伸
有人认为创造力只是属于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等少数人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学了本文后,你觉得如何才能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寄语:
爱因斯坦说:“全民族创造性思维的自由发挥将决定着国家未来的繁荣昌盛。”相信大家能做一个21世纪富有创造性思维的人。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陶行知
下列算式成立吗?
1、1+1=24
2、3+3=2
3、9+3=1
4、30+30=1
5、8+16=1
这些算式,在一般情况下,是不成立的,可是我们换一个方式来计算,它就成立了。
(1年+1年=24个月)
(3个月+3个月=2个季度)
(9个月+3个月=1年)
(30分钟+30分钟=1小时)
(8小时+16小时=1天)
以上这些答案都是正确的
一把锯子 + 一片森林 = 一片荒漠…
一支笔 + 一张纸 = 一幅画、一首诗、一首歌、一个世界…
一个李白+ 一壶酒 = 诗百篇
1+1=?
小鸡 为什么过马路?
唐僧说:等你明白了舍生取义,自然会和这只鸡一起去过马路的 。
欧阳修:小鸡之意不在马路,在乎山水之间也。
钱钟书:马路这边的鸡想跑过去,马路那边的鸡想走过来——
爱因斯坦:究竟是鸡过马路,还是马路过鸡,取决于你的参考坐标。
达尔文:鸡不再栖居在树上之后,这是合理的进化方向。
拿破仑:不想过马路的鸡不是好鸡。
体育老师:这只鸡在减肥。
数学老师:
鸡是想证明直线的距离比曲线短。
看一看:图中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