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苏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扬 州 中 学 教 育 集 团 树 人 学 校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初 一 语 文 2006.11.14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得分_____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3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 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诠释(quán) 憧憬(jǐng) 徘徊(huí) 裨益(bì)
B. 巍然(wēi) 屹立(yì) 穿梭(suō) 须臾(yǘ)
C. 徜徉(cháng) 慷概(kǎi) 湍急(tuān) 浸透(jìn)
D. 迸(bèng)溅 弹(tán)指 沉淀(diàn) 烙饼(lào)
2.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
人呢?”
B. 你去,还是我去? C. 都复习好了吗?这次期中考试。
D. 我想知道他为什么没有来?
3.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老师几句点评,使我茅塞顿开:“啊,这篇文章原来还有这么深刻的内涵。”
B.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C. 我军坚守阵地一天一夜,牺牲惨重,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后援部队终于赶到了。
D. 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每当站在祖国的地图前,使我油然而生无尽的遐想。
B. 能否坚持体育锻炼,是身体健康的保证。
C. 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听着这位勇擒歹徒的英雄的动人报告。
D. 祖国需要我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5. 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 ;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 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B. 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C. 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D. 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6.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三岁的际遇》回顾了作者自己与北大的渊源,特别是在北大两年学习与生
活的感受,表达了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为了北大而不能离开北大的复杂
感情和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的精神。文章叙述、议论、说明、抒情、描
写相结合。
B.《端午日》一文剪裁详略得当。作者凭着对湘西端午民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
描写了龙舟竞渡和追赶鸭子的欢快场面,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
现了团结奋斗的民族精神。
C. “实际上一共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从沉船时哈尔威那坚定、自若、庄严
的神态看,这句话最好的理解是并没有忘掉自己,而是有意不包括自己,抱定了
与船共存亡的决心。
D.《往事依依》通过“我”对初中求学生涯中一些常萦绕胸怀因而十分留恋的往事
的回忆,抒写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青少年要多读
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二)积累运用(23分)
7. 填字成词(4分)
相( )并论 走( )无路 一视同( ) 谈笑风( )
8. 名句和文化常识填空。(9分)
(1)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2)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谁到人生无再少? ,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
(4)梅须逊雪三分白, 。(卢梅坡《雪梅》)
(5)中庭地白树栖鸦, 。(王建《十五夜望月》)
(6) 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 。海上的夜
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巴金《繁星》)
(7)成功的花, ! ,
, 。(冰心《成功的花》)
(8)四面湖山归眼底, 。(这是湖南 的对联)
(9) ,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是民族英雄 书
两广总督府的对联)
9. 仿照例句,再写一个比喻句(2分)
例: 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仿: 语文是 , 。
10. 请根据你对名著的阅读积累,将下面尚未完成的“读书推荐卡”制作完整。(4分)
11. 口语交际(4分)
一天,某中学七年级(三)班的张红正要上学,她妈妈突然晕倒,不省人事。在众邻居的帮助下,妈妈被及时送进了医院。张红要向班主任仲老师请假,还要把此事告诉出差在外的爸爸。现电话已接通,请你代张红讲话,语言要求简明、连贯、得体。
(1)张红对老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红对爸爸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苏轼《水调歌头》,回答文后问题。(4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2. 下列对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化用杜甫《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的两句诗意。
B.“我欲乘风归云,又恐琼楼玉宇”,“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几句设想,
暗示了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但不能透露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绝
的复杂心情。
C. 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
是一种自然常理。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禅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
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词人终于以理遣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
别之憾可以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这样也就能做到“不应有恨”了。
13. 这首词反映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寓言二则》,回答文后问题。(17分)
(一)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二)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
(1)先自度其足( ) (2)反归取之( )
(3)遽契其舟 ( ) (4)是吾剑之所从坠( )
15. 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何不试之以足?
A. 反归取之 B.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C. 项为之强 D. 至之市
16. 翻译文句。(4分)
(1)宁信度,无自信也。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7. 请你为两则寓言分别添上标题。(2分)《 》《 》
18. 这二则寓言的内容不同,但讽刺的人物相同,请你写出文中的郑人和楚人的共同点,
并说说你从他们身上应该吸取哪些教训。(4分)
共同点:
教训:
(三)阅读《社戏》选段,回答—题。(15分)
[甲]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乙]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19. 写夜航去看戏的是( )段,写看完戏归航的是( )段。(6分)
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0. 两段都描写了船行很快。哪一处是正面描写?哪两处是侧面描写?(3分)
(1)正面描写船快的:
(2)侧面描写船快的:①
②
21. 两段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分别写出比喻的喻体并分析比喻的表达效果.(4分)
甲段:喻体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段:喻体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请你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一句话,要求能表现你愉快的心情。(2分)
(四)阅读下面的这篇课外短文,回答—题(19分)
往事
①如烟的往事有许多,大都被我淡忘了。然而,独有那件雨天里发生的小事,却长久地印在我的心中,时时撞击着我的心,使我清醒,催我奋进。
②三年前的一个夏日,刚才还是蓝天,却忽然哗哗地下起雨来。我赶忙去给妈妈送伞。真不巧,她没在,我又扫兴地往回跑。路上的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雨淋得直跑。我虽然打着伞,可风夹着雨点还是往脸上扫,雨不小呢!我慌忙地跑到单元门口时,不小心差点和一辆装满脏物的手推车撞上。我忙一抬头,哟,这小小单元门边的房檐下,竟站着好几个人呢,里头还有那个往日管扫地的老妈妈,她好像以一种异样的热切的眼光在看我,我什么也没顾,就从她身边一擦而过,上了楼。
③我感到身上一阵冷,急忙换下被淋湿的衣服。雨越下越大,我赶忙去关窗户。透过雾气蒙蒙的雨帘,我漫不经心地朝下一望。突然,我的目光惊呆了,我又看到了那几个在房檐下的避雨人:那个往日默默扫地的老妈妈正来回挪动着脚步,她的旁边站着一位抱小孩的母亲,孩子正在蹬着腿脚,不用说他在大哭,母亲已经脱下了外衣包在孩子身上,还有……我不敢再往下看了,我觉得他们会向我投来锋利的目光,那是热切的目光的落空。我颓然地向后退,靠墙站住了,窗外的雨好像在冲刷我心灵污点,我的思绪纷繁。
④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教育我要学会助人;戴上了红领巾,我意识到助人为乐是一
种美德;佩带金色团徽的那天晚上,我抄录了高尔基给他儿子信中的话:“……给永远比拿快乐……”一丝甜蜜的回忆被哗哗的雨声打断了。我这是怎么了?我不是发誓,无论走到哪里,都要给人留下温暖与快乐吗?我责问自己。透过窗外的雨帘,我看到了自己的心灵深处自私的污点……我猛然抓起雨伞,冲出了家门。
⑤然而,在雨的世界里什么都没有了——他们不知在谁的帮助下走了。我转回身,
呆立着,任凭雨点猛烈地砸在伞上,砸在我心上……
⑥三年过去了,这件小事却并没有过去,它总是闪现在我的眼前。让那些猛烈的雨点永远冲刷我的人生道路上的污渍吧!
23. 请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4分)
A. 锐利( ) B. 遗忘( )C. 冲洗( ) D. 责备( )
24. 文中第③段写“我不敢再往下看了”,这是为什么?选出理解准确的一项( )
(2分)
A. 因为下边的场面太令人害怕了,那些人会看不起“我”,责骂“我”。
B. 因为下边有热切期望而又极为失望的目光,使“我”无地自容,使“我”自责。
C. 因为下边有人会批评“我”,指责“我”,使“我”难堪,使“我”抬不起头。
25. 文中第②段中“热切的眼光”和第③段中“锋利的目光”分别是什么意思?(4分)
“热切的眼光”指
“锋利的目光”指
26. 文章第④段中画“ ”线的词句,是通过 描写和 描写表现人物的。
这段中的加点词“猛然抓起”“冲出”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选出理解正确
的一项( )(4分)
A. 表现了“我”的悔悟,以及改正缺点的行动和决心。
B. 表现了“我”的动作十分迅速、利落。
C. 表现了“我”恍然大悟,突然想起了这件事、赶快去做的样子。
27. 发挥你的想象写出文中“还有”后面省略号省略的内容。 (2分)
28. 高尔基给他儿子信中的话:“……给永远比拿快乐……”你认为“给”和“拿”分别
是什么意思?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3分)
“给”: “拿”:
我的理解:
四、作文(60分)
不知不觉中,新学期两个多月过去了,这两个多月在你的学生生涯里也许是最不寻常的。你的家庭、你的学习、你的生活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也许使你快乐、使你兴奋、使你充满信心,也许使你困惑、使你忧虑、使你不知所措。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让我们觉得自己好象突然长大了许多,成熟了许多 。成长的收获也许来自老师、亲友的关爱、理解和鼓励,也许来自书籍的启迪,也许来自环境的熏陶……请把你上中学后最深切的经历、感受写下来。
题目:上了中学以后
要求:(1)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写真事,诉真情,内容完整,字迹清晰。
(3)文中涉及真实人名或班级请用“××”代替。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审核:扬中树人考试命题研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