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十二 本命年的回想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 十二 本命年的回想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5

《本命年的回想》教案5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本命年的回想》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的文化背景,了解春节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2.欣赏作品展现的优美画面,体会作者的美好情思
3.欣赏作品独特的语言风格,体会其中浓郁的乡土气息。
4.通过学生自己过年时的亲身感受与作者的感受的对比,他们能体会到春节的变化与传统民俗的魅力。
教学思路设计:
学生学习以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为主;教师辅以提问引导、讲解评价,串联全课教学。
教学情境设计:
教室营造出过节的气氛,体现课文特定的民俗色彩。教学课件的制作也以喜庆、欢快的背景、音乐加以烘托,让学生在富有“年味儿”的环境中学习、感悟。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生字词。
2.已朗读过课文,挑选课文中的一个片段写诵读脚本。
3.搜集有关春节的资料。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检查、落实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分析第4自然段的结构。
 
教师活动
技能
要素
学生活动
导入教学
淡化上课情境,营造特定氛围。
利用课前两分钟时间,播放一个关于春节的幻灯片。取消“上课——起立”的形式,让学生自觉进入氛围。
2.“观看了幻灯片,大家想到了什么?”
3.“大家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
 
4.提问外地的同学:“你们的春节是怎样过的?”
5.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入本课教学。
 
展示投影造境
 
提问
 
提问
 
拓展
 
引导
 
观看幻灯片
 
 
 
过年、春节
 
学生根据经历,谈出不同的感受与原因。
学生根据经历,谈谈其他地区是怎样过春节的。
整体感知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解题:本命年
2.简介作者及其创作风格。
3.检查字词
本课要求掌握的字词主要有:
识记:浓郁簸箕穿梭子门
秫秸阖家鬼祟篱笆
玉米儿疙瘩鬏舍嚼
理解与运用:阖家鬼祟赏心悦目
 
4.初读课文
布置思考题:
a.“课文从什么地方开始回想的?从什么地方结束回想的?”
b.“回想的过年的特点是什么?”
 
 
 
 
讲解
 
 
小组合作学习
 
 
 
 
 
 
请本命年的同学解释
 
 
 
分小组讨论完成关于字词的练习题。每小组选出一人负责回答老师的提问,组内其他成员可做补充。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分析课文开头
明确:第3自然段开始回想,第5自然段结束回想。第3自然段为标志。
分析开头“节气歌”的作用。
找出总结春节特点的句子。
 
分析“守旧”的意义
 
 
 
 
 
 
提问
 
 
 
 
衬托出春节的重要
“最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气息”
带有恪守传统的意思,表示出春节在作者心目中的传统意义。
理清思路,分析第4自然段结构。
设疑引导
a.“作者回想的过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b.“我们现在过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c.“我们现在过年从除夕开始,课文中的过年从腊月初一开始。这一月之间,他们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呢?他们都做了些什么呢?”
分析结构
针对上述问题,默读第4自然段。分层、起小标题。
 
 
分小组讨论小标题。
 
 
 
 
几件事中跟吃有关的有几个?说明了什么?
与吃无关的表现了什么?
结构总结(明线)
a.“这几件事之间什么顺序?”
b.“用课文中的词回答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6.中心总结(暗线)
a.“这样丰富的生活表现了运河地区人民什么特点?”
b.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
这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
 
 
 
提问
 
追问
 
 
总结
提问
 
 
 
默读
总结
 
 
讨论
 
 
 
 
 
 
 
 
提问
追问
 
 
提问
 
追问
 
 
全体学生:“腊月初一”。
 
大部分家庭现在过年是从除夕之夜开始的,欢乐一通宵之后,初一开始拜年。
 
 
 
 
小标题要求:
先找出一个动词,
结合这个动词,总结出小标题。
 
小标题答案不求统一,贴近即可,基本可总结为:
炒年货吃腊八粥买糖果绒花备年货送灶王换门神
 
前4项,收成好,享用成果。
祈求好运,祝愿平安。
 
时间顺序
“预热—增温—红火—发烧”
 
 
重视过年——热爱生活
 
勤劳、淳朴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通过对第4自然段的分析,学生能欣赏作品展现的优美画面和带有浓重乡土气息的语言风格。
了解关于春节的民俗知识,在讨论春节民俗的变化中,学生感悟到中国节日的内涵。
教师活动
技能
要素
学生活动
通过朗读,欣赏优美画面,体会语言风格。
已布置学生自选课文片段写诵读脚本。
教师范读“炒年货”片段
提问关于诵读脚本的有关要求
 
 
 
 
 
 
 
教师展示自己的诵读脚本:
(附:诵读脚本)
c.教师范读
 
2.学生朗读,教师组织、点评。
 
 
 
了解民俗知识体会其内涵
通过对“换门神”的分析过渡到《本命年的回想与春节民俗》。
以“除夕夜”一段为例,分析春节民俗。
学生自己找出本段中关于春节的民俗。
 
 
 
 
 
 
 
 
以吃饺子、包制钱、放鞭炮、贴春联为例分析其内涵。
 
 
 
 
 
 
结合对文章语言的分析和对民俗知识的认识共同朗诵“除夕夜、拜年”一段。
教师领读第一句
 
拓展探究
1.“为什么作者回忆小时侯过年会有返老还童之感?”
 
2.“我们现在又是如何过年的呢?与过去有什么不同?”
 
 
 
 
3.“过去过年与现在过年相比,没变的是什么?”
4.揭示出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特点。
 
总结全
这几年春节人们又重新寻找回了曾经失落的民俗。
传统的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里回归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应该知道民族的讲究、祖国的传统。这也正是作家刘绍棠所要告诉我们的。
 
六、布置作业
 
 
 
 
 
提问
 
 
 
 
 
 
 
 
投影
讲解
 
 
 
组织点评
 
 
 
过渡
 
 
 
 
 
 
 
 
 
 
 
 
 
 
 
 
 
 
 
 
朗读
 
 
 
 
 
 
 
 
 
 
 
 
 
 
 
有关要求:
分析内容——确定基调
分析语言——确定重音
分析感情——确定语气
本课脚本应做到:
分析出课文所展示的画面内容、及蕴涵的感情,列举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词、句。
 
 
 
 
 
学生朗读
a.介绍自己朗读的片段,
b.讲解自己的诵读脚本,
c.朗读文章片段。
 
 
 
 
 
 
 
吃饺子
饺子包制钱
芝麻秸铺地
小丫头不能出屋,小小子不许随地大小便
放鞭炮
贴春联…...
 
学生说出这些民俗的来历或传说。
了解内涵:
吃饺子、包制钱——盼望生活美好。
放鞭炮、贴春联——营造节日气氛
 
女生推选一人朗诵“除夕夜”部分,男生推选一人“过年”部分。全体朗诵结尾。
 
 
 
小时侯过年思想单纯、内容丰富、是贫困生活里幸福的日子。
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及感受列举当今过年的一些新现象:
春节联欢晚会
手机短信、电话拜年
……
“一家人春节的团聚”
 
 
体会深层文化内涵
 
 
同学们展示这几年家里过年的一些具有中国传统民俗意义的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