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十九 三个太阳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 十九 三个太阳

  • 格式:  DOC
  • 大小:  56K    6张
  • 时间:  2016-05

《三个太阳》教案9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十九 三个太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通讯的一些基本常识,学习本文是如何通过精心选材、巧妙组材来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
 
(2)理解文章内容,能够体会文章语言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3)学习文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多种表达方式表现人物与主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在对南极的探讨中,揭开南极的神秘面纱;
 
(2)先在总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解决课文重点,然后通过对女画家行为、心理、精神的感受,领悟文章主旨,语言、表达方式以及修辞手法的教学贯穿其中。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女画家和南极人身上感受到民族的胆识与气概,领悟崇高的南极精神,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
 
通讯的特点,文章是如何围绕“南极精神”进行选材和构思的。
 
2. 难点
 
 “南极精神”的真正内涵和体现方式。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与学互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以通讯知识导入:
 
定义: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特点:通讯作为报刊、电台等媒体最主要的体裁之一,新闻性显然是基本的特征。而新闻性中,真实、时效、思想性及典型意义构成了它的不同层面。 种类:有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二.由题目引发思考,了解南极。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后羿射日的故事吗?学生回答,请一位同学来简单地讲给大家听一听。听完了故事我们不禁要问?天上真的有九个太阳吗?学生自由回答,可是同学们,就在1987年4月24日的《人民日报》上竟然有这样的标题,“三个太阳”(板书课题),为什么呢?让我们来共同学习新课文,揭开三个太阳的谜底。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三个太阳》,一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有什么疑问或联想呢?那么你知道文章这个标题取材于哪儿吗?
 
1、请同学们读了课文之后,熟悉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讲述一下课文的内容。(幻灯片)
 
亘gèn(亘古)  履lǚ(履历)  跚shān(蹒跚)  铠kǎi(铠甲)
 
恒héng(恒久) 覆fù(倾覆)  栅zhà(栅栏)   皑ǒi(皑皑)    
 
伫zhù(伫立)  沌dùn(混沌)  蓦mò(蓦地)
 
贮zhù(贮蓄)  饨tún(馄饨)  幕mù(幕布) 
 
你能想象并描述一下女画家的那幅画吗?
 
画上可能有茫茫的雪原,晶莹剔透的千年冰川,可能有可爱而笨拙的企鹅、海豹以及轻捷的雪燕,可能有人类的留下的痕迹等,但最显著的是有三个颜色各异的太阳。这是一幅献给南极的壁画。
 
南极,那是一个非常遥远而神秘的世界,谁能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为我们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南极的情况呢?(学生自由回答)
 
看来同学们的南极知识还是挺丰富的,但你们这些知识的得来离不开一群人努力,知道这群人是谁吗?——他们就是冒着生命危险去南极大陆考察的科学家们,他们被称为“南极人”,他们的精神被称为“南极精神”。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样的一群人。
 
2、6、理清线索和构思:本文的四个小标题所标示的内容有什么内在联系?
 
本文的四个小标题,领起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四个部分的文字,揭示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突出了各自的侧重点。
 
投下一个漂流瓶 写女画家争取去南极的经过及愿望实现后途中投放漂流瓶的激动心情。这是文章的起始,故事的引子。这一部分着重写了风浪中女画家投放漂流瓶的场面,表现了女画家对去南极的投下一个漂流瓶无比激动、自豪和对人类的热爱。
 
终于踏上了乔治岛的雪原 写女画家在南极的紧张工作和生活,写她对南极、对风暴以及对南极人的观察和感受。这部分着重写女画家与风暴搏斗的场面,由周围的南极人写到女画家,展现了一个坚强女性的精神风貌,在她身上也体现了南极精神。
 
站在长城站的后山上 写女画家在长城站过生日和她在长城站的后山上的所见所思所感。这是故事的又一个进程,为全文推向高潮蓄势。
 
留下三个太阳 写女画家为南极站精心制作了一幅壁画,画中的三个太阳给考察队员们留下了艺术想象的宽广空间,最后女画家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南极。
 
总之,全文以时间为序,结合运用了回忆,展现了女画家赴南极体验生活的全过程,通过女画家的切身感受将南极战斗生活中的一幕幕特写镜头组合有序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而表现中国科学工作者的献身精神和民族气概。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请同学们看书,思考讨论这样几个问题(幻灯片):
 
1、课文靠谁来串联的?有哪些优秀品质?
 
靠女画家来串联的。         
 
 2、“南极人”是指哪些人?
 
是指在南极工作的许许多多的科考队员,也包括女画家。
 
3、 这些人具有什么精神品质?这些精神是通过什么事情表现的?
 
考察队长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巧妙的鼓励艺术女画家,执著追求,吃苦耐劳,自我砥砺,热爱生活,充满激情。
 
测绘工程师持之以恒,不畏艰苦,开朗乐观驳船驾驶员(长城站邮局“局长”)还有思念亲人,不忘教育儿子。
 
(四)课内小结
 
线索清晰,构思巧妙,是这篇通讯的显著特点。这是一篇文艺通讯,或者说是记人的报告文学作品。课文展现了女画家赴南极体验生活的全过程,但在组材时又没有逐日逐事地悉数照录,而是抓住那些最能表现中国妇女的坚强意志和高尚品质,中国科学工作者的献身精神和民族气概的事例,以女画家的切身感受这一强烈感情为线索,将南极战斗生活中的一幕幕特写镜头组合有序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由学生提问检查生字词默写解释。
 
2、提问:南极精神的含义。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精读课文,领会民族的胆识和气概,崇高的南极精神,品味准确、凝练,富有感情,表现力强的语言。
 
(1)找出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段落或句子,说说你为什么会被感动。
 
(2)找出课文中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段落或句子,说说好在哪里。
 
学生先自己找,然后讨论。
 
按照四个部分去寻找,避免在回答问题时混乱,使有的学生跟不上。(参考如下内容)
 
投下一个漂流瓶
 
1.女画家坐上“极地号”科学考察船遇到八级风暴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儿可以看出?
 
(1)反常表现:“神了!她不晕船,像老水手一样,一点都不晕,还常常跑到前甲板,看那惊心动魄的巨浪。”表现了女画家内心的激动和不平静。
 
(2)心理描写:“她其实老在问自己:我是在去南极吗?真是去南极吗?”表现了女画家去南极的心愿实现以后内心的不平静 
 
2.女画家是怎样争取到去南极的机会的?她克服了哪些困难?
 
争取去南极:
 
表明向往之情——交代前往动机——克服重重困难——成为编外人员
 
克服困难:
 
名额挤不上——经费部分自筹——性别不方便——行业不对口
 
3.女画家投放漂流瓶时的心情怎样?你是如何看出来的,找出能表现她这种心情的重点词语。
 
女画家投放漂流瓶时可以说是异常地激动,她要把自己的喜悦传给别人,让一个人的喜悦变成千百万个人的喜悦,“兴冲冲”“沉思”“奋力”“投”等词语写出了画家的激动和勇毅。 
 
终于踏上了乔治岛的雪源
 
1.踏上乔治岛的雪源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为什么要精确到“9时正”?
 
通讯特点要求必须准确真实;另外,也表明它的意义非同寻常。
 
2. 在文中划出女画家踏上乔治岛的雪源时的所见所感的句子。通过这些,描写出南极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这里描写南极雪原用了什么修辞?
 
见本部分2、3段。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描画出南极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3.  课文第4、5、6、三段写到女画家“修码头”也“跟着去”,“奋战了11小时”,“连续七天,她一直战斗在紧张而又繁忙的战斗工地上”,她是一位画家,做这些有必要吗?课文为什么要交代这些?
 
一是在共同的战斗中她接近了大家,了解了每个南极人,理解了他们的精神世界。二是在共同的战斗中产生了共同的语言,找到了融进这个集体的兴奋之感。这些为她的画打下了腹稿,为她此后的画达到形神兼备、神韵非凡打下了基础。 
 
4.文章第7、8、9、10、11段用概括的笔墨写了几个南极人的形象,为什么不更具体的写这些人物呢?
 
因为本文是写女画家的南极之行,是从一个侧面表现南极精神的。南极的每一个人物身上,都有着许多动人的故事,要具体地写他们,不是本文所能完成的。这样描写着笔不多,只是寥寥数笔,人物个性便跃然纸上,写出了人物的特点和他们热爱南极,献身南极事业的崇高精神。如考察队队长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巧妙的鼓动艺术。女画家正是在他们身上读出了南极精神的内涵。 
 
5、课文14-20段对南极战斗生活的描写,一面是肆虐的暴风雪,另一面是南极人艰苦的搏斗。从这些描写中你能读出南极精神的又一个内涵吗?
 
艰苦卓绝、不怕牺牲的团队精神。 
 
2、这一部分写女画家父亲的有关内容,有何用意?
 
这一部分写女画家父亲的有关内容,是一个很巧妙的安排,丰富了南极精神的内涵:我国一代代的科学家都做着美丽的南极梦。这也使女画家的行为更加合理可信。 
 
留下三个太阳
 
1.找出女画家艰难作画的句子,从她身上体现的是什么精神?
 
见本部分1——7段,着重写女画家画画的艰难和画画过程中的激动心情。这里直接的是写女画家在画画,间接的也在写南极精神。她的动力,她的激动,都是由于南极精神——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南极精神。 
 
2、从女画家为长城站作画的构思过程猜测这幅画的丰富内涵。
 
这幅画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有她心中的南极人形象,有她理解的南极精神的内涵,有她对一代代科学家的敬重,有她对南极的热爱和衷情……
 
3、画家的壁画上,画了三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对这三个太阳的含义,可以有许多种理解,发挥你的想象,说说你的看法。
 
象征南极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象征……
 
教后记:通讯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巧妙得体,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综合运用,富有表现力。写南极的海浪、狂风,写南极的冰雪世界,写女画家的形象和内心感受,多处运用了确切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