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破阵子
李煜(南唐)
一、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
2:掌握古代诗歌鉴赏方法
3:学会从技法理解情感
是他的幸运吧?一双如花似玉的妻子;一座众所观瞻的帝皇宝座;一个人人景仰的文坛才子……也是他的不幸吧?恨身在乱世飘摇;恨错生帝王之家;更恨一朝国破,半生沉沦!
我不知道李煜肉袒而降时是怎样的心境?绝望?伤心?后悔?还是无奈?无人知晓,也无从知晓了。
可是,或许更多的是灰心吧?怕最怕的,不是“焚心化灰”吗?怕更怕的,不是“哀莫大于心死”吗?
历史滚滚的车轮无情的碾过时间的跑道,李煜的鬓角斑白如雪,淡了、也倦了记忆。只是,在小周后零落的红颜里,藏的最多也最深的,还是亡国的悲哀吧?
是他的错吗?史册提起李煜,写满对他的轻视和不屑;文人提起李煜,读尽他的苍凉和无奈;政治提起李煜,说的最多的一个词眼,就是“亡国之君”!没有同情,没有怜悯,有的是冷冰冰的、毫无人性的、残酷的傲慢和蔑视!
我是多情的人,虽并不多才,却也能在耿耿长夜,皎皎月明中,依稀感觉到那来自历史深处的一声长长的叹息。那是李煜最无奈的呻吟。
当年,也是在这样的夜晚,那园内的梧桐寂寞如斯,飘飘叶落时,该是李煜凋零的心吧?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离家之愁啊,那“恰似一江春水”的耿耿长恨啊,要把他易碎的心折磨成怎样的凄楚才算甘心啊?
二、导引
(一)主旨
1、背景
李煜:(937-978),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 隐。李璟第六子,90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 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命侯,实已沦为阶下囚。太平兴国三年七月卒。据宋人王至《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
三、鉴赏
2:词意(1)朗读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宵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2)浅译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是啊,在那样的温柔富贵里,他何曾认识了世道的沧桑和人生的险恶?又何曾知道政治的残酷和无情?——他本是温柔而多情的人,本是绝代的才人呢。
只是,命运不会为此而放过对他的摧残。一朝城破时,那年青荏弱的皇帝是怎样的张皇无措?是怎样看着这一室锦绣、满园富贵垂泪到天明?“独自莫凭栏”啊,那会勾起他内心最痛的伤疤吧?
终于,他为了一国百姓决定投降时,是忍受着怎样的屈辱肉袒出城?那屈辱又怎是曾经高高在上的南唐皇帝可以忍受的痛?!
。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这该是最真的写照吧?沈郎腰瘦,潘岳魂消,不过一时之痛。李煜的痛呢?是一世,甚至生生世世吧?“亡国之君”!这莫大的罪名让他即使死也无颜面对列祖列宗啊!
这便是李煜了——那何其不幸的一生里,却留下了何其灿烂的文学瑰宝!或许有人说的对:要不是亡了国,李煜充其量也只算的上步人后尘的“花间词派”的小人物。可是,他或许宁愿只是个“小人物”,得一生平淡逍遥吧?
用一生最巨大的痛苦和耻辱来成全他文坛上的一个虚名,在李煜是不幸,在我们,却是何其幸运?!
我想:他更适合做个平常人吧?离开皇帝冷硬的宝座,离开奢华纷杂的皇宫,和他的爱人,平平淡淡、却快快乐乐得一生一世,乃至生生世世!
今夜月如钩,冷冷的清风里,却有什么沁入心房,直把心痛的一阵阵揪紧……
这千秋的冷月啊,该是李煜一生心事的最好见证吧? 上片回顾享国时的繁华逸乐,那四十年来的家国基业,三千里地的辽阔疆域,竟都沉浸在一片享乐安逸之中。“几曾识干戈”既是其不知珍惜的结果,同时也是沦为臣虏的原因。
下片记叙离别故国时哭宗庙的情景,写来尤为沉痛惨怛,其事虽见载于《东破志林》,但出自后主之手,更觉凄惨苦涩,不失为一个丧国之君内心的痛苦自白
(1)上片结构上前四句极力铺陈故国河山、宫殿楼阁的壮丽辉煌,至歇陡转,结构的裂变反映出词人命运的剧烈变化,文情相得益彰。下片转写归为臣虏之后的处境。他不便直说生活的困窘、心情的恶劣,只以外貌的变化来含蓄表现。据《宋史 · 南唐世家》记载,李煜被俘入宋后曾向宋太宗诉说生活贫困,太宗知道后增加了他的月俸。可见当时李煜被俘后不仅行动上受监视,精神折磨,物质生活也不宽裕。发白腰瘦,既是精神的折磨所致,也未尝不是物质生活的匮乏导致“营养不良”。最后三句,又由眼前折回过去,临别南唐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当初拥有时觉得平平常常,现在一旦被人夺去,内心的屈辱伤可想而知。他忘不了“仓皇”离开金陵时的惨痛情景,那是他从天堂掉进地狱的关口。苏轼曾责怪李煜离开金陵时本应该向其国民谢罪,而不应该“垂泪对宫娥”。对宫娥垂泪,是李煜当时真情实事的写照,也符合他懦弱的性格。如果在词的末尾来一番政治说教或忏悔,那既不符合李煜的性格,艺术上也索然无味。
3、意象
(1)上片
南唐始祖李[上曰下弁]建国,经过中主李景,到后主李煜为宋所灭,共三十九年,起九三七年到九七五年,按成数称“四十年来家国”。南唐疆土,后晋时有江西全省及江苏、安徽两省境内淮水以南地,后周时并有福建省极大部分,因称“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指金陵中的宫殿楼阁,上面装饰着龙凤。“连霄汉”言连接天上的银河,夸张地说楼阁的高。“玉树琼枝”指宫廷中所种的珍贵树木。“烟萝”,烟雾萝藤,指山林隐士的处所,即宫廷中的各种树木,引起人们在山林隐逸生活的感想,即把宫廷和山林结合起来。李煜号钟隐,又称钟山隐士,他虽然身为君主,但还在向往隐士的生活。李煜爱好作词,工书法,善画,工画翎毛墨竹,通音律,不懂政事。陆游《南唐书·后主纪》:“后主以军旅委皇甫继勋,机事委陈乔、张洎,又以徐元禹、刁[ ]为内殿传诏。而遽书警奏(警急军书)日夜狎至(接连送来),元禹等辄屏不以闻。王师(宋师)屯城南十里,闭门守陴,后主犹不知也。”李煜不懂政治军事,又任用非人,受到蒙蔽,所以说“几曾识干戈”,即不曾懂得战争。
1 四十年:南唐始祖建国至后主为宋所灭,前后三十九年,举其成数而称四十年。
2 霄汉:指云天。
3烟萝:云霞草木,指隐居生活。
4干戈:兵器。
(2)下片
5一旦归为臣虏:指李煜被宋俘虏。
6 沈腰:南北朝时诗人沈约在朋友信中有“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的句子,后人用“沈腰”指人瘦。
7潘鬓:晋代文学潘岳在《秋兴赋序》里说他三十二岁时头发就开始花白。后以“潘鬓”作为中年鬓发初白的代称。
8 庙:祖宗的祠庙。
9 教坊:古代朝廷中掌管女乐的官署。
10宫娥:宫女。下片转写归为臣虏之后的处境。他不便直说生活的困窘、心情的恶劣,只以外貌的变化来含蓄表现。据《宋史 · 南唐世家》记载,李煜被俘入宋后曾向宋太宗诉说生活贫困,太宗知道后增加了他的月俸。可见当时李煜被俘后不仅行动上受监视,精神折磨,物质生活也不宽裕。发白腰瘦,既是精神的折磨所致,也未尝不是物质生活的匮乏导致“营养不良”。最后三句,又由眼前折回过去,临别南唐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当初拥有时觉得平平常常,现在一旦被人夺去,内心的屈辱伤可想而知。他忘不了“仓皇”离开金陵时的惨痛情景,那是他从天堂掉进地狱的关口。苏轼曾责怪李煜离开金陵时本应该向其国民谢罪,而不应该“垂泪对宫娥”。对宫娥垂泪,是李煜当时真情实事的写照,也符合他懦弱的性格。如果在词的末尾来一番政治说教或忏悔,那既不符合李煜的性格,艺术上也索然无味。
下半阕讲到一朝作为俘虏,“沈腰潘鬓消磨”。《梁书·沈约传》载沈约与徐勉书:“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皮带围腰,移孔指腰瘦。《文选》潘岳《秋兴赋序》:“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即鬓发花白。李煜被俘后显得瘦了老了,精力衰退,人憔悴了。最使他记起的是慌张地辞别宗庙的时候,宫廷里的音乐机关教访还在秦别离的歌曲,自己对着宫娥掉泪。“仓皇”指慌张。“教坊”,掌管女乐的官署。《东坡志林》卷四:“后主既为樊若水所卖,举国与人,政当恸哭于九庙之外,谢其民而后行,故乃挥泪对宫娥,听教坊离曲!”樊若水,在南唐不得志,决计投宋。他在采石山筑石塔,夜系绳于石塔,摇小船引绳到江北,测量江面宽度。他到宋,向宋献渡江策。宋军即在石塔处建浮桥渡江(见陆游《入蜀记》)。《谈苑》:“城陷,(曹彬)整军成列,至其宫城,后主方开门奉表纳降。”(见夏承焘先生《唐宋词人年谱·南唐二主年谱》)可见李煜出降时,在宋军的包围中,不易接触百姓。他离开宫城时,所听见的是教坊奏的高歌,所看见的是宫娥。百姓不住在宫城,一出宫城即在宋军包围中了。
(二)技法
1
2
3
(三)情感
1类别
2载体
3方式
四、小结
目标 (一)主旨
导引 鉴赏 (二)技法
(三)情感
1、背景
3、意象
2、词意
1、类别
2、载体
3、方式
12
11
11
一、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
2:掌握古代诗歌鉴赏方法
3:学会从技法理解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