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记趣·检测与评价
评价表
检测题
基础题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12分)
(1)藐小( )(2)鹤唳( )(3)怡然( )(4)土砾( )
(5)丘壑( )(6)庞然( )(7)童稚( )
(8)凹凸( )( )(9)癞蛤蟆( )( )( )
2.为下列加粗词的词义选择正确答案。(16分)
(1)作青云白鹤观
( )
A.作为 B.当作 C.造成 D.制造
(2)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 )
A.观察 B.明白 C.考察 D.苛求
(3)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 )
A.完成设计 B.成全 打算 C.现成 横行 D.成为 比作
(4)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 )
A.明亮 B.光明 C.眼力 D.透明
(5)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
A.僵硬 B.强硬 C.强大 D.超强
(6)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 )
A.机关 B.神气 C.精神 D.神灵
(7)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 )
A.白色 B.单纯 C.原有 D.向来
(8)故时有物外之趣
( )
A.特意 B.故意 C.原因 D.因此
3.“为”字通常有下列几种意思,请给句中的“为”字选择正确的解释。(8分)
A.做 B.当作 C.认为 D.因为 E.被 F.是
(1)项为之强
( )
(2)以丛草为林
( )
(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
(4)凹者为壑
( )
4.“其”字通常有下列几种意思,请给句中的“其”字选择正确的解释。(8分)
A.第三人称代词 B.自己的 C.这、那 D.连词
(1)神游其中
( )
(2)常蹲其身
( )
(3)使其冲烟飞鸣
( )
(4)必细察其纹理
( )
5.解释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2分)
(1)拔山倒树而来
( )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
6.写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两项(4分)
( )( )
A.观之正浓 B.驱之别院
C.故时有物外之趣 D.项为之强
7.先解释加粗字的意思,然后翻译句子。(8分)
(1)盖一癞蛤蟆也。
解释:________________ 翻译:________________
(2)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填空。(2分)
《幼时记趣》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苏州人,________代作家。
综合题
1.课文描写了童年时期的哪些趣事?作者笔下的种种事物为什么能写得如此真实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2.仔细阅读课文第一、二两段,然后答题。
(1)本文语言简朴、自然、生动。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词句加以分析。(不少于两处)
(2)作者儿时“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3)这两段文字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参考答案
基础题
1.(1)miǎo(2)lì(3)yí(4)lì(5)hè(6)páng(7)zhì
(8)āo tū(9)lài há ma
2.(1)B(2)A(3)D(4)C(5)A(6)C(7)A(8)D
3.(1)D(2)B(3)E(4)B
4.(1)C(2)B(3)A (4)A
5.(1)连词,表修饰(2)连词,表承接
6.A、D(均代“情景”)
7.(1)句首发语词,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是”原来是一只癞蛤蟆。(2)均为动词,意思分别为“鞭打”,“赶”(我)心神安定下来,赶忙捉住蛤蟆,鞭打了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8.浮生六记沈复 三白 清
综合题
1.描述了童年时期的三件趣事:观蚊如鹤、观虫相斗、鞭打蛤蟆。因为具有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
2.(1)如“夏蚊如雷”,写出了蚊虫之多,轰鸣之响,并隐含比喻的修辞手法。“昂首观之,项为之强”,是细节描写,表现了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中“吐”和“吞”两个动词,极为生动地表现了蛤蟆用舌头捕捉小虫动作的迅速,准确传神。
(2)原因是: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3)这两段文字之间的关系是“总分”关系(或“先总后分”)。
等第评定参考意见:
优:解答第一题要点要具备,解答第二题既找出例子,又能作具体分析。
良:第一题要点略有缺漏,第二题只分析一例。
中:第一题只答1点,第二题仅写出例子,未作出分析。
下:第一题概括不准确,第二题举例分析均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