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松树金龟子》
1、法布尔和《昆虫记》
2、词语提示:
掠过()锹()颚()枚()卵()翼()天赋()点缀()炫耀()
献媚()抑郁()鞘翅()螽斯()
炫耀:夸耀。
献媚:为了讨好别人而做出的某种姿态或举动。
无动于衷:一点也不动心。衷:内心。
抑郁:心有愤恨,不能诉说而烦闷。
3、中心思想:本文科学地介绍了松树金龟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婚恋、发音、死亡与繁衍等方面的
情况.渗透着作者对昆虫的人文关怀。
4、全文结构:全文共2l段,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3段),介绍松树金龟子的外形特征。
第二部分(第4至20段),介绍松树金龟于的生活习性、婚恋、发音、死亡与繁衍。这是教学设计>文章的主体部
分.可以分为四层。
第一层(第4段),介绍金龟子的生活习性。“出世”“奔向”“拜访”这些拟人化词语用得准确而又风
趣。
第二层(第5至7段),介绍金龟子的婚恋生活。
第三层(第8至18段),侧重介绍松树金龟子的唱歌、发音原理、唱歌的原因。
第四层(第19、20段),说明金龟子的死亡与繁衍。
第三部分(第21段),从松树金龟子与农作物的关系,呼吁人们“别去打扰它”,渗透了作者对金龟子的
人文关怀。
5、写作特色:
(1)从观察人手,进行科学的说明。
这是本文最大的特点。人们曾称法布尔是“昆虫观察家”,这篇课文可以看作是一篇科学观察报告,作
者在观察,同时也带领读者在观察,在细致地观察。他介绍的情况和结论都来自观察。对观察的结果,作者
以科学的态度进行介绍。可以确定的,用肯定的语言,如说雄金龟子的折扇“是发育成熟可以求偶的标
志”;对推测得到的,用不确定的语言,如“它们可能要到深夜才交配”,“它们是有可能一唱一和”,
“我无法作证”,对没弄清的,也明白地告诉人们,如对昆虫为什么叫的问题,作者明确地说:“还没有搞
清楚。”
(2)生动形象的语言。
《昆虫记》被认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课文在表现手法上,主要采用拟人的手法。课文在许多
地方把松树金龟子当作人来写,使之具有人的爱憎感情和思想行为,读来感到十分亲切。把金龟子人格化,
又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直接把金龟子当作人来描述,在课文中是主要的。作者使用的词语,几乎全部是写人
的词语,如“仪表堂堂”“慈母职责”“大献殷勤”“视而不见”“舞蹈表演”“炫耀”“献媚”“无动于
衷”“大喊大叫”等等。特别是第7段,雄虫向雌虫求爱的场面写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二是通过作者跟
松树金龟子的关系或对其态度的描述反映出来。作者对金龟子的外表、习性、婚恋、繁衍和死亡的描述中无
不渗透着人文关怀。全文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昆虫的赞美之情。结尾的“别去打扰它吧!”
一句充满对松树金龟子的爱心。“它是暑天暮色的点缀,是夏至那天镶在天幕上的漂亮首饰。”作者简直是
在用诗的语言来赞美金龟子的美丽。总之,这篇科学小品注入了作者的灵魂,融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于
一体。法布尔不仅是位杰出的昆虫学家,而且是位出色的文学家。他的科学小品差点儿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3)语言的准确性与说明事物的准确性融为一体。
为了科学地说明松树金龟子的生态,作者准确地选用了动词。如:“大多数金龟子嘴里啃着松针,后爪
钩着树枝,露出很满足的样子。有的甚至咬着松针在那里打瞌睡。直到黄昏再次降临,它们才重新在空中飞
舞。”加点的动词用得多么准确,如果把“啃”换成“吃”,把“钩”换成“抓”,把“咬”换成“嚼”,
那么就会大为逊色。用词的准确,也表明了说明事物的准确。如:“点缀着一些白色斑点”,“至少也跟堆
虫一样需要有高度灵敏的感觉器官”,“慢慢地老死”等,加点的这些词语起着修饰作用、限制作用,如果
把它们删去,就会影响说明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