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十六 济南的冬天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 十六 济南的冬天

  • 格式:  DOC
  • 大小:  54K    6张
  • 时间:  2016-05

《济南的冬天》教案25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自然、热爱自然、感悟自然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2、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资料,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篇导游词。  3、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投影一)  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大家知道日本第一个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是谁吗?对,是川端康成。1969年的一天,日本的许多知名人士都在为川端康成庆祝他的成功,包括许多外国使节,只有一位瑞典大使走道川端康成面前没有说祝贺的话,而是说,“你知道吗,这次得奖的本不应该是你,是一位中国作家,只可惜他已去世,而这个奖项只颁给健在的作家。”大家想知道是谁吗?对,他就是我们的老舍先生。他的语言很独到洗练却又韵味无穷。老舍曾经在山东济南和青岛生活过,写出了大量的文章。现在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别样的“济南的冬天”吧。 (板书课题,济南两字写大,突出一下) (投影二三幅) 作者简介: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老舍的资料 (投影四幅) 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与〈春〉比较阅读) 1、分段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投影五幅)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2、把握课文字词(投影六七幅)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济南( ) 伦敦( ) 镶上( ) 奇迹( )
宽敞( ) 看护( ) 贮蓄( ) 水藻( )
澄清( ) 髻儿(
解词:
⑴响亮: ⑵温晴: ⑶出奇: ⑷安适:
⑸慈善: ⑹镶: ⑺贮蓄: ⑻澄清:
⑼空灵:
如果用画来比喻《春》和《济南的冬天》,那么《春》象什么画?而《济南的冬天》又是一幅什么画? 学生讨论体会明确:《春》象油画,象一位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在诉说对春的喜爱赞美。而《济南的冬天》象一幅水墨画,又象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在给我们讲故事。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第八幅)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用了什么写法?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投影九幅)把握思路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b.c.d.略)  a.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学生思考明确:温晴:  对比:北平(大风) 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e.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4、学生互相质疑问难,然后归纳本课所学内容。 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自己选自己喜欢的语句段落朗读体会对济南的冬天的的喜欢之情。 教师小结:本文随着老舍先生欣赏了济南冬天的美欣赏了一幅幅水墨画,就象听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在给我们讲故事。不愧是人民的语言艺术大师。课下希望同学们多读老舍的文章,再次体会老舍的语言独特之处。 作业: 基础作业:在摘抄本上摘抄优美的语句。 拓展作业:课下搜集老舍的文章,阅读品味其语言特色 预习作业: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品味赏析“妙”在何处? 重点品读:第3小节和第5小节,体会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语言。 第二课时 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体会了老舍先生的语言特色,从总体上欣赏了一幅幅水墨画,这节课我们共同合作看看这些画“妙”在何处。 研读赏析  研读第2—5小节: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学生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后,找出自己组喜欢的图来谈喜欢的理由)  [明确]  a.小山摇篮图——温静;雪后初晴图——秀美;空灵水晶图—一绿、活。水色——绿。  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c.学生讨论找图谈感受。 合作探究 谈完感受后,每个小组就自己组喜欢的图来探究为什么写的好,写的妙? 每个小组的发言人把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或疑惑告知大家 阳光朗照图 1、小组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雪后初晴图 1、小组朗读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2、“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学生抓住“妙” 字讨论并归纳: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  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  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 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这段文字为什么写雪后的山景这么“妙”?       讨论并归纳:运用修辞。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雪后远山图 小组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空灵水晶图 小组读第5自然段,讨论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1、讨论并归纳:       (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2、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讨论并归纳: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研读思考 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最后满含深情的道出了“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虽没赞美济南,但作者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学生互相质疑问难,教师归纳本课所学。 拓展延伸 我们共同体会了《济南的冬天》的魅力所在,学习了写景方法,我们青岛的夏天最美,最有魅力的季节,能否抓住青岛的夏天的特征,来写〈青岛的夏〉。 学生共同讨论青岛的夏天的特征,抓住最能体现青岛夏的特征的景物来写。 教师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作业 1、 基础作业:“读一读,写一写”生字,注解中的词语。 2、 拓展作业:写青岛的夏天,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 3、预习作业: 预习《秋天》,熟读,体会诗中的感情。 课后记 学生对《春》的印象很深,刚学完,正好借此热身,《春》象油画,象一位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在诉说对春的喜爱赞美。而《济南的冬天》象一幅水墨画,又象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在给我们讲故事。用《春》的方法来教冬天,也可以,要让学生自己去体味其中之美。先在总体上把握文章,学生明白老舍先生画的是一幅画。先画山,有远景近景,有阳光朗照下的山,有薄雪覆盖的山,还有城外的远山。最后一幅空灵水晶图,把整个济南的景色都画出来了。让学生体会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