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十四 春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 十四 春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5

《春》《济南的冬天》教案及练习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春》《济南的冬天》 


二. 教学重难点: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③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春》 

一、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热爱春、赞美春的感情作为线索,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 

  

二、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 

  1、读准字音: 

rùn  yùn  niàng  wǎn     yùn   suō     lì 

朗 润     酝     酿       宛 转   黄 晕    披 蓑   斗 笠 

       hè    liáo     sǒu    chēng 

应 和     嘹 亮     抖擞       撑  起  

  2、掌握多音字和形近字: 

    ①薄:báo薄饼;bó浅薄;bò薄荷; ②晕:yùn晕车;yūn头晕; 

    ③散:sǎn散漫;sàn散会;④;混:hùn混合;hún混水摸鱼; 

⑤撩:liáo撩拨;liāo撩起 

liáo嘹亮、liáo缭乱 

3、掌握词义: 

   欣欣然、朗润、酝酿、繁花、呼朋引伴、卖弄、宛转、黄晕、烘托、和平、舒活、花枝招展 

(补充注释) 

应和:回答或随声附和。 

抖擞:振作,振奋。 

  

三、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盼望春天。第二部分(第2-7段):描绘春天; 

第三部分(第8-10段):赞颂春天。 

  2、文中具体描绘哪五幅春景图? 

  3、具体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受? 

  

四、研读与赏析: 

(一)盼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提示:“盼望着,盼望着”。“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为什么用两个“盼望着”? 

提示:反复的修辞,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二)绘春 

  1、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中的“一切”说明什么? 

    提示:没有一个例外。 

  2、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 

提示:山、水、太阳的脸。朗润:明朗,润泽。“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 

  3、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用得特别好?  

    提示:“偷偷”“钻”写情态。“嫩”写质地。“绿”写颜色。“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范围。“软绵绵”写姿态。  

  4、为什么要写“坐着,躺着,……捉几回迷藏”? 

  5、第4节段写出春花的什么特点?  

提示:本段为了突出春花的特点,先后写了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联想到果实累累。下面写蜂飞蝶舞,也是衬托花儿的繁茂,花儿的香甜;野花“遍地是”,表明数量多,“杂样儿”,表明种类多。“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描绘了阳光下野花闪闪烁烁,惹人喜爱的景状。 

  6、作者是怎样将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美妙感人的?  

    提示:多种感官——嗅觉、听觉、触觉、视觉。 

  7、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 

提示:“细”和“密”。 

  8、“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为什么要这样写春雨? 

提示:这是春雨迷蒙时特有的景状,作者观察细致,整个空间弥漫着牛毛、花针、细丝一般的春雨,远望去,屋顶上像有一层薄烟,而且是“笼”着,一个“笼”字,非常传神地显示出细雨朦胧的美感。 

  9、第2到6节着重写景,第7节着重写人。寥寥几笔,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 

  10、“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应该怎样理解? 

提示:这里的“工夫”是指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做好许多事情,告诉人们应当珍惜时间,奋发向上。 

  11、迎春图与其它四幅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示:四幅春景图很好地衬托了迎春图,为写迎春图作铺垫。 

  

(三)赞春 

  1、赞美了“春”的什么特点? 

  2、“赞春”段共有几句话?这几句话能颠倒吗? 

  3、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来赞美春天的? 

  

五、写作特点: 

  1、观察细致,并用准确的词语来表现春天景物的特征。 

  2、大量运用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来表现景物特征,抒发内心感受。 

  3、结构严谨,层次井然,思路清晰。 

  

《济南的冬天》 

一、作者简介: 

老舍(1899一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收在《老舍文集》里。他的作品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本文约写于1930—1931年间,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 

  

二、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 

  1、读准字音: 

   jǐ     jì  chéng    zǎo  xiāng    jī    zhù      dūn 

济南   发髻     澄  清   水 藻    镶  边   肌 肤    贮 存     伦敦 

2、掌握多音字和形近字: 

    ①济:jǐ济济一堂;jì周济;   ②澄:chéng澄清;dèng澄水; 

③圈:quān圆圈;juàn猪圈;juān圈起; 

    发髻(jì)、两鬓(bìn) 

3、掌握词义: 

响晴、响亮、准保、绿萍、澄清、空灵 

  

三、整体感知 

1、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 

第二部分(2段—6段)具体写济南冬天的山水景物。 

2、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温晴。 

3、用了什么写法? 

对比:北平(大风)、济南(无风声);伦敦(无日)、济南(响晴);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4、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2—5段)  

    提示: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 

  

四、美句欣赏: 

1、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感情?   

    提示:浸透着老舍的喜爱、赞美之情。 

  2、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作者对济南的赞美之情? 

  3、文中主要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试举例说明。 

    比喻、拟人。如:“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地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五、比较阅读——比较《春》和《济南的冬天》的异同。   

    同:抓住特征,安排较好的顺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营造了意境,景情交融。  

异:《春》还从多种角度来描写,另描写的内容不同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匆匆 

朱自清 

    ①燕子去了,有再      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      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      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②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③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④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⑤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 选出恰当的词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 

A. 开             B. 青             C. 来 

  

2. 读第②自然段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2)“泪潸潸”中“潸”的读音是(  ),意思是______  _____。 

(3)“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 概括第③自然段的内容是什么? 

  

4.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是对_________________的精彩描写。(2分) 

  

5. 第④自然段运用的修辞方法有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 归纳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 

  

(二)雾 

茅盾 

①雾遮没了正对着后窗的一带山峰。  

②我还不知道这些山峰叫什么名儿。我来此的第一夜就看见那最高的一座山的顶巅像钻石装成的宝冕似的灯火。那时我的房里还没有电灯,每天晚上在暗中默坐,凝望这半空的一片光明,使我记起了儿时所读的童话。实在的呢,这排列得很整齐的依稀分为三层的火球,衬着黑黝黝的山峰的背景,无论如何,是会引起非人间的缥缈的思想的。  

③但在白天看来,却就平凡得很。并排的五六个山峰,差不多高低,就只最西的一峰戴着一簇房子,其余的仅只有树;中间最大的一峰竟还有濯濯的一大块,像是癞子头上的疮疤。  

④现在那照例的晨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稍远的电线杆也躲得毫无影踪。  

⑤渐渐地,太阳光从浓雾中钻出来了。那也是可怜的太阳呢!光是那样的淡弱。随后它也躲开,让白茫茫的浓雾吞噬了一切,包围了大地。  

⑥我自然也讨厌寒风和冰雪。但比较起来,我是宁愿后者呵!寒风和冰雪的天气能够杀人,但也刺激人们活动起来奋斗。雾,雾呀,只使你苦闷,使你颓唐阑珊(注:“阑珊”一词在这里的意思与“颓唐”相近),像陷在烂泥淖中,满心想挣扎,可是无从着力呢!  

⑦傍午的时候,雾变成了牛毛雨,像帘子似的老是挂在窗前。两三丈以外,便只见一片烟云——依然遮抹一切,只不是雾样的罢了。没有风。门前池中的残荷梗时时忽然急剧地动摇起来,接着便有红鲤鱼的活泼泼地跳跃划破了死一样平静的水面。  

⑧我不知道红鲤鱼的轨外行动是不是为了不堪沉闷的压迫?而我呢,既然没有杲杲的太阳,便宁愿有疾风大雨,很不耐这愁雾的后身的牛毛雨老是像帘子一样挂在窗前。  

  

1. 联系语境,文中加点词“濯濯”的意思是__              __  

  

2. 从时间的推移和雾的形态变化上看,本文可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第_   _段。  

  

3. “我诅咒这抹煞一切的雾!”是从原文中抽出的,如果要放回原文,它的位置应当是(    )  

A. ④段与⑤段之间            B. ⑤段与⑥段之间  

C. ⑥段与⑦段之间            D. ⑦段与⑧段之间 

  

4. 从总体上看,本文最主要的写法是:      情      景。  

  

5. 本文描写雾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以物衬物,文章前半部分写(     )、(     )、(      )、(       ),意在衬托雾;二是用□□的写法,以寒风和冰雪进一步刻画雾。  

  

6. 本文先从视觉角度描写雾的特点,这个特点是:___     _____;又从主观感受上描写雾的特点,这个特点是:_          __ 。 

  

7. 本文抒情的基调低沉但并不消沉,文中多处透露出作者这种“并不消沉”的情感,例如:第②段,通过写              ,抒发了               的感情;第⑥段,通过写             ,抒发了                的感情;第⑦段,通过写                  ,抒发了                 的感情。  

  

8. 综观全文,联系时代背景,文中“浓雾弥漫”的景象象征什么?请简答。  




【试题答案】 

(一)《匆匆》 

1. C B A 

  2. (1)因为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2)shān 眼泪不断地流下 

    (3)对逃去如飞的日子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和无奈。 

  3. 描写时间是怎样匆匆流逝的。 

  4. 流逝的日子、时光 

  5. 设问、反问、比喻 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时光的流逝、生命短暂的叹惋之情 

  6. 本文通过作者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叹惋和思考,激励人们要热爱生命、珍惜时间、努力上进。 

(二)《雾》 

1. “光秃秃”或“不长草木”。  

2. ⑥ 

3. B 

4. 寓(寄)于 

5. 山峰、电线杆、太阳(阳光)、大地;对比 

6. “遮没(抹)一切”或“吞噬一切”、“抹煞一切”;“使人(令人)沉闷颓唐”或“使你颓唐阑珊” 

7. 黑暗中的灯火不满现实;向往光明(有“向往光明”之意即可);宁要寒风和冰雪不愿颓唐;渴望奋斗(有“渴望奋斗”之意即可);红鲤鱼的跳跃;不堪沉闷、要奋起抗争(有“不堪沉闷”之意即可)。 

8. 大革命失败后(或革命低潮时期),那种使人看不清形势,找不到方向的沉闷的社会氛围(状况)。(指出背景,点出“沉闷”之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