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八 十三岁的际遇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 八 十三岁的际遇

  • 格式:  PPT
  • 大小:  1.21M    22张
  • 时间:  2016-05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22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22页)《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22页)
湖光塔影
图书馆
一、北大历史
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于1912年改为现名。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北大的传统精神。
勤奋、严谨、 求实、创新,是北大的学风。
田晓菲,天津人。初中时,出了第一本诗集。1985年,13岁(近14岁)时,在天津十三中学读初三时,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
这篇文章是她16岁时,也就是她读大三时,为纪念北大建校90周年写的。
十三岁的际遇
际遇,机遇、时运。多指好的。
“十三岁的际遇”,是指作者田晓菲十三岁时被北京大学破格录取一事。
这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从7-16岁的一段生活,抒发了对北大的无限热爱和感激之情。
二、解析标题
三、字词注音
白驹过隙( )蓦然( ) 迸溅( )
穹隆( ) 积攒( ) 骤然( )
呜咽( ) 徜徉( ) 絮语( )
摒弃( ) 犀利( ) 樯橹( )
安恬( ) 撷取( ) 惆怅( )
弹指( )
jū xì

zǎn

tián
qiánɡ
chóu chànɡ
bìnɡ
bènɡ
qiónɡ
tán
xié


zhòu
chánɡ yánɡ
湖光(塔)影 目不转(睛) 莫(名)惊奇
固(执)扭头 (稚)气十足 白(驹)过隙
(蓦)然回首 (茫)然若失 朝(夕)相处
(苍)白无力 一(掠)而过 从未(涉)足
(犀)利机智 一视同(仁) 谈笑风(生)
(樯橹)灰飞烟灭 耳目一(新)
(委)于我心 不(系)之舟
四、成语积累
湖光(塔)影 目不转(睛) 莫(名)惊奇
固(执)扭头 (稚)气十足 白(驹)过隙
(蓦)然回首 (茫)然若失 朝(夕)相处
(苍)白无力 一(掠)而过 从未(涉)足
(犀)利机智 一视同(仁) 谈笑风(生)
(樯橹)灰飞烟灭 耳目一(新)
(委)于我心 不(系)之舟
五、整体感知
文章用空行把全文分成三部分,请你快速浏览全文,分别用文中的词语或短语作为三个部分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1—5):奇妙的尘缘
第二部分(6-12):图书馆 · 老师 · 学生
(真理之光、动人的新世界、北大的书 · 北大的人、河流· 船客· 舵手、一个新大地开始)
第三部分(13-17):不系之舟
文章用空行把全文分成三部分,请你快速浏览全文,各用一句话概括三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5):“我”与“北大”结下了一段奇妙的尘缘。
第二部分(6-12):“我”在“北大”两年多时间里的学习和生活感受。
第三部分(13-17):“我”抒发了自己对“北大”的感激和报答之情。
你能简要说说小标题和内容概括的区别吗?
小标题是一段话的主要内容的概括和提示。段意则是文章部分章节的内容浓缩。
相同点:小标题和段意都是一段话的主要内容的概括。
不同点:
(1)从内容上看,小标题比段意的概括性更强,更集中,更简练。
(2)从形式上看,段意必须是一句完整的话,而小标题可以是词或词组。
六、阅读理解(一)
1、第一部分概括了作者从7岁到16岁与北大的四次奇缘,请你仿照示例填空。
7岁: 。
10岁: 。
13岁: 。
16岁:感知北大。
2、面对这四次奇缘,作者的心情如何?请用文中词语回答。
3、作者情感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作者通过两年多时间的学习和生活,慢慢地长大了,变得越来越成熟了。
1、第一部分概括了作者从7岁到16岁与北大的四次奇缘,请你仿照示例填空。
7岁: 初知北大。
10岁:初见北大。
13岁:进入北大。
16岁:感知北大。
惊奇、喜悦、激动
固执 稚气十足的自信
天真、浪漫、充满了兴趣与好奇
不胜凉意、茫然若失
4、第5节有一句看似矛盾的话很能说明我的日渐长大和成熟。请你找出这句话,并说说你的理解。
我望着熟悉而又陌生的你,北大,两年里积攒下来的那么多话,竟全部悄悄地沉淀了下来。
“熟悉”,是说自己在北大已经生活了两年多,学到了一定知识,对北大的许多方面都比较了解。
“陌生”,是说北大的精神,北大浩瀚的知识海洋是无穷无尽的,自己还没有学完,还有更多的领域没有涉及或领悟透彻。
一对看似矛盾的词语,让我们看到一个思想日渐成熟,求学急迫的“老生”形象。
七、阅读理解(二)
1、第二部分从哪两方面写北大的呢?

北大的书
北大的人
个人誓言“苍白
无力”,心中感
到“近乎绝望”。
绅士风度
谈笑风生
敏感、纯洁、犀利、机智、
生机勃勃。
专注入迷
高声争论
四个“开
始”,三个
“渴望”。
“纯洁的真理之光”,“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
开始“进行探
寻”,逐渐变
得“沉静、愉
悦、安详”。
因浸透了
汗水、泪
水与欢笑
而格外充
实。
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90年以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拥抱未来的船客,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
和蔼可亲
平易近人
严谨治学
诚恳做人
2、怎样理解“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也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和船工”这个句子的含义。
比喻分析:这是一个精彩的比喻句。把“北大”比作“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不仅写出了北大的丰富,也写出了北大精神与学术的流动;把“河”比作北大前进的轨迹;把“风景”比作北大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
把“北大学生”比作“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把北大老师比作“舵手与船工”。这样,不但承接“河流”之喻,而且生动形象,富有意蕴。
句子含义:北大从建校到现在,再到未来,不管外界如何变化,北大莘莘学子都会在老师的指导下,永不停息地在知识的海洋里奋力前行。
3、怎么理解 “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这一雄壮誓言?
两句相辅相成。上句是作者对北大在学术界、思想界、教育界地位的高度肯定,下句则表达了要为北大创造更辉煌业绩的雄心壮志。
没有自信
觉得渺小
自信充实
1、这一部分主要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表达了“我”对北大的赞美、热爱,以及渴望飞翔,渴望创造的精神。
2、作者说“我是不系之舟”,这个“不系之舟”在文章里是什么意思?
“不系之舟”是不靠岸、不停泊的船,在文中指自由行驶的小船,比喻不受环境的束缚,始终勇往直前,驶向理想的彼岸的精神(永不停息的追求)。
3、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是一只“不系之舟”?
“不系之舟”象征永不停息的追求。只有永不停息的追求,才能实现自己的誓言。
八、阅读理解(三)
九、文章特色
1、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详略得当。
2、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
3、时空交替。(例如第4段在两年后回顾两年前的自己)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我”的惊奇、喜悦、感动之情。
文章开头,写作者在七岁时看到那张“湖光塔影”的照片,心中就悄悄升起一种莫名的惊奇、喜悦和感动之情,这种感情贯穿于文章的始终。
其中有才进校门,参观北大图书馆引起的惊奇、感动之情;有走进图书馆时的激动不安和惊喜之情;有对北大的同学、北大的气氛和北大的老师的喜爱、赞赏与感激之情;有在即将离开母校时的无限眷恋、惆怅之情;也有驶向知识海洋深处,为北大增光添彩,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的壮志豪情;还有梦幻中暮年归来,再次轻依在“湖光塔影”的胸前的眷眷深情……
正是这条感情线索穿起了“我”从七岁到十六岁这段生活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