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苏教版语文七上第二单元写作
说真话,抒真情
兴化市楚水初级中学 夏熔亮
【知识导航】
2006年,一篇仅107字的小学三年级学生作文,荣获首届“冰心作文奖”小学组一等奖,引起语文界的热议。
妈妈回来了
郦思哲
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同学们不禁要问,这篇作文凭什么从海内外5万多篇作品中脱颖而出,打动众多评委,获得这个大奖呢?
参与“冰心作文奖”点评的浙江师范大学方卫平教授给出了这样的评语:“7岁孩子所写的一段话还算不上通常意义上的作文,而是孩子在‘说话’,但作者就是以这种不加任何修饰的文字真切地表达了‘妈妈回来’带给自己的温暖和喜悦,以及曾经有过的伤感和思念。”
“冰心奖”评委会副秘书长、儿童文学理论家孙健江说:“我们希望能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表达真切情感的平台,真实情感就是我们的评选标准。回头看看这篇文章,一个孩子它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作品。”
不只是“冰心作文奖”重视真实情感,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其理念之一便是“真体验”——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有关童年趣事的文章,作家们都从自己的童年生活中撷取了对自己影响深刻的童年生活往事,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向往和喜爱之情,感情真挚,言出心声。
由此可见,说真话,抒真情是写作最重要的起点。对广大中小学生来说,学习写作,也是学习一种生活态度;真实、真情实感,理所当然应成为评价作文是否有价值的首要标准。
文章是表情达意的。古语说:“感人心者在乎真。”文章要达到感染读者的目的,那就要说真话,抒真情。中学生怎样才能做到在写作中做到这一点呢?
一、要关注自己的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育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盼乐声。”这“创作的源泉”是什么?不是别的,正是自己的生活。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真正写出动人心弦的好作文。叶圣陶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一语道出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
因此,我们要引领学生多留心生活,多观察生活,多体验生活,走生活作文之路。一要多留心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这样,一旦动起笔来,值得记叙的材料才能信手拈来,才能言之有物。二要多观察生活。鲁迅先生谈到写作时曾指出:“对任何事物必须观察透彻,方可下笔。”观察是写作的第一基石,我们要让学生平时做个有心人,多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景等,捕捉生活中感人的镜头、美的瞬间,这对直接认识事物和搜集第一手写作材料具有重大作用。三要多体验生活。作文应是生命的律动,是生活的体验,不去真切地体验生活,哪有源头活水?哪有真情实感?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关注家庭生活,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从而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丰富感性经验。只要我们深入到生活中去,多体验多感悟,就一定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
二、力求“我手写我心”
初中语文新课标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受。”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和认识,是写作的基本要求之一。于漪老师的《往事依依》,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写得都很感人,主要原因是她们说了发自肺腑的真话、抒发了真情实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可见,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重在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让他们写出生动鲜活、情感真挚的作文来。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以我手写我心,以我手抒我情呢?
一要选取鲜活材料,切记胡编烂造。一些同学思想上有顾虑,写作时放不开,不好意思写出家庭琐事、自己受过的挫折、性格上的弱点或是自己的心路历程等,害怕出丑,害怕别人耻笑,于是便胡编烂造、矫揉造作。结果写出来的作文因为落入俗套、缺乏真情,犹如剪彩为花,刻纸为叶,不可能有生命活力,自然让人觉得面目可憎。只有选取鲜活材料,大胆吐露真诚,力求事真,情真,理真,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二要说真话、实在话、自己的话,切记说假话、空话、套话。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真,是文章的生命;真,是文章的法宝。只有写真人、叙真事、描真景、说真话、抒真情,作文才会血肉丰满,才能“以情动人”。《十三岁际遇》,就是因为作者写的是亲身经历,说的是心里话,表达的是真情实感,因而能深深打动人、感染人、教育人。倘若空话、假话、套话一大篇,而且千篇一律,读后自然有味同嚼蜡的感觉。
三、选择恰当的表达技巧
中学生在写作时,有鲜活的材料,有表达的欲望,并不意味着写出来的的作文就一定有真情实感。有时甚至自己写得泪雨滂沱,而别人看了却无动于衷。这是什么缘故呢?原来,写作文还需要一定的表达技巧。
首先,要学会描写手法。描写的作用主要是使描写对象更加逼真、更加形象,使人如见其人(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学会描写是写好记叙文的关键,文章因描写而生动,也因生动的描写而多姿多彩,绚丽引人,摇曳生辉。如第一单元《安恩和奶牛》一文中,通过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一个清贫善良、诚实淳朴的安恩形象便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往事依依》一文中,于漪老师描写了两位国文老师讲课的生动场景,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仅是她,而且每一个读者都不由得深受感染。
其次,语言要饱含感情。中学生作文语言可以有各种各样的风格,有人崇尚浮华,有人崇尚朴实。语言优美华丽,文采斐然,文化底蕴深厚固然值得欣赏,而那些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而内容深厚的作文,似乎更值得提倡,更应该受到青睐。大作家巴金的作品对读者有提魂摄魄的魅力,有人认为他在写作上一定有秘诀,巴金肯定地回答:“我是靠感情动笔,仅此而已。”《往事依依》一文,语言优美,处处名言佳句,真挚深厚的思想感情在自由奔泻涌动。其中也有些话语,看似朴实无华,但细细品味,又回味无穷。例如,“这只是一幅极普通的画,清晨看到,晚上看到,一天少说看到三四次,竟百看不厌”,表现了“我”痴迷画中、乐在画中的情景。
第三,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写作内容。我们写作文时,不仅要学会把自己见到的、听到的生动实在地写出来,而且要学会联想、展开想像,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从而使作文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富有情趣。如《幼时记趣》一文中,作者把飞舞的蚊群,想像为“群鹤舞空”;把蚊群冲烟飞鸣,想像为“鹤唳云端”;把丛草想像为森林,虫蚁想像为野兽,土砾想像为丘谷。这些都是由儿童的眼光和心理来观察、想像的,因而事物形象的描写真实、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唯有真情最动人,“说真话,抒真情”是作文的灵魂。让我们与新课改同行,多方努力,引导学生写作的思路,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激励他们说真话、抒真情,写出更多有真情实感的、鲜活生动的作文来!让我们共同努力,使作文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
【写作导引】
[训练题目]
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会有好多让我们难忘的“那一次”:“那一次,我笑了”;“那一次,我哭了”;“那一次,我真后悔”;“ 那一次,我真尴尬”……这里的“笑”“哭”“后悔”“尴尬”,正是表达了某一次的真实情感或心理活动。以“那一次,我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训练要求]
1.在文题的横线上填写表达某种情感或心理活动的词语。 2.要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 3.作文字数不少于500字。
[合作审题]1.学生根据训练题目,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认识或想法。
2.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解题: (1)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首先,要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如:笑了、高兴、流泪、痛苦、哭了、尴尬、郁闷、后悔、惭愧、冒失、激动、生气、内疚、害怕等,这些词语正是某一次真实情感或心理的表现。 (2)所填的词语一经确定,文章的内容也就定了。因而填写的词语,一定要仔细推敲,能够概括地反映所写的内容。 (3)从题目的“那一次”,可知写的事情只能是一件,而不能是两件或两件以上;还可以明白,写的事情是过去发生的。
(4) 要注意文题中的“我”,用第一人称展开叙述,突出那一个特定瞬间自己的心灵体验。 [构思点拔]
1.指导学生填好词语,确定行文方向。 2.师生评议: (1) 要使文章生动,应展开细节描写。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者正是以“临行密密缝”这个十分感人的真实细节表现母亲对临行儿子的悉心照料。又如《安恩和奶牛》一文就有许多细节描写,如,安恩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上安静地织毛线,贩子和屠夫观察牛的动作,安恩对屠夫的态度,安恩面对贩子们的疑惑而表现出的不安,等等。一个个的细节,有序有机地构成了故事,而安恩的形象也在情节的发展中得到最充分的表现。
(2) 要想抒真情,必须捕捉动情点。打开记忆的闸门,从熟悉的人和事中搜寻那些曾经让你鼻子一酸、心灵一震甚至让你的灵魂受到洗礼的真人真事,大胆地说真话,抒真情,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声叹息,一串眼泪,一个背影……都可以写到作文中。只有先打动自己,方能打动别人。 (3)可采用倒叙法,由眼前事物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片段训练]
学生在5分钟之内写一个生活中感触最深的作文片段,抒发真情实感。教师抽查几名学生朗读。
示例:
我的奶奶六十多岁了,她满脸皱纹,头发斑白。夏天天热,又有蚊子,晚上,奶奶便在天井里铺上凉席,撑起蚊帐,让我睡在里边。她坐在我身旁,手拿一把蒲扇,轻轻地为我扇来扇去,直到我渐渐地进入梦乡。暑假里,我被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录取,要到六十里外的县城去上学。开学前一天晚上,奶奶在调台前点了三根香,小心翼翼地插在香炉里。然后弯下腰来,跪在蒲团上,面朝观音像,双手合十,嘴里不住地念叨着“好菩萨保佑我孙子平平安安”,每念一下,都要磕一个头。烛光中,她的眼角还闪烁着泪花。我呆呆地站在一旁,思潮翻滚,眼泪悄悄地滑落下来……
[拟写提纲]
指导学生确定文章主要内容,撰写作文提纲,同桌交流一下。
展开回忆,追溯往事
具体描述触动内心世界的一件往事
抒发真情实感,点明题旨
[拟稿誊写]
学生拟稿并誊写在作文簿上。
【下水例文】
青青艾蒲
夏熔亮
每到端午节,看见家家户户门前插艾蒿、插菖蒲的时候,我便想起非典期间的一件往事。
2003年春天,一场可怕的“SARS”病毒先后“侵入”广东、北京等大城市,然后像一条隐形的毒蛇在人群中穿梭。一时间,全国上下,人心惶惶。不少在北京、广州打工的农民工也纷纷返乡,很难得地和家人呆在一起。
我在小镇上忙于教学,平时基本足不出镇;母亲一个人在家忙农活,平时我们很少呆在一起。那时,我的心愿简简单单,就是希望母亲和我们一样,平平安安地度过每一天。
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母亲拎着一个脏兮兮的蛇皮袋,风尘仆仆地来了。看得出来,她有些疲倦,但眼睛里又分明闪烁着光芒,一副欣喜的神情。我赶紧站起来,叫她吃饭。她不肯,忙着解开蛇皮袋,从里边拿出两把青草。“妈妈,这是什么草?”我不解地问。“这是艾蒿,这是菖蒲。你不知道,庄上家家户户都在找,栽在家门口,能防止非典呢。”“我怎么没听说过?”“庄上人都说,南边新丰村有个在北京大医院工作的人前几天刚刚回来,说艾蒿和菖蒲的气味能杀死非典病毒。我们那一带的人都找疯了。我整天忙着干活,找晚了,田里、庄上找遍了也没找到。最后还是在四奶奶那里匀了几棵。”母亲说完,就到我宿舍外的走廊上找了两个旧花盆,拿到宿舍前的空地上。她用手抓了一些土,放在花盆里,然后把艾蒿和菖蒲小心翼翼地栽在里边。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想想自己给母亲买的板蓝根冲剂和十二层口罩还没来得及送回去,我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母亲把花盆搬到走廊上,浇了水,洗了手,这才坐下来慢慢地吃饭。
后来,让人谈之色变的非典终于被控制住,我也不知道母亲千辛万苦找来的艾蒿和菖蒲到底能不能防治非典。但它们的的确确给我们一家带来了安慰,也给我带来了一些方便。端午节时,折一支艾蒿插在门框上边,都说能够驱除邪气。天热了,我的身上瘙痒,把艾蒿和菖蒲叶子晒干后再冲开水洗个澡,皮肤竟奇迹般地好了。
在抗击非典的那些日子里,母亲心里始终装着我,装着我的儿子,装着我们一家三口。看着门前长得郁郁葱葱的艾蒿和菖蒲,我的心头总会涌起温暖而幸福的感觉。我不禁想起冰心的一首小诗: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构思解说】
看到《说真话,抒真情》这篇写作知识短文,我便想到了亲情这个话题,想到了讴歌父爱母爱的名篇佳作,如朱自清的《背影》,邹韬奋的《我的母亲》等。受这两篇课文的启发,我觉得,选择特定背景之下最动情的事情来写,“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容易产生摄人心魄的感染力。于是,我想到了2003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大事,想到了那个特殊时期母亲为我们送艾蒲的往事。这种非常时期的母爱尤其显得难能可贵,每当想到此事,感动之情总会油然而生。具体构思的时候,我设置了一条线索——青青艾蒲,并用它连缀起诸多材料,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开篇回忆艾蒲,主体部分写母亲送艾蒲、栽艾蒲,“我”用艾蒲,结尾写目睹艾蒲生发感情,文章条理清楚、文脉贯通。我力求用朴实无华、不加雕饰的语言,写真人、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我相信,这样写出的下水文定能使学生感同身受,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为他们的写作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升格示例】
[原版亮相]
那一次,我非常惭愧
赵志达
每当想起那件事,我就惭愧得脸红到脖子根。。
那是一个寒冬的早晨,第一节课下后,该做广播操了。我怕冷,真不想出去做操,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我缩着脖子琢磨起来。一个念头忽然跳入我的脑海:前天沙晓娟同学说肚子疼,夏老师不是没让她做操吗?我不如也装肚子疼。
我右手捂着肚子,左手放在课桌上,脑袋垂得低低的,嘴里还不时地哼哼。夏老师走进来,见我这副模样,便关切地问:“赵志达,怎么啦?身体不舒服吗?”
我装着痛苦的样子点点头。老师亲切地说:“那你别去做操了,在教室里好好休息一会儿。”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这么容易就躲过去了!我隔着窗子,看见同学们正迎着大风,整齐而有力地做操。心想,真是够冷的。
做完操,同学们围着我问这问那。我连忙说“不要紧的,不要紧的。”大家听了,也就放心了,一起出去玩了。看着他们玩得正高兴,我非常羡慕。
课间,同学们都出去玩了。我担心露馅,虽然脚都发痒了,也没敢出去。
第二节上语文课,夏老师讲得非常生动,我是个爱发言的人,竟忘了“生病”,忍不住举起手来。当我答对了老师的问题时,老师不仅表扬我的答案正确,还说:“你们看赵志达同学,生病了,还这么积极地回答问题,你们要向赵志达同学学习!”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这件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至今我都没有忘记。
[升格导议]
这篇习作,总体上还是符合本次写作训练的基本要求的。题目上所填的短语是一次真实情感或心理的表现,集中记叙了自己装病不做操这样一件事,字数也达到基本要求。全文讲了真话,叙了真事,可惜事情写得还不够细致;抒发了真实情感,遗憾的是,细细品来,感染力还不是很强。
如何把这篇习作升格为一篇切合题意而又富有强烈感染力的好作文呢?
最主要的是在描写上下功夫。一是老师与“我”之间、同学与“我”之间接触的情境有待于描写得更细致,而不是泛泛而谈,一带而过,因为老师越是关怀“我”,表扬“我”,同学越是对“我”嘘寒问暖,“我”才越是感到不安,感到惭愧。二是“我”的心理描写还不够细腻,除了第1节点题外,全文其它部分再也没有出现表明“我” 感到惭愧或心里不安的词语或句子,这方面有待于改进。
此外,习作结尾也不太可取,仅仅表明此事对“我”印象之深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在结构上能够点题,首尾呼应,感情上能够直抒胸臆,或是由事及理,生发感悟,那就锦上添花了。
[升格作文]
那一次,我非常惭愧
赵志达
每当想起那件事,我的脸马上就红了。
那是一个冬天的早晨,天气非常寒冷,外面刮着凄厉的北风,地上都冻得硬硬的。早上第一节课下后,该做广播操了。我怕冷,真不想出去做操,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我缩着脖子琢磨起来。一个念头忽然跳入我的脑海:前天沙晓娟同学说肚子疼,夏老师不是没让她做操吗?我不如也装肚子疼。
广播里响起了《运动员进行曲》,同学们照例出去排队了。我坐在位置上,右手捂着肚子,左手放在桌上,脑袋垂得低低的,嘴里还不时地哼哼。夏老师走进来,见我这副痛苦模样,便关切地问:“赵志达,怎么啦?身体不舒服吗?”一边说,一边用手摸了摸我的额头。“肚子疼。”我无力地点了点头。“要不要到学校诊所,去拿点药吃一下?”“不用了,早晨吃过了,还是有点疼。”“那你今天就别去做操了,以免再受凉,好好休息一会儿,也许就好了。”说完,老师就走出去了。
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不由暗喜,这么容易就躲过去了!我慢慢走到窗边,看见同学们正迎着大风,整齐而有力地做操。不知什么原因,心里总有点不自在。
广播操结束后,同学们回到班上,纷纷围着我嘘寒问暖。有的问:“你肚子还疼吗?”有的说:“多揉揉就不疼了!”还有的说:“要不,我陪你去学校诊所看一看吧!”我连忙说“不要紧的,不要紧的,我吃了药,休息一会儿马上就会好的。”大家听了,也就放心了,一起出去玩了。看着他们玩得正高兴,我脚都发痒了,但因为担心露馅,只好坐在位置上埋头“休息”。
第二节上语文课,夏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同学们也踊跃发言。平时我是个爱发言的人,一时忘了自己“生病”,忍不住高高举起手来。当我响亮地答对了问题时,老师不仅肯定我思维敏捷,声音响亮,还当场对我大加表扬:“赵志达同学今天身体不舒服,还这么积极地回答问题,我们大家要好好地向他学习!”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而我心里真不是滋味,脸上火辣辣的,仿佛那一个个巴掌正抽在我的脸上似的。
这件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每当我想起它,就惭愧得脸红到脖子根。因为惰性发作,我撒了谎,欺骗老师,欺骗同学,欺骗自己。而老师的关怀和表扬,同学的问候与情谊,却像寒冬的一缕缕阳光,照在我心上,暖乎乎的。我想,今后,再也不能做这种荒唐的事了。
[升格作文导评]
升格后的这篇作文,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细细品味,主要有这样几个亮点:
1.以“我”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串联起众多材料,文脉贯通,组成一个整体。从开始的“怕冷”“不想出去做操”到“不由暗喜”,从“心里总有点不自在”到“担心露陷”,从“心里真不是滋味,脸上火辣辣的”到“惭愧得脸红到脖子根”,这些心理描写与所写的中心事件紧密相关,层层推进,有力地表达了本文的中心意思。
2.描写逼真而又细腻。第2节增添了几句环境描写,使“寒冬”一词得到具体体现,为“我”的怕冷心理作铺垫,也是情节发展的一个外在推动力。主体部分不吝笔墨,老师与“我”之间、同学与“我”之间的对话描写得以铺开,完全符合生活的情境,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全文增加了多处表现“我”细腻心理的句子。随着情节的不断变化,“我”的心理历程也随之跌宕起伏。
3.注意前后呼应。修改后的结尾,结构上点明题旨,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感情上不仅再次突出“惭愧”的心理,而且在追忆往昔的基础上,也表达了自己的自责和追悔之情。此外,第二节语文课上“我”“高高举起手来”“响亮地答对了问题”暗示“我”精神很好,也巧妙呼应了前文的“担心露馅”“不如也装肚子疼”。
总之,升格后的这篇作文,没有改变原文的立意,结构上首尾呼应,浑然一体,语言更朴实流畅,描写更逼真细腻,全文更富有真情实感,不失为一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