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十四 春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 十四 春

  • 格式:  PPT
  • 大小:  1.5M    18张
  • 时间:  2016-05

朱自清《春》ppt课件(18页)2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朱自清《春》ppt课件(18页)2朱自清《春》ppt课件(18页)2


桥头一中 郭桃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诵读中体会其美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课文的意境,陶醉于春之美
学习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把握关键句的提纲挈领,理清思路。
《春》的语言精美,生动,朴实鲜活,意味隽永,我们将品味文中动词的运用,句式的变化,口语的穿插…这些都是很有味道的。
积累课文中你认为优美的句子,并背诵 全文。
走近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1、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读准字音。
3、注意朗读节奏。
4、区分轻重音。
5、有感情的朗读。
朗读要领
朗润( ) 酝酿( )( ) 卖弄

宛转( ) 嘹( )亮 应和( )

黄晕( ) 烘托 静默 舒活 欣欣然

繁花嫩叶 呼朋引伴 抖擞( )精神

花枝招展 披蓑( )戴笠( ) 薄( )烟
 

涨( )起来  散( )在草丛里
检查自读效果
rùn
niàng
zhuǎn
liáo

yùn
dǒu sǒu
suō

bó
yù n
shǎ ng
sǎn
梳理课文层次
思考:文章分为几部分?(结合旁批)
第二部分描画了几幅图画?
思考:
为什么作者连用两个“盼望着”?两个“了”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盼春
思考:

总绘春天
(2)找出哪些词表现了万物苏醒的情态?运用了什么手法?
(1)这节写的什么?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思考:
2.这一节抓住了春草的什特征来写的?春草招来了许多人,这里作者写了一系列人得动作,有哪些呢?从这些动作可判断来草地上的人是什么人呢?
春草图
1.春天来了,草从土里生长出来,作者为什么要用“偷偷”、“钻”来形容呢?“嫩嫩”、“绿绿”又写出了什么?
春花图
(3)本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4)作者如何全方位描写春花的?

从树上→花下→遍地 (高低结合)
从眼前花争春→想象联想结果实 (虚实结合)
从花色→花味 (色味结合)
像星星一样眨 ,暗写太阳和风。 (明暗结合)
(1)本段作者抓住了春花的什么特征来写的?
(2)作者写蝴蝶、蜜蜂有什么作用?
想一想
想一想:
春风图
(1)春风有什么特点?
(2)作者怎样描绘春风的?有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
(3)作者从哪些感觉来写春风的?
和煦、清新、和悦
先以“吹面不寒杨柳风”引起对春风气韵神情的描写,接着写春风的味道,最后写春风中的乐音。“吹面不寒”、“像母亲的手”、“混着青草味”、“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呼朋引伴”牧童的短笛“成天嘹亮地响着”
想一想:
春雨图
(1)作者抓住了春雨的特点:多、细、密、亮和轻盈来描写,你能找出对应的句子吗?
(2)如何写春雨的?
由静景→动态 由物→人 由近→远
“斜织”写出了在春风中雨细密的落下的情形,“逼”写出了雨中小草鲜亮清新的特点。
(3)说说“斜织”和“逼”两个词用的怎么好?
想一想:
迎春图
(1)作者怎样描绘迎春图的?
(2)有哪些词表现了人们喜悦的心情?
(3)“‘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春天激励着人们把握时机、奋发向上、辛勤劳作,也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创造美好家园的思想感情。
说一说:
1.为什么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
2.为什么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
3.为什么又比作“健壮的青年”?
突出春天的“新”和她给人带来的新希望。
突出春天的“美”,她装扮了大自然,美化了人间。
突出春天强大的生命“力”,像小伙子一样有青春的活力,它是向上的,前进的。
探讨主旨
本文描绘了生机勃勃、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象,歌颂了春天的活力,抒发了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激励人们珍惜春光,奋发向上,去创造美好的明天。
达标练习题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 ]着一层薄烟。
1、[ ]中应填入的词语是 —— 。
2、杜甫《春夜喜雨》中有两句诗也是描写春雨的,这两句诗是————————————————————————— 。
3、“像花针”一句写出了春雨的特点是——
A、闪烁 B、连绵 C、密集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A
作业设计
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直至背下来,并细心品味课文中描绘的江南春景。
小组合作完成课后练习第二、第三题。
Bye-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