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试卷附详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2013•雅安)历史上最先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的物理学家是( )
A.
安培
B.
伏特
C.
奥斯特
D.
焦耳
考点:
物理常识.
专题:
应用题;其他综合题.
分析:
结合各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分析答题.
解答:
解:A、安培建立了安培定则,用于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故A不符合题意;
B、伏特在1800年发明伏特电堆,发明了电池,故B不符合题意;
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故C不符合题意;
D、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英国物理学家焦耳找出了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间的关系,即发现了焦耳定律,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平时多了解物理学史,了解科学家的贡献,有利于解此类题.
2.(2分)(2013•雅安)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人眨眼一次的时间约5s
B.
正常人脉膊每秒跳动70次
C.
电冰箱的额定功率约100W
D.
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是15mm
考点:
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电功率.
专题:
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
解:
A、人们常用“眨眼之间”形容时间短暂,所以眨眼一次的时间非常短,在0.5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大约1s,1min跳动70次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电冰箱正常工作的电流在0.45A左右,所以额定功率为220V×0.45A≈100W.此选项符合实际;
D、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比20cm=200mm小一些,在15cm=150m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C.
点评:
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3.(2分)(2013•雅安)如图所示实验中,不能说明“流速大小对流体压强有影响”的是( )
A.
吹气时A管中水面上升
B.
用吸管从瓶中吸饮料
C.
吹气时纸片向下凹陷
D.
吹气时纸条向上飘
考点: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专题:
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
(1)当用嘴向B管中吹气时,致使A管上方的气压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在A吸管中上升.
(2)当用口吸吸管时,口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压着饮料进入口中.
(3)掌握纸片上方和下方的空气流速和压强变化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4)从纸条上方和下方空气的流速和所受压强的大小去考虑即可解决.
解答:
解:A、当用嘴向B管中吹气时,致使A管上方的气压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在A吸管中上升.不符合题意.
B、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不能揭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符合题意.
C、用嘴在纸片下面吹气时,纸片下方的空气流速加快,下方的压强小于上方的压强,故纸片向下凹陷,不符合题意;
D、将一纸条放在嘴边,用力从纸条上方吹气,因为纸条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纸条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纸条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压力差,所以纸条就飘起来.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大气压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吸盘、抽水机、呼吸、吸管吸饮料等都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掌握流体压强跟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能用流体压强解释有关的问题.本题反映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4.(2分)(2013•雅安)关于磁体、磁场和磁感线,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铜、铁和铝都能够被磁体所吸引
B.
磁感线是磁场中真实存在的曲线
C.
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D.
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S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考点:
磁性、磁体、磁极;磁场;磁感线及其特点.
专题:
磁现象、电生磁.
分析:
(1)磁体只能吸引铁、钴、镍等磁性材料.
(2)磁感线是为了描述磁场人们想象出来的曲线,磁场实际是存在的,磁感线是不存在的.
(3)磁体间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完成的.
(4)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解答:
解:A、铜和铝都不是磁性材料,磁体都不能吸引.不符合题意.
B、磁感线在磁场中不是真实存在的,只是为了便于研究磁场,人为画的一些曲线.不符合题意.
C、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符合题意.
D、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S极所指的方向与该点磁场的方向相反.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不是真实存在的,为了描述磁场,人为画的磁感线.
5.(2分)(2010•河北区)如图所示,铅球从出手到将要落地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 )
A.
铅球由a→b时,动能逐渐增大
B.
铅球在b点的机械能大于a点的机械能
C.
铅球由b→c时,机械能逐渐减小
D.
铅球在c点时动能最大
考点:
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机械能守恒条件.
专题:
控制变量法.
分析:
(1)物体没有发生弹性形变,不考虑弹性势能.质量不变,根据高度判断重力势能大小,根据机械能=动能+势能.由重力势能大小判断动能大小.
(2)不计空气阻力,不考虑摩擦生热,机械能守恒.
(3)铅球在上升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4)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得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解答:
解:A、铅球由a→b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动能逐渐减小,重力势能不断增大.不符合题意.
B、不计空气阻力,不考虑摩擦生热,机械能守恒.a、b、c三点的机械能相等.不符合题意.
C、不计空气阻力,不考虑摩擦生热,机械能守恒.铅球由b→c时,机械能都相等.不符合题意.
D、a、b、c三点的机械能相等.机械能=动能+势能.铅球的质量不变,hb>ha>hc,b点的铅球的重力势能大于a点铅球的重力势能大于c点的铅球的重力势能,b点的铅球的动能小于a点铅球的动能小于c点的铅球的动能.所以铅球在c点时动能最大.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1)掌握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
(2)重视题目中的条件,不计空气阻力时,机械能守恒.
(3)掌握机械能=动能+势能.
6.(2分)(2013•雅安)工人们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入厂房,他们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四种方案( 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的横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
A.
B.
C.
D.
考点:
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专题:
应用题;重力、弹力、摩擦力;简单机械.
分析:
在此题中,克服的阻力是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同时也使用到了简单机械滑轮.因此省力的情况要从两个方面考虑:①减小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②使用的机械最省力.
解答:
解:在以上四种情况中,BCD都将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减小了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而A没有,所以首先可以排除A.
在B中使用的是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其所用力的大小与D是一样的.都等于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滚动摩擦力.
在C中使用的是动滑轮,动滑轮能够省一半的力,所以,此时的拉力等于物体与地面之间滚动摩擦力的一半.所以此时所用的力最小,即最省力.
综上分析,故选C.
点评:
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杆,而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7.(2分)(2012•淄博)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泡茶、喝茶中包含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打开茶叶盒,茶香飘满屋﹣﹣是茶叶的升华现象
B.
泡茶时,部分茶叶上浮﹣﹣是由于茶叶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C.
茶水太烫,吹一吹凉得快﹣﹣是由于吹气加快了茶水的蒸发
D.
透过玻璃茶杯看到手指变粗﹣﹣是由于装水的茶杯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考点:
蒸发及其现象;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
①我们闻到物体散发出来的气味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②浸没水中的物体,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
③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有关;
④凸透镜能使物体放大.
解答:
解:A、茶香飘满屋﹣﹣是香气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不是升华现象,本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茶叶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时,茶叶上浮,本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吹一吹茶水,加快了茶水表面空气流速,使蒸发加快,而蒸发吸热,有降温的作用,本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装水的茶杯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所以透过玻璃茶杯会看到手指变粗,本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理学中的多个知识点,要求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特点,原理及应用做到灵活运用.
8.(2分)(2013•雅安)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 )
(1)春天,冰雪融化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出现的雾
(4)冬天,早晨在太阳照射下,草地上的霜消失.
A.
(1)(2)
B.
(1)(4)
C.
(2)(3)
D.
(2)(4)
考点: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物态变化共有六种:①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②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③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④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⑤升华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⑥凝华是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
(2)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需要吸热,凝固、液化、凝华需要放热.
解答:
解:(1)春天,冰雪融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饮料罐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3)秋天,清晨出现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4)冬天,早晨在太阳照射下,草地上的霜消失,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
因此吸收热量的是(1)(4).
故选B.
点评:
此类问题是考查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熔化现象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判断出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9.(2分)(2013•雅安)下列三个现象:
①灯头里的两个线头相碰;
②插座中的两线头相碰;
③照明电路的开关里两线头相碰.
其中可能引起保险丝熔断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考点:
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熔断器的作用及保险丝的选择方法.
专题:
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
(1)保险丝熔断是因为电路中电流过大.
(2)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短路和电路中总功率过大.
解答:
解:①灯头里的两个线头相碰,火线和零线直接接触,造成短路,电路电流过大,可能引起保险丝熔断.
②插座中的两线头相碰,火线和零线直接接触,造成短路,电路电流过大,可能引起保险丝熔断.
③照明电路的开关里两线头相碰,开关闭合,电路接通,用电器正常工作,不会引起保险丝熔断.
故选B.
点评:
在家庭电路中,开关闭合时就是开关的两个线头接通,电路正常工作;用电器的两个接线头或插座的两个接线头直接接通时,电路是短路,造成电路电流过大,保险丝熔断.
10.(2分)(2013•雅安)同学们做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先将导体ab水平用力向右移动,导体cd也随之运动起来.则在以上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装置中的甲装置运用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B.
实验装置中的甲装置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C.
实验装置中的乙装置产生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发电机
D.
若将导体ab水平用力向左移动,导体cd的运动方向不变
考点:
电磁感应;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
分析:
利用电磁感应和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有关知识逐个分析四个选择项,从而得到答案.
解答:
解:A、闭合电路的导体ab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从而产生了感应电流,这是一种电磁感应现象.故A正确.
B、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
C、导体ab产生的感应电流通过位于磁场中的导体cd时,cd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起来,体现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理论,利用该理论制成了电动机.故C错误.
D、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的运动方向有关,所以导体ab的运动方向改变,ab中的电流方向也改变,即cd中的电流方向发生了改变;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所以cd中电流方向的改变,导致了cd受力的方向也改变,故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此题综合了电磁感应和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相关知识,题目的综合性较强.
11.(2分)(2013•雅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机械能为零的物体,内能一定也为零
B.
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铁块不具有内能
C.
铁丝被快速弯折的过程中,温度升高是因为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D.
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主要是用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气缸内物质的内能
考点: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能的改变.
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
要解决本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具有的动能及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所有的物体都具有内能.
(2)改变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
解答:
解:一切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所有的物体都具有内能.所以A、B说法都错了.
铁丝被快速弯折的过程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法增加了物体的内能,即机械能转化成了内能.所以C说法正确.
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活塞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气缸内物质的内能.所以D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内能的概念及改变内能的方法.注意所有的物体都具有内能.
12.(2分)(2013•雅安)如图是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最好在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B.
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
C.
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
D.
玻璃板应选择较厚且涂有水银反光面的镜子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成像的物体和环境对比度越大,成像物体越亮,像越清晰.
(2)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3)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平面镜成虚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
(4)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可以看到物体的像,也可以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解答:
解:A、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烛焰是成像物体,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的对比度降低,成像不太清晰.不符合题意.
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根据物像大小相等,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符合题意.
C、平面镜成虚像,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不会成在光屏上.不符合题意.
D、涂有水银反光面的镜子,在镜子前面只能看到物体的像,不能透过镜子看后面的物体,不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不能比较物像大小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平面镜成像实验选择较黑暗的环境、透明的薄玻璃板、直尺等实验器材的原因.
13.(2分)(2013•雅安)物理学中用实验研究三个量( 或三个量以上) 之间的关系时,常采用控制变量法.如图所示实验设计不需要使用控制变量法的是( )
A.
研究压力作用的效果
B.
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C.
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D.
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考点:
物理学方法.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对每个选项中的物理实验进行分析,明确各自采用的研究方法,就能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
解:
A、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都有关系,研究受力面积对作用效果的影响时,需要保持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需要应用控制变量法.不符合题意;
B、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不能确定像的位置,所以利用玻璃板和没有点燃的蜡烛,才能确定像的位置,需要应用等效法.符合题意;
C、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都有关系,研究深度对压强的影响时,需要保持液体密度不变,改变金属盒所在深度,需要应用控制变量法.不符合题意;
D、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研究压力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时,要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需要应用控制变量法.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它是物理研究最常用的基本方法.
14.(2分)(2012•眉山)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1为定值电阻,开关S闭合后,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之比变大
B.
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之比不变
C.
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之比不变
D.
电压表示数变大,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之比变大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专题:
应用题;动态预测题;图析法.
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滑片的移动确定接入电路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确定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之比的变化.
解答:
解:等效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当滑片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电路的总电阻变大,
根据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根据U=IR可知,R1两端的电压变小,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根据R1=可知,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之比不变.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滑片移动时电路变化的判断,难点是能把电压表的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转化为定值电阻阻值的变化.
15.(2分)(2013•雅安)张宁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的焦距是40cm
B.
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C.
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
D.
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1)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然后可知其焦距;
(2)根据图中表示的焦距与物距,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确定成像的性质.
(3)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
解答:
解: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汇聚于点F,点F即为此透镜的焦点,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则透镜的焦距为40cm﹣30cm=10cm,故本选项错误;
B、图乙中,物距u=12cm,像距v=23cm,像距大于物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本选项正确;
C、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故本选项错误;
D、因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所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则在光屏上不能成清晰的像,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测量焦距的方法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实像时如果物距变小,那么像距变大,像的大小也变大,凸透镜成虚像时,如果物距变小,那么像距变小,像的大小也变小.
16.(2分)(2013•雅安)用大小不变的水平力,拉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木块在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和木块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
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
绳对木块的拉力大于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
D.
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
考点:
平衡力的辨别;摩擦力的大小.
专题:
应用题;运动和力.
分析:
(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或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力为平衡力;
(2)二力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3)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其他因素无关.
解答:
解: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和木块受到的重力,这两个力方向相同且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符合二力平衡条件,故A不正确;
B、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不正确;
C、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木块受到水平方向向右绳子的拉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故C不正确;
D、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木块匀速直线运动时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平衡力的辨别和摩擦力大小的比较,关键是知道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是:是否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同时要注意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变.
17.(2分)(2013•雅安)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见光不是电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