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初一语文
本试卷共23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静( mì) ▲ ②gōng ▲ 喜③近在(zhǐ) ▲ 尺④(qiè色) ▲ 而不舍
2.下边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一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①老师朗颂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犹然而生。 (《往事依依》)
②鸟儿在我们的头顶上回翔,铃兰花和玫瑰花同沿着平滑的船舷翻滚的珍珠似的浪花溶合在一起,分辩不清了。 (《蔚蓝的王国》)
错别字
正确字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 ▲ ,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晴空一鹤排云上, ▲ 。 ( ▲ 《秋词》)
③ ▲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④纤纤擢素手, ▲ 。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⑤ ▲ ,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⑥不应有恨, ▲ 。 (苏轼《水调歌头》)
⑦ ▲ ,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 ▲ 》)
⑧子曰:“ ▲ , ▲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
4.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色,它集中体现了汉语言的独特魅力。请根据课文《端午日》中赛龙船比赛给人们带来无限乐趣的情景,补写出下面对联的上联。(3分)
上联: ▲ ;
下联:除夕夜放爆竹妙趣横生。
5.名著阅读。(5分)
(1)《当“海盗”去》和《“海盗”生活》中都有很多的环境(景物)描写,如“空中一丝风也没有。正午的酷热使得鸟儿都噤了声,大自然进入了昏睡之中……”(《当“海盗”去》);“大自然摆脱了睡意……一条小绿虫子从一片带露水的叶子上爬过来……”
(《“海盗”生活》)。它们的作用是否相同?请谈谈你的理解。(2分)
【答】 ▲
(2)请仿照下面示例,依据《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内容,从所提供的标题中任选一个,用几句话介绍它的情节,并简要写出你的思考(可评价人物,可叙说启发)。(3分)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提辖赠送银两、打发金氏父女走后,设计教训镇关西,不料三拳竟把镇关西打死了。
【我的思考】鲁提辖是一个扶危济困、嫉恶如仇的人。
备选标题:①了不起的粉刷工 ②扮一回胆大包天的海盗 ③快乐的海盗营地
标题【 ▲ 】(填写序号)
情节: ▲
▲ 【我的思考】 ▲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然后回答6-9题。(10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分,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①,多所像类②。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③,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④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水经注江水》
附注:①形容:形状、样子; ②多所像类:有很多类似某种什么东西的形状
③悉以临惧相戒: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④践跻:登临
6.下列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4分)
A. 自非亭午夜分 B. 隐天蔽日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刻舟求剑》) 千万蔽地(《以虫治虫》)
C. 或王命急宣 D. 春冬之时
绝壁或十许丈 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E. 不以疾也
徐喷以烟(《幼时记趣》) 【答】 ▲ 和 ▲
7.句子翻译(2分)
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
8.【甲】文中,能体现【乙】文袁山松所说的“悉以临惧相戒”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
▲ ;而【乙】文袁山松所说的“既至欣然”又与【甲】文中郦道元所言的“
▲ ”中所直接表露的情感是相一致的。(2分)
9.有人说,【甲】文写景“动静结合、张弛有度”,请你结合文段【甲】中的画线句,具体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2分)
【答】 ▲
阅读《斜塔上的实验》,完成10 - 13题。(10分)
教学之余,伽利略更忙于实验。他说,他的目的是重新检验亚里土多德有关科学的学说,而不是把这些学说当做福音真理来接受。他发现真理的道路,不是靠背诵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而是通过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
学生们听了他的讲课,不客气地嘲笑他。有些教授也骂得他狗血喷头。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后生小子想要干什么?他居然把亚里土多德的神圣的卷帙从书架上搬走,而代之以绳索、锡块、杠杆,圆形的、多角形的、平面的这样那样滑稽的玩意儿。不是吗,这些都是小孩子的玩具,是不可以作为严肃地研究宇宙秘密的工具的。“制止这种胡闹!”他们威胁说,否则,他们就将给他一顿教训,叫他永不会忘记。
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因此他们就决定将威胁付诸行动。与亚里土多德的教导相反,伽利略认为,如果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就会同时落地。这帮教授认为,这完全是胡说八道。“除了傻瓜,没有人会相信一根羽毛同一颗炮弹能以同样速度通过空间下降。”现在正是揭穿伽利略的荒唐,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的时候了。他们要让他在大学的全体教授和学生面前当场出丑,使他愚笨的学说当场被揭穿。
伽利略很乐于接受这个挑战。为这次“表演”选定的地点是比萨斜塔。指定的日期到了,教授们穿着他们的紫色丝绒长袍,整队走到塔前。学生们和镇上的很多人则走在这些人的前面。大家吵吵嚷嚷,兴高采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
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他一只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铅球,另一只手拿着一个l磅重的铅球。时间到了,伽利略让两个铅球从塔顶同时落下。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随之是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从塔顶下落,同时越过空中,同时落到地上。
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
10.选文最后说:“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请你根据选文内容,用准确而简洁的语言说出这一理论的具体内容。(1分)
【答】 ▲
11.对斜塔上的实验,教授们和伽利略都很关注翻期待,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他们各自期待的分别是什么。(3分)
【答】 ▲
12.“兴高采烈”是一个褒义成语,可是选文却用来形容那些嘲笑伽利略的人,你认为这样使用成语恰当吗?请结合语境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 ▲
13.伽利略临终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气”,请结合全文,概括伽利略“特殊的勇气”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答】 ▲
阅读下文,完成14 -16题。(8分)
5月下旬,太湖多处湖面大规模蓝藻爆发,被蓝藻污染最为严重的太湖区内的梅梁湖,湖水就像绿色油漆一样浓稠。如此严重的蓝藻污染,致使主要用水源自太湖的无锡市陷入了饮用水危机。
蓝藻的爆发为什么会造成水体的严重污染呢?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蓝藻的特性。
蓝藻是藻类生物,又叫蓝绿藻;大多数蓝藻的细胞壁外面有胶质衣,因此又叫粘藻。在所有藻类生物中,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
蓝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它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环境起了巨大的作用。有不少蓝藻(如鱼腥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用作肥料,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产。
但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会在夏季大量繁殖,使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和海洋发生的“赤潮”对应)。绿潮会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有些种类还会产生毒素(简称MC),大约50%的绿潮中含有大量MC。MC除了直接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之外,也是人类肝癌的重要诱因。
专家指出,这次导致太湖蓝藻大规模的爆发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是持续多年的暖冬积温,尤其是今年4月份太湖流域平均水温一直居近25年中的最高点,达到了19.56℃,非常适合藻类生长。此外,今年l至4月份偏南风风场也明显高于往年平均值,这使得太湖内其他湖区的藻类向梅梁湖集中。梅梁湖100多平方公里水域恰似一个水体相对静止的“大口袋”,偏南风一吹,这个“大口袋”就成了整个太湖蓝藻的聚积处。
太湖蓝藻大规模爆发更重要的是人为因素。由于太湖周边企业不断增多,部分涉及排氮、磷的企业超标排放,加上有关部门监督管理不力,致使近年太湖水中氮、磷含量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2006年,太湖湖心区平均氮、磷的含量分别比1996年增加了2倍和1.5倍。这就为藻类生长提供了一个最为基础的物质条件。
太湖蓝藻爆发事件发生后,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对此非常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除立即着手建立太湖流域蓝藻爆发应急机制外,还采取了一些强有力的治本措施。6月5日无锡市已经恢复了自来水的正常供应。
14.联系全文内容,说说造成这次太湖多处湖面大规模蓝藻爆发的具体原因有哪些?(4分)
【答】 ▲
▲ 15.文中画线句“蓝藻中有些种类还会产生毒素(简称MC),大约50%的绿潮中含有大
量MC”中的加点宇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答】 ▲
▲ 16.对上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藻类生物,不会进行光合作用。
B.这次太湖出现的“绿潮”就是大规模的蓝藻爆发。
C.藻类生长最为基础的物质条件是水温达到19. 56℃。
D.太湖大规模蓝藻爆发的自然因素大于人为因素。 【答】 ▲
阅读《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完成17 - 22题。(16分)
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
赵宁
①成长本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历经岁月的不断锤炼打磨,才能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怯弱走向勇敢。然而,有时候蜕变却会在瞬间完成,尤其是关键的那一步,就像作家或画家长久地苦思冥想,仍不得其法,而在某一境况下灵感顿生,一挥而就。
②我是母亲第四个孩子,出世没几天,便被送进医院。医生告知,孩子心脏发育不好,有肺炎、先天性气管炎,很难养活。而我的父母亲,始终不肯放弃我,一天天的打针吃药,细心的照管,使我终于幸存下来。
③我所能记起的是五六岁前后的事情。当别的孩子在村里像兔子一样欢快追逐时,我躲在医院的病床上;当一群孩子相约戏水时,我被关在家里;小伙伴们爬树、捉知了,我只能远远地看着。我常搬着小凳子,坐在家门口,看他们跳皮筋、打沙包,时常心生悲哀,我甚至自己一点也不喜欢自己。
④深秋的一天,我睡得迷迷糊糊的感到嘴里干渴,嚷着要喝水。父亲过来习惯地摸我的额头,“这么烫,又发烧了。”他迅速地给我穿戴好,叮嘱了母亲几句,就去推自行车,领我去镇上的医院。当我坐在父亲的自行车的后座的时候,才知道,此刻天刚蒙蒙亮,路上几乎没有人。深秋的早晨寒气袭人,父亲飞快地骑着自行车,我则昏昏沉沉地靠在他的背上。镇医院离家并不远,很快就到了,听诊、化验、取药、打针……这一系列过程,小小的我已是非常熟悉了……出了医院已是9点多了,小镇上早已热闹起来,父亲带着我往家赶,晴朗的天,阳光是金色的,照在一张张兴奋的脸上,我无力地靠在父亲的背上,什么也不想说,也不想看,我只觉得自己与这充满活力的景象格格不入,我像是被快乐遗弃的孩子,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长大。我无声地哭泣着,泪水将父亲的外套弄湿了一大片。他感到了什么,车子骑到前面一个转弯处忽然改变了方向,父亲对我说:“咱们抄近路能近点。”我从来不知道这条小路也能通向村子。说是一条小路,其实是灌溉渠的渠岸,这条水渠很深,也很宽,渠岩大约l米宽,并不是很平坦。我坐在后座上,觉得有点紧张,便坐直了身子,也没有了一丝困意。
⑤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就在前方渠边斜坡上竟然有一大片一大片白色的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开得那样鲜艳,那样精神。“爸爸,那是什么花?你放我下来吧。”父亲说:“这是白菊花,像是野生的。”我蹲在了路边兴奋地看着这些花,一丛丛,一簇簇,紧密地挨着,矮矮的,却精神抖擞,一些小虫在上面跳跃飞舞,花朵不大,可开得那样灿烂,没有一丝倦怠之意,露水还没有散去,在花朵上面打转。我已无法准确地描绘那个时刻小小的我的心境,我只记得那一刻有一幅画面深深地刻印在我脑海里:清凉的风,湛蓝的天,金闪闪的阳光,一大片白色的野菊花明艳美丽,清香袭人,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看得痴迷,看得绽放了久违的笑颜。而就在那一刻,她坚定地告诉自己,她要生长得像这花一样美丽……
⑥那一天回家后,我破天荒头一回吃药没有让父母催促,那一大碗药,我第一次面无惧色,一饮而尽。只有我知道,我饮下去的是希望,是力量,是渴望生命如花绽放的动力,那一刻,一个六岁的小女孩觉得自己长大了。
⑦多年以后,我终于摆脱了疾病,健康地长大,并没有留下一丝疾病侵扰的痕迹。如果说生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那么在我生命的这幅画卷中,那路边的野菊花就该是神来之笔吧!
17.第⑥段中写道,“破天荒头一回吃药没有让父母催促”,是一件什么事情让我发生了这样的变化?(2分)
【答】 ▲
18.从全文看,我能够“幸存下来”并“健康地长大”的因素有哪些?(3分)
【答】 ▲
19.结合语境,谈谈你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的理解。(2分)
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看得痴迷,看得绽放了久违的笑颜。
【答】 ▲
20.第④段中写“我从来不知道这条小路也能通向村子”,那为什么父亲要带我走这条路呢?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分)
【答】 ▲
▲
▲ 21.文章结尾写道,“如果说生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那么在我生命的这幅画卷中,那
路边的野菊花就该是神来之笔吧!”请你谈谈这句话在结构及内容上的作用。(3分)
【答】 ▲
▲
22.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它与文章所表达的主旨相同吗?它们又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的生活感受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链接材料】:我们无法选择出生,无法选择父母,我们无法选择出生的历史时期与国家,以及成长的周遭环境。但是,在这些无法选择之中,我们的确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是勇敢无畏还是胆小怯懦,是目标坚定还是随波逐流。不论世界对我们所做的选择和决定有多么漠不关心,这些选择和决定是我们自己做出的。总而言之,这些选择和决定最终将构筑我们自己的命运。
【答】 ▲
▲
▲
第三部分(60分)
23.作文。(60分)
只要拥有,哪怕点滴,用心珍惜,人生常乐。
一段难忘的经历,一份温馨的情谊,一种独特的体验,一方自由的空间,乃至一本好书,一缕阳光,一个好心情……真的,拥有不在乎多少,在乎感知,在乎呵护。让我们为拥有而快乐吧!
请以“我拥有,我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