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八 十三岁的际遇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 八 十三岁的际遇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5

《十三岁的际遇》教后感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这节课,节前就想从哪个切点入手,怎样一节课能够上完、上好。先是想,从作者田晓菲这一切点入手。作者13岁就从初中直接考上了北京大学,作为同龄的我们是如何看待她,我们怎样看待自己;作者是如何写自己对北大的情感;面对作者出国留学,最终成为哈佛大学的教授,你又是如何看待她的。学生讨论:留学是否要回国。面对当前的移民潮,我们又是如何看待。后来想了想,这些问题对于学生来讲,可能深了,学生不能直接面对这样的社会。于是,又想从北大作为切点:北大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她又怎样的魅力,吸引着大批的学子?作者眼中的北大是什么样的,作者在文章中主要写了北大的书和北大的人,作者是如何刻画的。

    上课时,我以北大的校徽导入,稍微拓展一下北大校徽的含义;并让学生补充一些他们眼中北京大学的资料。接着,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作者眼中的北大。学生一下子找到了文章中的关键句:我喜欢北大的书,更喜欢北大的人。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喜欢北大的书和人,北大的书和人对作者有什么影响。作者是如何写的,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课文中有什么句子,值得我们欣赏。

    课后语:这节课,没有我想想中的好。原因有:1.学生进出比较频繁:学生打扫不及时,影响了上课的节奏;有几位学生,不知何种原因,在其他老师办公室。2.学生反映不积极。有些学生不愿意表现自己,不善于表达,课上我叫了一些没有举手的同学,他们回答得都不错。我要在以后上课时,充分调到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